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9114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包括传送带、多个计量罐、与计量罐对应的茶叶料斗、与计量罐对应的揉捻机和同步机构;所述传送带水平设置,所述计量罐和揉捻机分别设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茶叶料斗设于传送带上,且所述茶叶料斗从对应的计量罐正下方传动至对应的揉捻机正上方时的行程等于传送带周长的一半,所述茶叶料斗的底部出茶口设有电磁阀;所述揉捻机包括揉捻桶、出茶口盖体和揉捻机构,所述出茶口盖体设于揉捻桶底部的出茶口处,所述出茶口盖体的一侧与揉捻桶铰接;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减速箱、蜗杆和设于出茶口盖体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出茶口盖体的旋转轴同轴心,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

Automatic rolling device for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 unit automatic tea knead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nveyor belt, a plurality of metering tank, and tank hopp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 tank corresponding to the rolling machine and th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the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the metering tank and rolling machin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conveyor belt; the tea is arranged on the hopper conveyor belt, just above the rolling machine and the tea from the hopper tank just below the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to the corresponding time travel is equal to half of the perimeter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the tea tea out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hopper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 rolling machine comprises a rolling barrel and a cover body and a kneading tea the mechanism, a tea cover body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rolling tea outlet, the tea cover body side and the rolling barrel hing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speed reducer, the worm and the cove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tea. The worm wheel, and a rotating shaft with the axis of the tea cover body, wherein one end of the wo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gea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揉捻是茶叶加工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破坏茶叶组织并对茶叶进行造型。目前,茶叶揉捻大多采用茶叶揉捻机来完成,然而,市面上的茶叶揉捻机大多需要人工手动开闭揉捻机的出茶口盖体,使得整个揉捻过程中工人工作量增大,且自动化程度低。再者,现有的揉捻机出茶口盖体都是单独控制,缺少对多个揉捻机的出茶口盖体进行同步控制的机构,工人操作强度高。另外,现有的茶叶揉捻机的进茶也均由工人手动完成,同样存在工作效率低,同步性差和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机组,能同步完成自动送茶、进茶、出茶的茶叶揉捻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包括传送带、多个计量罐、与计量罐对应的茶叶料斗、与计量罐对应的揉捻机和同步机构;所述传送带水平设置,所述计量罐和揉捻机分别设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茶叶料斗设于传送带上,且所述茶叶料斗从对应的计量罐正下方传动至对应的揉捻机正上方时的行程等于传送带周长的一半,所述茶叶料斗的底部出茶口设有电磁阀;所述揉捻机包括揉捻桶、出茶口盖体和揉捻机构,所述出茶口盖体设于揉捻桶底部的出茶口处,所述出茶口盖体的一侧与揉捻桶铰接;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减速箱、蜗杆和设于出茶口盖体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出茶口盖体的旋转轴同轴心,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所述揉捻机构包括四个可合拢成球面的揉捻瓣以及驱动揉捻瓣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出茶口盖体的顶部和揉捻桶内的底部形成与揉捻瓣的张合轨迹相匹配的半球形。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座、支撑件以及与揉捻瓣对应的气缸;所述底座设于揉捻桶顶端上方,所述气缸的底端与底座的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与揉捻瓣外表面的中部铰接。优选地,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套设有轴承。优选地,所述出茶口盖体上设有密封揉捻桶底部出茶口的密封圈。优选地,该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还包括PLC控制芯片,所述PLC控制芯片分别连接传送带的伺服驱动电机、计量罐、电磁阀、揉捻机的伺服驱动电机以及减速箱的伺服驱动电机。优选地,所述计量罐中相邻俩计量罐的中心间距相等,所述茶叶料斗中相邻俩茶叶料斗的中心间距相等,所述揉捻机中相邻俩揉捻机的中心间距相等,且相邻俩计量罐的中心间距、相邻俩茶叶料斗的中心间距和相邻俩揉捻机的中心间距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蜗杆带动蜗轮来驱动出茶口盖体的打开和关闭,且做到了同步打开和关闭,结构设计简单巧妙;2、将计量泵和揉捻机分别按照顺序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茶叶料斗由传送带带动转动一圈即可完成进茶操作,且各计量泵可同步出茶,各揉捻机可同步进茶;3、揉捻瓣在气缸的控制下可自动将揉捻桶内的茶叶抓成球形,并压实,无需工人手工操作,极大的降低了揉捻加工难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揉捻效率;4、各步骤可由PLC控制芯片控制电磁阀和伺服驱动电机自动化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揉捻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传送带,20-计量罐,30-茶叶料斗,31-电磁阀,40-揉捻桶,41-出茶口盖体,50-减速箱,51-蜗杆,52-蜗轮,60-揉捻瓣,61-底座,62-支撑件,63-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包括传送带10、多个计量罐20、与计量罐20对应的茶叶料斗30、与计量罐20对应的揉捻机和同步机构;所述传送带10水平设置,所述计量罐20和揉捻机分别设于传送带10的两侧;所述茶叶料斗30设于传送带上,且所述茶叶料斗30从对应的计量罐20正下方传动至对应的揉捻机正上方时的行程等于传送带10周长的一半,所述茶叶料斗30的底部出茶口设有电磁阀31;所述揉捻机包括揉捻桶40、出茶口盖体41和揉捻机构,所述出茶口盖体41设于揉捻桶41底部的出茶口处,所述出茶口盖体41的一侧设有销轴,且所述出茶口盖体41通过该销轴可旋转的设于揉捻桶41上;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减速箱50、蜗杆51和设于出茶口盖体41上的蜗轮52,所述蜗轮52与出茶口盖体41的销轴连接且同轴心设置,所述蜗杆51的一端连接减速箱50的输出轴;所述揉捻机构包括四个可合拢成球面的揉捻瓣60以及驱动揉捻瓣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出茶口盖体41的顶部的揉捻桶40内的底部形成与揉捻瓣60的张合轨迹相匹配的半球形。计量罐从左至右与揉捻机从右至左一一相对应,茶叶料斗先在对应的计量罐的正下方接茶,此时电磁阀闭合;当接够预设好重量的茶叶后,传送带运行其周长一半的行程,将茶叶料斗送至对应的揉捻机的正上方,此时电磁阀打开,茶叶料斗将茶叶送到对应的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操作;茶叶料斗内的茶叶放空后,传送带再次运行其周长一半的行程,将茶叶料斗送至对应的计量罐的正下方接茶,准备下一次循环操作。在茶叶揉捻结束后,减速箱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再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使出茶口盖体向下旋转打开,让揉捻桶排出揉捻好的茶叶,当茶叶排完后,减速箱反转,蜗杆也驱动蜗轮反转,从而使出茶口盖体向上旋转关闭。在出茶口盖体完全关闭后,传送带才会再次将茶叶料斗传送至揉捻机的正上方。将茶叶料斗从对应的计量罐正下方传动至对应的揉捻机正上方的行程设为传送带周长的一半,可使每次传送带传送茶叶料斗时的距离相等,如此可简化自动化控制。蜗轮和蜗杆又具有可自锁的特点,即蜗杆可驱动蜗轮,而蜗轮无法驱动蜗杆,因此,即使出茶口盖体受其它外力,也无法驱动蜗轮旋转,使出茶口盖体不会受其它外力而打开。在茶叶揉捻操作中,揉捻瓣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合拢成一个球体时,会将茶叶抓成球形并压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座61、支撑件62以及与揉捻瓣61对应的气缸63;所述底座61设于揉捻桶40顶端上方,所述气缸63的底端与底座61铰接,所述气缸63的活塞杆头部与揉捻瓣60外表面的中部铰接。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缸来驱动揉捻瓣的开合,各气缸由同一气路驱动,即可完成各气缸的同步,避免出现某个揉捻瓣不同步,导致茶叶抓拢不完成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杆51的另一端套设有轴承。轴承主要对蜗杆起支撑作用,使蜗杆保持在同一轴心旋转,蜗杆同时驱动各蜗轮,做到各出茶口盖体开闭的同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茶口盖体41上设有密封揉捻桶底部出茶口的密封圈。密封圈可确保出茶口盖体关闭时,揉捻机主体密封的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还包括PLC控制芯片,所述PLC控制芯片分别连接传送带10的伺服驱动电机、计量罐20、电磁阀31、揉捻机的伺服驱动电机以及减速箱50的伺服驱动电机。由PLC控制芯片统一控制电磁阀、计量罐以及各伺服驱动电机达到完全自动化的操作,同时,气缸的气路也可由PLC控制芯片控制,茶叶揉捻效率大大提高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量罐20中相邻俩计量罐20的中心间距相等,所述茶叶料斗30中相邻俩茶叶料斗30的中心间距相等,所述揉捻机中相邻俩揉捻机的中心间距相等,且相邻俩计量罐20的中心间距、相邻俩茶叶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多个计量罐、与计量罐对应的茶叶料斗、与计量罐对应的揉捻机和同步机构;所述传送带水平设置,所述计量罐和揉捻机分别设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茶叶料斗设于传送带上,且所述茶叶料斗从对应的计量罐正下方传动至对应的揉捻机正上方时的行程等于传送带周长的一半,所述茶叶料斗的底部出茶口设有电磁阀;所述揉捻机包括揉捻桶、出茶口盖体和揉捻机构,所述出茶口盖体设于揉捻桶底部的出茶口处,所述出茶口盖体的一侧与揉捻桶铰接;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减速箱、蜗杆和设于出茶口盖体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出茶口盖体的旋转轴同轴心,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所述揉捻机构包括四个可合拢成球面的揉捻瓣以及驱动揉捻瓣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出茶口盖体的顶部和揉捻桶内的底部形成与揉捻瓣的张合轨迹相匹配的半球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多个计量罐、与计量罐对应的茶叶料斗、与计量罐对应的揉捻机和同步机构;所述传送带水平设置,所述计量罐和揉捻机分别设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茶叶料斗设于传送带上,且所述茶叶料斗从对应的计量罐正下方传动至对应的揉捻机正上方时的行程等于传送带周长的一半,所述茶叶料斗的底部出茶口设有电磁阀;所述揉捻机包括揉捻桶、出茶口盖体和揉捻机构,所述出茶口盖体设于揉捻桶底部的出茶口处,所述出茶口盖体的一侧与揉捻桶铰接;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减速箱、蜗杆和设于出茶口盖体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出茶口盖体的旋转轴同轴心,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所述揉捻机构包括四个可合拢成球面的揉捻瓣以及驱动揉捻瓣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出茶口盖体的顶部和揉捻桶内的底部形成与揉捻瓣的张合轨迹相匹配的半球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机组茶叶自动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燕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翼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