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30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刀片本体为多边形体,几何中心设置有安装通孔,最高平面环绕安装通孔设置,切削单元分布于两相邻侧面夹角处,切削单元包括圆弧切削刃、棱边切削刃和断屑槽;在刀尖附近分布一小型挡屑台,以保证小切深情形下良好的控屑能力;离刀尖较远处,挡屑台逐渐加宽,以保证切深加大时良好的断屑能力;切削刃整周均留有容屑槽。以上结构使得刀片具有极强的通用性。特别适用于中,小切深的半精至精加工。

Indexable single side cutting inse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dexable cutting insert body for single blade, polygonal body, the geometric center is arranged through holes, the highest level around the installation through hole setting, cutting unit is distributed in two adjacent sides of the angle, the cutting unit comprises arc cutting edge, edge cutting and chip breaking groove; a small block chip distribution in the near point, in order to ensure good control capacity of small cutting deep shape; from the tip off of the blocking chip Taiwan gradually widen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utting depth increasing good cutting ability; the cutting edge of the whole week are left groove. The above structure makes the blade very versatile.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semi fine finishing to medium and small cutting dep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削刀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
技术介绍
正型可转位切削刀片在切削加工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在车削领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正型刀片同时可运用于旋转刀具,因此对刀片的通用性,优异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半精至精加工切削的刀片,不仅要求刃口具有一定的锋利度,还要求刃口具有一定的强度。特别地,在小切深下,当切屑不能断开,为避免切屑括花已加工表面,控制切屑的形态及流向变得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该刀片有效有运用于金属的半精至精加工,针对不同的切深,对切屑能有效的控制,进一步地,在保证刀尖锋利的同时,亦考虑到刃口的强度,可广泛运用于车削,铣削领域。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刀片本体为多边形,刀片本体几何中心设置有安装定位孔,所述刀片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侧面以及连接各个侧面的圆弧面,侧面和圆弧面与上端面成一定角度,上端面和下端面为相似多边形,所述上端面的刀片定位孔周边凸出的最高平面为主平面,上表面设置有不小于1个顶角A;每个顶角都设置有一个切削单元,切削单元包括圆弧切削刃、棱边切削刃和断屑槽,所述圆弧切削刃由上端面和圆弧面相交形成,所述棱边切削刃由侧面与上端面相交形成,所述断屑槽设置在上端面靠近圆弧切削刃的部位,所述主平面和刀片边缘之间设置有挡屑底平面,前刀面与主平面整周均留有一定的容屑空间,空间最窄尺寸为0.2~1mm;断屑槽由沿顶角的圆弧切削刃向所述刀片定位孔的沿顶角角平分线方向依次设置的棱平面、前刀面、挡屑底平面、刀尖脊峰、一对沿顶角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茎状挡屑台和一对沿顶角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主挡屑台。进一步地,棱平面是与上端面和下端面平行的平面。进一步地,两个相邻所述圆弧切削刃之间的棱平面设置为变刃宽结构,从圆弧切削刃与棱边切削刃交接处至棱边切削刃的3/5长度L处,棱平面宽度由宽度X加宽至宽度Y,所述宽度X数值为0.1~0.18mm,宽度Y为宽度X的1.4~1.8倍,余下2/5长度L的所述棱平面宽度保持宽度Y不变。进一步地,所述前刀面与棱平面以角度前角θ向挡屑底平面延伸相交,前角θ为12°~20°。进一步地,刀尖脊峰沿一定坡度向两侧顺延,两侧都与挡屑底平面相交呈直线,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r角度为30~50°。进一步地,所述主挡屑台从挡屑底平面向主平面生长,与主平面呈角度后角M,后角M为20°~40°。进一步地,所述刀尖脊峰顺延至主挡屑台,与挡屑底平面的交线由直线向圆弧相切过渡,所述棱平面、刀尖脊峰、主挡屑台三者围成半月状月形弦排屑结构,所述半月状月形弦高为高度E,高度E为0.6~1mm,底部宽度为宽度F,宽度F为棱边切削刃长度的1/3~1/2。进一步地,所述茎状挡屑台从挡屑底平面向主平面方向延伸,并与主挡屑台交汇,以棱平面为基准,所述交汇点高度尺寸为高度H2,所述挡屑底平面深度尺寸为高度H1,高度H1为0.03~0.1mm,所述主平面高度尺寸为高度H3,高度H3为0.1~0.3mm,高度H2为高度H3的1/3~2/3,进一步地,所述茎状挡屑台呈锥形依附于主挡屑台及挡屑底平面,所述茎状挡屑台中心线与其相对的棱边切削刃的棱边成夹角a,夹角a为-5~+5°,茎状挡屑台中心线与对应刀尖圆弧切削刃的中心的垂直距离为长度D,长度D为0.3~0.7mm,茎状挡屑台与挡屑底平面的交线形成夹角B,夹角B为15~45°。进一步地,所述前刀面与主平面整周均留有一定的容屑空间容屑槽,空间最窄尺寸为0.2~1mm。本技术适用于侧面和圆弧面与上端面成3°、5°、7°或11°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尤其适用于7°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切削单元形状整体简洁,流畅,能满足车削,铣削之通用性。在离刀尖0~1mm内的范围设置茎状挡屑台,有利于小切深之切屑的卷曲,同时对茎状挡屑台的高度及位置加以限定,对大于1mm的切深并不产生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在棱宽所做的局部变化有利于刃口强度的提升,通周切削刃周边均留有容屑空间,使得切削刃上每一点均可执行有效切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切削刀片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切削刀片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茎状挡屑台细节图。图4是本技术月牙环形挡屑台细节图。图5是本技术棱平面变化细节图。图6是本技术切削单元高度尺寸细节图。图7是本技术切削刀片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7,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刀片本体为多边形,刀片本体几何中心设置有安装定位孔10,刀片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侧面以及连接各个侧面的圆弧面,侧面和圆弧面与上端面成7°,上端面和下端面为相似多边形,上端面的刀片定位孔10周边凸出的最高平面为主平面8,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顶角A;每个顶角A都设置有一个切削单元,切削单元包括圆弧切削刃4、棱边切削刃5和断屑槽,圆弧切削刃4由上端面和圆弧面相交形成,棱边切削刃5由侧面与上端面相交形成,断屑槽设置在上端面靠近圆弧切削刃4的部位,主平面8和刀片边缘之间设置有挡屑底平面9;断屑槽由沿顶角的圆弧切削刃向刀片定位孔10的沿顶角角平分线方向依次设置的棱平面6、前刀面3、挡屑底平面9、刀尖脊峰7、一对沿顶角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茎状挡屑台2和一对沿顶角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主挡屑台1。棱平面6是与上端面和下端面平行的平面。前刀面3与主平面8整周均留有一定的容屑空间,空间最窄尺寸为0.2~1mm,本实施例为0.2mm。两个相邻圆弧切削刃4之间的棱平面6设置为变刃宽结构,从圆弧切削刃4与棱边切削刃5交接处至棱边切削刃5的3/5长度处,棱平面6宽度由宽度X加宽至宽度Y,宽度X数值为0.1~0.18mm,本实施例宽度X为1.15mm,宽度Y为宽度X的1.4~1.8倍,本实施例为1.5倍,宽度Y为1.725mm,余下2/5长度的棱平面6宽度保持宽度Y=1.725mm不变。前刀面3与棱平面6以角度前角θ向挡屑底平面9延伸相交,θ为12°~20°,本实施例为15°。刀尖脊峰7沿一定坡度向两侧顺延,两侧都与挡屑底平面9相交呈直线,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r角度为30~50°,本实施例夹角r为40°。主挡屑台1从挡屑底平面9向主平面8生长,与主平面8呈角度后角M,后角M为20°~40°,本实施例后角M为30°。刀尖脊峰7顺延至主挡屑台1,与挡屑底平面9的交线由直线向圆弧相切过渡,棱平面6、刀尖脊峰7、主挡屑台1三者围成半月状月形弦排屑结构,半月状月形弦高为高度E,高度E为0.6~1mm,本实施例高度E为0.8mm,底部宽度为宽度F,宽度F为棱边切削刃5长度的1/3~1/2,本实施例为1/2,宽度F为0.4mm。茎状挡屑台2从挡屑底平面9向主平面8方向延伸,并与主挡屑台1交汇,以棱平面6为基准,交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本体为多边形,所述刀片本体几何中心设置有安装定位孔(10),所述刀片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侧面以及连接各个侧面的圆弧面,侧面和圆弧面与上端面成一定角度,上端面和下端面为相似多边形,所述上端面的刀片定位孔(10)周边凸出的最高平面为主平面(8),上端面设置有不小于1个顶角(A);每个顶角(A)都设置有一个切削单元,切削单元包括圆弧切削刃(4)、棱边切削刃(5)和断屑槽,所述圆弧切削刃(4)由上端面和圆弧面相交形成,所述棱边切削刃(5)由侧面与上端面相交形成,所述断屑槽设置在上端面靠近圆弧切削刃(4)的部位,所述主平面(8)和刀片边缘之间设置有挡屑底平面(9);断屑槽由沿顶角的圆弧切削刃向所述刀片定位孔(10)的沿顶角角平分线方向依次设置的棱平面(6)、前刀面(3)、挡屑底平面(9)、刀尖脊峰(7)、一对沿顶角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茎状挡屑台(2)和一对沿顶角(A)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主挡屑台(1)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本体为多边形,所述刀片本体几何中心设置有安装定位孔(10),所述刀片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侧面以及连接各个侧面的圆弧面,侧面和圆弧面与上端面成一定角度,上端面和下端面为相似多边形,所述上端面的刀片定位孔(10)周边凸出的最高平面为主平面(8),上端面设置有不小于1个顶角(A);每个顶角(A)都设置有一个切削单元,切削单元包括圆弧切削刃(4)、棱边切削刃(5)和断屑槽,所述圆弧切削刃(4)由上端面和圆弧面相交形成,所述棱边切削刃(5)由侧面与上端面相交形成,所述断屑槽设置在上端面靠近圆弧切削刃(4)的部位,所述主平面(8)和刀片边缘之间设置有挡屑底平面(9);断屑槽由沿顶角的圆弧切削刃向所述刀片定位孔(10)的沿顶角角平分线方向依次设置的棱平面(6)、前刀面(3)、挡屑底平面(9)、刀尖脊峰(7)、一对沿顶角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茎状挡屑台(2)和一对沿顶角(A)角平分线对称分布的主挡屑台(1)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平面(6)是与上端面和下端面平行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所述圆弧切削刃(4)之间的棱平面(6)设置为变刃宽结构,从圆弧切削刃(4)与棱边切削刃(5)交接处至棱边切削刃(5)的3/5长度(L)处,棱平面(6)宽度由宽度(X)加宽至宽度(Y),所述宽度(X)数值为0.1~0.18mm,宽度(Y)为宽度(X)的1.4~1.8倍,余下2/5长度(L)的所述棱平面(6)宽度保持宽度(Y)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3)与棱平面(6)以角度前角(θ)向挡屑底平面(9)延伸相交,前角(θ)为12°~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位单面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刀尖脊峰(7)沿一定坡度向两侧顺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强邓剑袁美和谭文清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