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连位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950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手性连位二胺类衍生物,其为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

Chiral linkage two am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catalytic asymmetric synthesis methods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ass of chiral linkage two amine derivatives, which are compounds or their isomers, enantiomers and non enantiomers, which are shown in general formula 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性连位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连位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手性连位二胺是很多天然产物、药剂和农用化学品的关键结构,也是开发在不对称合成中应用广泛的手性配体、有机催化剂和辅助剂时很好的合成单元。因此,从易得的前体组装成连位二胺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未活化的烯烃与过渡金属或芳基碘催化剂的催化不对称双胺化是获得这种有用的连位二胺支架的直接且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法,烯烃作为起始原料容易获得。然而,由这些不对称催化体系引入的胺必须带有吸电子保护基,直接引入游离烷基胺迄今仍然难以实现。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了无保护烷基胺的不对称烯烃双胺化的发展。一方面,强路易斯碱性烷基胺对过渡金属的高亲和力可能导致形成稳定的胺-金属络合物,从而导致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中毒。另一方面,无保护的烷基胺在氧化双胺化反应条件下易于氧化。因此,未活化烯烃的双胺化通常需要适当的吸电子保护基来抑制强亲和力和胺氧化,导致这些方法可间接用于游离胺合成,但不利于随后的胺转化。综上所述,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方法来获得新型手性连位二胺类衍生物。专利技术内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其中: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芳基、杂芳基,所述芳基、杂芳基无取代基或有至少一个取代基;R1选自氢、烷基、苯基、酯基、亚甲基;其中,当R1为亚甲基时,通过0~5个亚甲基形成A环;X选自N3、NH2、NHBoc、N(Bn)2、其中,B环为4到7元饱和或不饱和杂环,M为碳或氮,当M为碳时,G选自氢、烷基、烷氧基、酯基,当M为氮时,G选自Ms、Ts、Boc、B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内消旋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X选自N3、NH2、NHBoc、N(Bn)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内消旋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R1选自氢、甲基、苯基、CO2Et、亚甲基;其中,当R1为亚甲基时,通过0~4个亚甲基形成A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其特征在于,Ar1为至少有一个卤素或三氟甲基取代的苯基,Ar2为苯基或2-萘基,Ar2的取代基选自卤素、醛基、酯基、苯乙烯基、苯炔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内消旋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心元王福利董晓阳林进顺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