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928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弯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包括下模头、设置于下模头上方的上模头,下模头的上表面开设有定型腔,上模头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筒,冲压头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凸边,凸边的顶部为弧形,所述定型腔的前后壁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冲压头的前后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配合的弧形凸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滚筒,将原有冲压弯折待加工金属件时下模头和待加工金属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解决了原有的金属件表面容易产生划痕的问题,加工得到的金属件的表面质量好。

A bending and pressing device for metal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ending forming,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bending device of metal parts, including the lower die head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upper die hea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ower die head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cavity shape, die set stamping head, shaped cavity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a roller on both sides of the edge surface of the punching head is arranged below the convex convex top arc, the shaped front and back wall cavity surfac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urved groov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punching hea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urved convex strip matched with the arc-shaped guide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both sides of the mouth cavity in the shape around the drum, the original stamping bending machining metal parts die and the sliding friction between the metal parts to be processed into rolling friction, solve the surface of the metal original prone to scratches,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metal parts processing to get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弯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件弯曲加工领域,对金属件进行90°弯曲是比较常用的工序,主要由折弯机床或压力机床对零件施加弯曲力,实现金属板材的弯曲变形,获得所需要的弯曲角度。但是,在对于产品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件进行加工时,现有的压弯机构在加工时容易与待加工工件发生滑动摩擦,工件表面容易产生划痕,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且与待加工工件发生滑动摩擦的压弯机构部件的磨损速度快,需要频繁更换该部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该金属件压弯装置通过在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滚筒,将原有冲压弯折待加工金属件时下模头和待加工金属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解决了原有的金属件表面容易产生划痕的问题,加工得到的金属件的表面质量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包括下模头、设置于下模头上方的上模头,下模头的上表面开设有定型腔,上模头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筒,冲压头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凸边,凸边的顶部为弧形,所述定型腔的前后壁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冲压头的前后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配合的弧形凸条。其中,所述定型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凹台,安装凹台的前后壁面分别开设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滚筒的两端固定于滚动轴承内。其中,所述滚筒包括耐磨铸铁中心轴、套设于耐磨铸铁中心轴外的第一不锈钢套管、套设于第一不锈钢套管外的第二不锈钢套管、设置于第一不锈钢套管和第二不锈钢套管之间的橡胶缓冲层、以及涂设于第二不锈钢套管外表面的碳化钨涂层。其中,所述耐磨铸铁中心轴的外径大小为10-16mm,所述第一不锈钢套管的壁厚为6-8mm,所述第二不锈钢套管的壁厚为3-4mm,所述橡胶缓冲层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碳化钨涂层的厚度为0.3-0.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滚筒,将原有冲压弯折待加工金属件时下模头和待加工金属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解决了原有的金属件表面容易产生划痕的问题,加工得到的金属件的表面质量好,且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解决原有的金属件的90°弯折处容易拉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滚筒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滚筒的横截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附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为:1—下模头、2—上模头、3—定型腔、4—冲压头、5—滚筒、6—凸边、7—弧形导向槽、8—弧形凸条、9—安装凹台、10—耐磨铸铁中心轴、11—第一不锈钢套管、12—橡胶缓冲层、13—第二不锈钢套管、14—碳化钨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图5,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包括下模头1、设置于下模头1上方的上模头2,下模头1的上表面开设有定型腔3,上模头2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4,定型腔3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筒5,冲压头4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凸边6,凸边6的顶部为弧形,所述定型腔3的前后壁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导向槽7,所述冲压头4的前后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7配合的弧形凸条8。本技术通过在定型腔3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滚筒5,将原有冲压弯折待加工金属件时下模头1和待加工金属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解决了原有的金属件表面容易产生划痕的问题,加工得到的金属件的表面质量好,且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解决原有的金属件的90°弯折处容易拉伤的问题。其中,所述定型腔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凹台9,安装凹台9的前后壁面分别开设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滚筒5的两端固定于滚动轴承内。其中,所述滚筒5包括耐磨铸铁中心轴10、套设于耐磨铸铁中心轴10外的第一不锈钢套管11、套设于第一不锈钢套管11外的第二不锈钢套管13、设置于第一不锈钢套管11和第二不锈钢套管13之间的橡胶缓冲层12、以及涂设于第二不锈钢套管13外表面的碳化钨涂层14。耐磨铸铁中心轴10的耐磨性能好,能够长期保持滚筒5的定位精度,橡胶缓冲层12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很好地缓冲冲压时耐磨铸铁中心轴10受到的冲击力,延长耐磨铸铁中心轴10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耐磨铸铁中心轴10的外径大小为10-16mm,所述第一不锈钢套管11的壁厚为6-8mm,所述第二不锈钢套管13的壁厚为3-4mm,所述橡胶缓冲层12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碳化钨涂层14的厚度为0.3-0.5mm。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头、设置于下模头上方的上模头,下模头的上表面开设有定型腔,上模头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筒,冲压头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凸边,凸边的顶部为弧形,所述定型腔的前后壁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冲压头的前后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配合的弧形凸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头、设置于下模头上方的上模头,下模头的上表面开设有定型腔,上模头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定型腔的腔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滚筒,冲压头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凸边,凸边的顶部为弧形,所述定型腔的前后壁面分别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冲压头的前后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弧形导向槽配合的弧形凸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件压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凹台,安装凹台的前后壁面分别开设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滚筒的两端固定于滚动轴承内。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财平梁柳山张国志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