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985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以及取像装置,该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及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该摄像光学镜组具有扩大视场角、减轻摄像光学镜组相对照度衰减程度及镜组小型化的优势。

Camera lens group, image taking device and vehicle photographic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aging optical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the camera optical len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in sequence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has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a third lens having a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a fourth lens, the image side surface near the optical axis at the concave with;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and a fifth lens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a sixth lens, the image side surface near the optical axis at the concave side and from the axis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inflection point,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and side surfaces are non spherical like. The camera lens group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larging the field of view angle, reducing the relative illuminance attenuation degree of the camera lens group and miniaturization of the mirror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05月05日,申请号为201410186212.3,专利技术名称为“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车用摄影装置的摄像光学镜组和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来,行车安全性备受重视,行车影像记录器可供消费者作为厘清肇事责任的举证工具,而装配于车体后方的影像镜头,则可有效避免倒车时的意外发生。传统配置于车用摄影装置的光学镜头,其解像力较为不足,且影像周边的变形严重,但由于车用摄影装置首重影像的辨识性,现有的光学镜头已无法满足要求。目前虽有发展一般传统六片式光学镜头,但因其透镜面形与屈折力的配置,无法有效减缓大视角光线入射于光学镜头透镜表面上的角度、减少高阶像差的产生以及减轻系统相对照度的衰减程度。此外,一般传统六片式光学镜头也无法压制大视角系统的后焦距,使光学镜头小型化;也无法修正大视角系统常见的影像畸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具有扩大视场角、减轻摄像光学镜组相对照度衰减程度及镜组小型化的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至少有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像光学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摄像光学镜组更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3.0<|(R3+R4)/(R3-R4)|;及0<R12/|R11|<2.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像光学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又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像光学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摄像光学镜组更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0<R12/|R11|<2.0。又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当其满足下列关系式:3.0<|(R3+R4)/(R3-R4)|时,使该第二透镜的面形较为合适,有助于加强高阶像差的补正并减轻该摄像光学镜组相对照度的衰减程度。当其满足下列关系式:0<R12/|R11|<2.0时,该第六透镜的面形较为合适,有助压制具有大视角的摄像光学镜组的后焦距,进一步使镜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8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用装置示意图;图8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车用装置示意图。符号说明: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第六透镜160、260、360、460、560、660、760物侧表面161、261、361、461、561、661、761像侧表面162、262、362、462、562、662、762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70、270、370、470、570、670、770保护玻璃775成像面180、280、380、480、580、680、780电子感光元件190、290、390、490、590、690、790取像装置11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为Fno摄像光学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摄像光学镜组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其中至少半数以上透镜为塑料材质。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以及车用摄影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像光学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摄像光学镜组更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3.0<|(R3+R4)/(R3‑R4)|;及0<R12/|R11|<2.0。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4 TW 1031108331.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像光学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摄像光学镜组更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3.0<|(R3+R4)/(R3-R4)|;及0<R12/|R11|<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为Fno,满足下列关系式:1.6<Fno<2.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110度<FOV<20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f/fx|<1.2,x=1~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0.5<T12/CT2<1.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中至少半数透镜为塑料材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0<R12/|R11|<1.0。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0.50<f/f6<0。10.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装置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11.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像光学镜组中的透镜总数为六片。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为Fno,满足下列关系式:1.6<Fno<2.4。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光学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110度<FOV<200度。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铭陈纬彧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