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零度视场角的倾斜尖端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10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零度视场角的倾斜尖端内窥镜。本文讨论了用于内窥镜的系统、设备和方法。所述内窥镜具有远侧尖端,所述远侧尖端具有倾斜部分和平坦部分,所述倾斜部分限定与所述内窥镜的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度和40度之间且包括20度和40度的角的平面。相关的护套在所述远侧尖端处可具有相似特征。

Tilt tip endoscope with zero field of view angle

An oblique tip endoscope with zero field of view angle is disclosed. The system,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endoscop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endoscope has a distal tip of the distal tip has an inclined portion and the flat portion, the inclined section is defined wit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endoscope lens formed between 20 and 40 degrees between and including 20 degree and 40 degree angle of the plane. The associated sheath may have similar features at the distal t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零度视场角的倾斜尖端内窥镜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Obliquetipendoscopewithzerodegreefieldangle”的临时申请序列号62/121,814的权益,该临时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如同在下文完全再现。
技术介绍
医用内窥镜通过孔口、切口或其他入口点插入患者体内。在许多应用中,孔口的临界尺寸小于内窥镜横截面的直径,这意味着孔口扩张后才能容纳内窥镜。根据组织结构、机械特性及与神经的接近度,内窥镜插入所引起的变形可导致组织创伤和疼痛。为了减轻疼痛,经常减小内窥镜的直径;然而,直径必须足够大以容纳内窥镜的功能部件,因此直径实际上常受到限制。附图说明为了详细描述各种实施方案,现在将参考附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内窥镜的侧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图1的内窥镜的远侧端部的示意性侧正视图。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内窥镜的远侧端部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内窥镜的远侧尖端的左侧和右侧正视图,并且图3C示出了俯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内窥镜的端面正视图。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内窥镜的护套的侧正视图。图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护套的远侧端部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护套的远侧尖端的侧正视图,并且图6C示出了俯视图。图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套叠在护套中的内窥镜的透视图。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在内窥镜套叠在护套中之前护套和内窥镜的分解透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套叠在护套中的内窥镜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使用内窥镜和组合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内窥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1示出了插入力作为倾斜特征的角的函数的曲线图。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是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限定中心轴线、近侧端部和远侧尖端的细长轴,该细长轴限定沿着细长轴一部分的横截面;该远侧尖端的第一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与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角度和40角度之间且包括20角度和40角度的角;和该远侧尖端的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二部分限定垂直于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示例性内窥镜还包括: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过渡区,该第一过渡区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平滑地变化;远侧尖端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过渡区,该第二过渡区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平滑地变化;以及联接到细长轴近侧端部的观察口,该观察口远离中心轴线延伸。示例性内窥镜还包括:该细长轴内的终止于第一部分处的第一通道;该细长轴内的终止于第二部分处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沿着细长轴的长度与第一通道流体隔离;以及延伸穿过观察口和第二通道的可视化导管,该可视化导管光学暴露在第二平面处,使得穿过可视化导管的视角平行于中心轴线。其他示例性实施方案是内窥镜与护套系统。示例性内窥镜包括:限定内窥镜中心轴线的、内窥镜近侧端部和内窥镜远侧尖端内窥镜细长轴,该内窥镜细长轴限定沿着内窥镜细长轴一部分的横截面;内窥镜远侧尖端的内窥镜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与内窥镜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角度和40角度之间且包括20角度和40角度的角;内窥镜远侧尖端的内窥镜第二部分限定第二平面,该第二平面垂直于内窥镜中心轴线;以及内窥镜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内窥镜第一部分与内窥镜第二部分之间的内窥镜第一过渡区,该内窥镜第一过渡区在内窥镜第一部分与内窥镜第二部分之间平滑地变化。示例性内窥镜还包括:内窥镜远侧尖端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的内窥镜第二过渡区,该内窥镜第二过渡区在内窥镜第一部分与内窥镜第二部分之间平滑地变化;观察口联接到内窥镜细长轴的近侧端部,该观察口远离内窥镜中心轴线延伸;内窥镜细长轴内的终止于内窥镜第一部分处的第一通道;内窥镜细长轴内的终止于内窥镜第二部分处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沿着内窥镜细长轴的长度与第一通道流体隔离;以及延伸穿过观察口和第二通道的可视化导管,该可视化导管光学暴露在第二平面处,使得穿过可视化导管的视角平行于内窥镜中心轴线。示例性系统还包括护套,该护套包括:限定护套中心轴线、护套近侧端部和护套远侧尖端的护套细长轴,该护套细长轴限定沿着护套细长轴一部分的圆形横截面;护套远侧尖端的护套第一部分限定平行于第一平面的第三平面;护套远侧尖端的护套第二部分限定平行于第二平面的第四平面;以及护套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护套第一部分与护套第二部分之间的护套第一过渡区,该护套第一过渡区在护套第一部分与护套第二部分之间平滑地变化。示例性护套还包括:护套远侧尖端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的护套第二过渡区,该护套第二过渡区在护套第一部分与护套第二部分之间平滑地变化;设置在护套细长轴的护套远侧端部上并靠近护套第一部分的多个孔;以及在护套细长轴的护套近侧端部处的插入口,该内窥镜细长轴穿过护套插入口而被套叠。示例性方法包括:将内窥镜的远侧尖端定位成邻接进入患者的身体中的孔,内窥镜的远侧尖端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该第一特征限定与内窥镜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定角的第一平面,并且该第二特征限定垂直于内窥镜的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将内窥镜的远侧尖端穿过该孔插入到患者的身体中,其中远侧尖端进入该孔中的插入力小于具有钝形前部且细长轴的外部尺寸与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的内窥镜相同的内窥镜的插入力的80%;以及使患者身体的内部以平行于中心轴线的视角可视化。其他示例性方法包括:将内窥镜的远侧尖端定位成邻接进入患者的身体中的孔,内窥镜的远侧尖端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特征,该第一部分限定与内窥镜的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角度和40角度之间且包括20角度和40角度的角的第一平面,并且该第二特征限定垂直于内窥镜的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将内窥镜的远侧尖端穿过该孔插入到患者的身体中;以及使患者身体的内部以平行于中心轴线的视角可视化。再一些其他示例性方法包括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内窥镜:获得外管,该外管包括:第一中心轴线、第一近侧端部和第一远侧尖端;第一远侧尖端处的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与第一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角度和40角度之间且包括20角度和40角度的角;并且第一远侧尖端处的第二部分限定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获得内管,该内管包括:第二中心轴线、第二近侧端部和第二远侧尖端;第二远侧尖端处的第一部分限定第三平面,该第三平面与第二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度和40度之间且包括这20度和40度的角;并且第二远侧尖端处的第二部分限定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第四平面;将内管套叠到外管中直到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共面,并且外管内限定两个通道,即内管内的第一通道以及限定在内管与外管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二通道;在第二通道内套叠可视化导管;将可视化导管联接到观察口中的目镜;以及使可视化导管以平行于第一中心轴线的视角在第一远侧端部处光学暴露。定义某些术语在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通篇用于指代具体的系统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不同公司可以用不同的名称来指代一个部件。本文件并非旨在区分名称不同而不是功能不同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零度视场角的倾斜尖端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包括:细长轴,所述细长轴限定中心轴线、近侧端部和远侧尖端,所述细长轴限定沿着所述细长轴的一部分的横截面;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度和40度之间且包括20度和40度的角;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限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第一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位于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区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变化;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远侧尖端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过渡区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变化;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细长轴内终止于所述第一部分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细长轴内终止于所述第二部分处,所述第二通道沿着所述细长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通道流体隔离;和可视化导管,所述可视化导管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可视化导管光学暴露在所述第二平面处,使得穿过所述可视化导管的视角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7 US 62/121,8141.一种内窥镜,包括:细长轴,所述细长轴限定中心轴线、近侧端部和远侧尖端,所述细长轴限定沿着所述细长轴的一部分的横截面;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度和40度之间且包括20度和40度的角;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限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第一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位于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区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变化;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远侧尖端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过渡区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变化;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细长轴内终止于所述第一部分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细长轴内终止于所述第二部分处,所述第二通道沿着所述细长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通道流体隔离;和可视化导管,所述可视化导管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可视化导管光学暴露在所述第二平面处,使得穿过所述可视化导管的视角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角介于30度和34度之间且包括30度和34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角为约32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细长轴的所述横截面为所述细长轴的一部分之上的卵形横截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还包括位于具有所述可视化导管的所述第二通道中的光纤束,所述光纤束光学暴露在所述第二平面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测量的最大外部尺寸,并且所述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测量的且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成直角的另外的外部尺寸,所述另外的外部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的曲率半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的曲率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在所述第一过渡区和所述第二过渡区之间的第三过渡区,所述第三过渡区从所述第一平面变化到所述细长轴的外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测量的最大外部尺寸,并且所述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测量的且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成直角的另外的外部尺寸,所述另外的外部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横截面形状,所述横截面形状限定与所述另外的外部尺寸平行的笔直部分和在每个端部上联接到所述笔直部分的弯曲部分;和从所述弯曲部分的顶点到所述笔直部分测量的第一通道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高度大于所述细长轴的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一半,但小于平行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测量的所述细长轴的内部尺寸。9.一种内窥镜护套,包括:细长轴,所述的细长轴限定中心轴线、近侧端部和远侧尖端,所述细长轴限定横截面;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度和45度之间且包括20度和45度的角;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二部分限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第一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位于所述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区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变化;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远侧尖端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过渡区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变化;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靠近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细长轴的远侧端部处;和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位于所述细长轴的所述近侧端部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护套,其中所述角介于30度和34度之间且包括30度和34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护套,其中所述角为约32度。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护套:其中所述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测量的最大外部尺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的曲率半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的曲率半径。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护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在所述第一过渡区和所述第二过渡区之间的第三过渡区,所述第三过渡区从所述第一平面变化到所述细长轴的外径。14.一种内窥镜和护套系统,包括: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内窥镜细长轴,所述内窥镜细长轴限定内窥镜中心轴线、内窥镜近侧端部和内窥镜远侧尖端,所述内窥镜细长轴限定横截面;所述内窥镜远侧尖端的内窥镜第一部分限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内窥镜中心轴线形成介于20度和40度之间且包括20度和40度的角;所述内窥镜远侧尖端的内窥镜第二部分限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内窥镜中心轴线;内窥镜第一过渡区,所述内窥镜第一过渡区位于所述内窥镜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内窥镜第一部分和所述内窥镜第二部分之间,所述内窥镜第一过渡区在所述内窥镜第一部分和所述内窥镜第二部分之间变化;内窥镜第二过渡区,所述内窥镜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内窥镜远侧尖端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所述内窥镜第二过渡区在所述内窥镜第一部分和所述内窥镜第二部分之间变化;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内窥镜细长轴内终止于所述内窥镜第一部分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内窥镜细长轴内终止于所述内窥镜第二部分处,所述第二通道沿着所述内窥镜细长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通道流体隔离;和可视化导管,所述可视化导管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可视化导管光学暴露在所述第二平面处,使得穿过所述可视化导管的视角与所述内窥镜中心轴线平行;护套,所述护套包括:护套细长轴,所述护套细长轴限定护套中心轴线、护套近侧端部和护套远侧尖端,所述护套细长轴限定横截面;所述护套远侧尖端的护套第一部分限定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所述护套远侧尖端的护套第二部分限定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四平面;护套第一过渡区,所述护套第一过渡区位于所述护套远侧尖端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护套第一部分和所述护套第二部分之间,所述护套第一过渡区在所述护套第一部分和所述护套第二部分之间变化;护套第二过渡区,所述护套第二过渡区位于所述护套远侧尖端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所述护套第二过渡区在所述护套第一部分和所述护套第二部分之间变化;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靠近所述护套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护套细长轴的护套远侧端部处;和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位于所述护套细长轴的所述护套近侧端部处,所述内窥镜细长轴穿过所述护套插入口而被套叠。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邻接所述内窥镜第一过渡区的所述护套第一过渡区;和邻接所述内窥镜第一过渡区的所述护套第二过渡区。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角介于30度和34度之间且包括30度和34度。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角为约32度。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护套细长轴的所述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横截面。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位于具有所述可视化导管的所述第二通道中的光纤束,所述光纤束光学暴露在所述第二平面处。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内窥镜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内窥镜中心轴线测量的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并且所述内窥镜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内窥镜中心轴线测量的且与所述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成直角的另外的外部尺寸,所述另外的外部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并且其中所述内窥镜第一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的曲率半径;并且其中所述内窥镜第二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内窥镜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的曲率半径。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护套细长轴限定垂直于所述护套中心轴线测量的护套最大外部尺寸;并且其中所述护套第一过渡区限定介于所述护套最大外部尺寸的8%和20%之间且包括所述护套最大外部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布雷斯科托拉斯M·德戈拉达巴斯托斯C·马特普伦乌诺萨A·格拉加西亚M·阿基利安A·安N·贝格
申请(专利权)人: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