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雅菁专利>正文

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54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至少具一罩体与一耳勾带,该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上至少设有一口鼻分隔部,将一鼻部空间与一口部空间以该口鼻分隔部隔离开来,使鼻部吸气时的气体来自该鼻部空间,而口部呼吸或说话时的气体由该口部空间经该口鼻分隔部过滤后再往外排出,防止呼吸或说话时,由口部排出的气体不会未经过滤吸入鼻部,达到防止口臭或口水污染该口罩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是指一种可提高鼻部呼吸空间, 使口鼻间呼吸时的气体得以分离过滤的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
技术介绍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除了机车骑士之外,许多行人于行走 时,也会将口罩佩带于脸上,以过滤空气中的异物与灰尘,而随着人 们逐渐注重身体保健,除了上述空气质量不良之外,于气候过冷、流 行性感冒等环境下,亦是人们大量使用口罩的时候。另外,从事医疗相关的工作者、与境整洁有关的工作者、或是工 作环境容易接触到有害气体的工作者,亦是长时间配戴口罩进行工作。请参阅图l、 2、 3所示,为现有口罩的立体图、使用示意图与使用 时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口罩1具有罩体10,罩体10两侧连接有 耳勾带ll,罩体10—侧为内衬12, 口罩1佩带时,将两侧的耳勾带ll拉 伸套勾于耳部2,使罩体10同时罩覆于鼻部20与口部21,则呼吸时的外 部气体进入到鼻部20前,将由罩体10与内衬12进行过滤,以隔离气体 中的灰尘、病菌或悬浮微粒等等。然而上述口罩l于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陷陷尚待改进 口罩l在使用时,必须同时罩住鼻部20与口部21,则透过口罩l进 行呼吸或吐气时,由口部21所呼出的气体、唾液会黏附于口罩l的内衬 12,于使用一段时后,内衬12多会产生恶臭气味,续以鼻部20呼吸时, 便会将内衬12散发的恶臭气味吸入,导致口罩l无法长时间使用,降低 口罩的使用效果。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陷,并且进一步提出 一种鼻部与口部21可拥有较大气体过滤空间的口罩,即为本设计人与 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口 鼻分离口罩,该口鼻分离口罩具有一口鼻分隔部,鼻部空间与口部空间以口鼻分隔部隔离开来,由此,鼻部吸气时的气体可直接来自鼻部 空间,而口部呼吸或说话时的气体由口部空间经口鼻分隔部过滤后再 往外排出,达到防止呼吸或说话时,由口部排出的气体不会未经过滤 就吸入鼻部,达到防止口臭或口水污染口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口鼻分离口罩,其中该口鼻分 离口罩的罩体与口鼻分隔部各分别设有一第一扩张部与一第二扩张部,该第一扩张部使罩体形成较大鼻部空间,以及该第二扩张部使口 鼻分隔部间形成较大口部空间,以增大口罩的过滤容积与配戴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口鼻分离口罩,其中该口鼻分 隔部的设置不只一层,可为多层,故在口鼻分隔部被口水喷溅污染严 重后,可予以撕除表层后重新使用。该罩体与该口鼻分隔部进一步可 含有活性炭等素材,以达到吸附的功能,增进除臭过滤效果,该口罩 的耳勾带以具弹性伸縮的布料所制成,以舒适贴附于人体脸部表面。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至少 具一罩体与一耳勾带,其特征在于,该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上至少设 有一口鼻分隔部,将一鼻部空间与一口部空间以该口鼻分隔部隔离开 来,使鼻部吸气时的气体来自该鼻部空间,而口部呼吸或说话时的气 体由该口部空间经该口鼻分隔部过滤后再往外排出,防止呼吸或说话 时,由口部排出的气体不会未经过滤吸入鼻部,达到防止口臭或口水污染该口罩的目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 该口鼻分离口罩具有一口鼻分隔部,鼻部空间与口部空间以 口鼻分隔部隔离开来,由此,鼻部吸气时的气体可直接来自鼻部空间, 而口部呼吸或说话时的气体由口部空间经口鼻分隔部过滤后再往外排 出,达到防止呼吸或说话时,由口部排出的气体不会未经过滤就吸入 鼻部,达到防止口臭或口水污染口罩的目的。2、 该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与口鼻分隔部各分别设有一第一扩张 部与一第二扩张部,该第一扩张部使罩体形成较大鼻部空间,以及该 第二扩张部使口鼻分隔部间形成较大口部空间,以增大口罩的过滤容积与配戴舒适性。3、 该口鼻分隔部的设置不只一层,故在口鼻分隔部被口水喷溅 污染严重后,可予以撕除表层后重新使用。该罩体与该口鼻分隔部进 一步可含有活性炭等素材,以达到吸附的功能,增进除臭过滤效果, 该口罩的耳勾带以具弹性伸縮的布料所制成,以舒适贴附于人体脸部表面。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口罩的立体图2为现有口罩使用示意图3为现有口罩使用时剖视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前视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剖面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后视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部分 1 口罩10罩体11耳勾带12内衬2耳部20鼻部21口部本技术部份31罩体311第一扩张部313耳勾带320口鼻分隔部321第二扩张部33鼻部空间34口部空间420横式融接线430下巴融接线500融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 结合附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前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剖面图。图中可见该口鼻分离口罩具有一口鼻分隔部320,鼻部 空间33与口部空间34以口鼻分隔部320隔离开来,由此,鼻部吸气时的 气体可直接来自鼻部空间33,而口部呼吸或说话时的气体由口部空间 34经口鼻分隔部320过滤后再往外排出,达到防止呼吸或说话时,由口 部排出的气体不会未经过滤就吸入鼻部,达到防止口臭或口水污染口 罩的目的。另外,图4亦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31与口鼻分隔部320各分别设有一第一扩张部311与一第二扩张部321,该第一扩 张部311使罩体31间形成鼻部空间33,以及该第二扩张部321使口鼻分 隔部320间形成口部空间34,以增大口罩的过滤容积与配戴舒适性。该 第一扩张部311形成方式,是于罩体31鼻部空间33上方,施加一条横式 融接线420,并于罩体31下方,施加一条下巴融接线430,使得罩体31 一侧形成此三面封闭的余裕空间,令罩体31于配戴时,鼻部空间33不 会完全紧贴于使用者的面部,而成为第一扩张部3U。第二扩张部321 的形成方式亦同,差别仅在于,横式融接线420与下巴融接线430,形 成在于口鼻分隔部320上,由此于口部形成较大的口部空间34。进一步而言,如未经特别指定,本技术所称的融接,是指使 用高温,将两可热融性的不织布予以热融黏合,而如未经特别指定, 本技术所采用的材料,为可热融性的不织布,至于本技术所 用的内衬 一词指的是口鼻分隔部320设置于罩体31内面(也就是靠 近使用者的面部的面),同时有里衬的含义。该上述的横式融接线420 与下巴融接线430,除可采上述方式形成外,亦可用缝纫手段达成。请继续参阅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后视图,图中显示口 鼻分隔部320经由融接线500附着于罩体31之上,如此当罩体31展开时, 将一并带动口鼻分隔部320展开,并往使用者的面部紧贴,达到气密效 果。其中该口鼻分隔部320可设置不只一层(图中未示),例如在制作 时同时将多层口鼻分隔部320同时热融合在罩体31上,故在口鼻分隔部 320被口水喷溅污染严重后,可予以撕除表层后重新使用。构成该罩体 31与该口鼻分隔部320的材料中,进一步可含有活性炭等素材,以达到 吸附的功能,增进除臭过滤效果,本技术的口罩的耳勾带313以具 弹性伸缩的布料所制成,以舒适贴附于人体脸部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至少具一罩体与一耳勾带,其特征在于,该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上至少设有一口鼻分隔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至少具一罩体与一耳勾带,其特征在于,该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上至少设有一口鼻分隔部。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鼻分离口罩的罩体与该口鼻分隔部各分别设有一第一扩张部与一第二扩张部,该第一扩张部使罩体形成较大的鼻部空间,以及该第二扩张部使口鼻分隔部形成较大的口部空间。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鼻分隔部的设置为多层。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其特征在于,该罩体与该口鼻分隔部进一步含有活性炭。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型口鼻分离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的耳勾带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雅菁
申请(专利权)人:杨雅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