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花肉苁蓉红柳接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169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花肉苁蓉红柳接种方法,包括了1)红柳栽种,2)接种沟设置,3)管花肉苁蓉接种及4)管花肉苁蓉采收四个步骤。其中的管花肉苁蓉种子为管花肉苁蓉种植园采收或购买的净种,利用35目筛网对管花肉苁蓉种子进行分选,粒径为0.6‑0.8mm的留用。并且管花肉苁蓉每两年采挖一次或将生长好的管花肉苁蓉一次采净,不需要保护再生寄生组织部位,方便人工采挖。该技术方案在开花前采挖使品质最优,采挖时将肉苁蓉的茎留一截,保证第二年再生。种植红柳树接种肉苁蓉,可有效保护和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对防止沙漠南侵改善生态环境改良盐碱地和保障农业生产都将有着积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花肉苁蓉红柳接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
,具体为一种管花肉苁蓉红柳接种方法。
技术介绍
管花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分布于新疆的南疆、巴基斯坦、印度及前苏联中亚地区。植株高60-100cm,地上部分高30-35cm。茎不分枝,基部直径3-4cm。叶乳白色,干后变褐色,三角形,长2-3cm,宽约5mm,生于茎上部的渐狭为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穗状花序,长12-18cm,直径5-6cm;苞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7cm,宽5-6.5mm,边缘被柔毛,两面无毛;小苞片2枚,线状披针形或匙形,长15-17cm,近无毛。花萼筒状,长15-18mm,顶端5裂至近中部,裂片与花冠筒部一样,乳白色,干后变黄白色,近等大,长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长6-10mm,花冠筒状漏斗形,长4cm,顶端5裂,裂片在花蕾时带紫色,干后变棕褐色,近等大,近圆形,长8mm,宽1cm,两面无毛。雄蕊4枚,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7-8mm处,长15-17mm,基部膨大并密被黄白色长柔毛,花药卵形,长4-6mm,密被黄白色长柔毛,药室基部钝圆,不具小尖头。子房长卵形,花柱长22-25mm,柱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花肉苁蓉红柳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红柳栽种,安排春季或秋季栽种红柳,株距1.6m,行距2.5m,红柳根部深度50~70cm,并施加农家肥和大豆的混合物,农家肥和大豆的配合比为6:1,植株种植密度为每亩300~400株,种植土壤为PH值为7~9的沙壤土;2)接种沟设置,第二年室外温度在10℃~15℃时,在成活的红柳植株行距中间设置接种沟,露出红柳植株根系,接种沟两侧距红柳根部20~50cm,接种沟深度为30~60cm,宽度为30~60cm;3)管花肉苁蓉接种,将管花肉苁蓉种子、植物源多聚糖与水,按重量比 1:2:50 比例混合,充分搅拌成种子悬浊液,利用毛刷将种子悬浊液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花肉苁蓉红柳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红柳栽种,安排春季或秋季栽种红柳,株距1.6m,行距2.5m,红柳根部深度50~70cm,并施加农家肥和大豆的混合物,农家肥和大豆的配合比为6:1,植株种植密度为每亩300~400株,种植土壤为PH值为7~9的沙壤土;2)接种沟设置,第二年室外温度在10℃~15℃时,在成活的红柳植株行距中间设置接种沟,露出红柳植株根系,接种沟两侧距红柳根部20~50cm,接种沟深度为30~60cm,宽度为30~60cm;3)管花肉苁蓉接种,将管花肉苁蓉种子、植物源多聚糖与水,按重量比1:2:50比例混合,充分搅拌成种子悬浊液,利用毛刷将种子悬浊液均匀涂刷在裸露的红柳根系上,使种子均匀附着在红柳根系表面,接种后,轻填挖出的虚土,待虚土盖过接种柽柳根系后,快速回填虚土,踏实;4)管花肉苁蓉采收,虚土回填完成后,浇灌头水合墒后,按常规灌溉管理,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林
申请(专利权)人:和田帝辰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