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38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9:06
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包括可移动和刹车的车体、担架、可回转的脚板、车腿及对称回转连杆机构,所述可回转的脚板固定在担架上,担架通过滑块连接在车体上,车腿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对称回转连杆机构连接在车腿和车体上,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担架车的变形方式,满足特殊患者对于不同体位的要求,同时保证通过变形可将多功能担架车推入小型电梯,达到患者及时救治的目的,担架车推上救护车并进行锁死,实现了一车多用,适用于多种急救场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员的体力消耗,具有质量轻、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担架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担架,属于医用急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担架车。
技术介绍
普通的急救担架不能进入小型电梯以及适应特殊病人的体位要求,导致不能第一时间将病人转送至地面,从而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虽然国家在2012年出台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已规定,总层数在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且其中一台要可以容纳担架。但是受制于电梯井的尺寸,2012年前所建数十万栋高楼电梯无法改造成大电梯。而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可进入1.4米长小型电梯的担架有软担架和铲式担架两种,前者是给内科病人使用,后者则针对外科病人。软担架只适合那些体位改变不会影响病情的病人使用,像哮喘、骨折的病人则不适合,而且占用大量的急救人员。而铲式担架就是俗称的硬担架,像骨折的病人躺上去用安全带固定住后,斜对角送进电梯,脚的位置放低一点,头的位置抬高一点,可以勉强走电梯。但是,这个方法对需要平躺或侧躺的病人就不适用。不同病人需要不同的体位进行急救,尽量降低家属和急救人员的体力消耗的同时还要快速上车并且最大限度减少对急救空间的占用,这就需要所用担架车能够快速进入救护车并且可以折叠,目前市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担架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和刹车的车体、担架、可回转的脚板、车腿及对称回转连杆机构,所述可回转的脚板固定在担架上,担架通过滑块连接在车体上,车腿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对称回转连杆机构连接在车腿和车体上;所述车体包括车体横杆(5),车体横杆(5)上固定有车体连杆(6),车体连杆(6)上固定有后角片(9)和前角片(12);所述担架包括固定支承架(7),固定支承架(7)固定在车体横杆(5)上,车体横杆(5)与滑动支承架(14)滑动连接,固定支承架(7)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条(27),支撑条(27)上连接有可翻折的背板(8);所述对称回转连杆机构包括后折叠杆(3),后折叠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和刹车的车体、担架、可回转的脚板、车腿及对称回转连杆机构,所述可回转的脚板固定在担架上,担架通过滑块连接在车体上,车腿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对称回转连杆机构连接在车腿和车体上;所述车体包括车体横杆(5),车体横杆(5)上固定有车体连杆(6),车体连杆(6)上固定有后角片(9)和前角片(12);所述担架包括固定支承架(7),固定支承架(7)固定在车体横杆(5)上,车体横杆(5)与滑动支承架(14)滑动连接,固定支承架(7)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条(27),支撑条(27)上连接有可翻折的背板(8);所述对称回转连杆机构包括后折叠杆(3),后折叠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后腿(2)和后角片(9)转动连接,前折叠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前腿(22)和前角片(12)转动连接,后折叠杆(3)与后连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前折叠杆(13)与前连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后连杆(10)与前连杆(11)之间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横杆(5)上固定有担架带刹车普通轮(4)和担架万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新安赵小军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