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894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10:55
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电动机侧连接器(30),具备电动机侧端子(31);逆变器侧连接器(60),具备逆变器侧端子(70);电动机壳体(10),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30);以及逆变器壳体(50),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60),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50)重叠并利用螺栓(120)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10),而使所述两连接器(30、60)嵌合,在所述两壳体(10、50)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30、60)的相对面(36B、80A)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动机与逆变器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中,在将电动机与逆变器电连接时,以往使用线束来连接电动机的端子(连接器)与逆变器的端子(连接器)。另一方面,近年来,以节约空间等为目的,提出了如下的连接器装置:将具备电动机侧端子的电动机侧连接器与电动机壳体彼此相对地安装,并将具备逆变器侧端子的逆变器侧连接器与逆变器壳体彼此相对地安装,伴随着通过螺栓连接将逆变器壳体直接连结到电动机壳体而使两连接器嵌合,即,将两端子彼此连接。这样的连接器装置例如被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4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构造的连接器装置中,在将连接器安装到对应的壳体时,例如当轴线方向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时,有可能导致在两壳体完全重叠之前,相对的连接器嵌合至相对面彼此抵碰的状态为止,之后进一步导致两壳体螺栓连接并重叠的情形。这样一来,存在两连接器在施加了过负荷的状态下嵌合或者壳体的壁面从连接器的配置位置变形而作用弯曲应力这样的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伴随着将壳体彼此重叠并螺栓连接而嵌合电动机侧连接器与逆变器侧连接器的形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在避免对连接器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壳体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确保两连接器的正确嵌合。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装置包括:电动机侧连接器,具备电动机侧端子;逆变器侧连接器,具备逆变器侧端子;电动机壳体,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以及逆变器壳体,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并螺栓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而使所述两连接器嵌合,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两壳体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由于设定为在两壳体的连接完成时在嵌合的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因此假设逆变器侧连接器、电动机侧连接器以相对于壳体向靠近对方的连接器的方向错位的方式安装,也能够在两连接器的相对面彼此抵接之前利用螺栓将两壳体连接。其结果是,能够在避免对连接器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壳体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正确地将两连接器嵌合。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以下那样的结构。(1)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中的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相对的壁部上,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螺纹孔螺合的嵌合螺栓以能够绕轴线旋转地贯通在该壁部开口的插通孔、且在隔开比所述壁部的厚度大的预定间隔设置的上下两片凸缘之间夹着所述壁部的形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侧设置有限制所述嵌合螺栓向所述螺纹孔的螺旋进给量的限制部,所述连接器装置设定为,在所述嵌合螺栓的螺旋进给停止之后,所述逆变器壳体被拉近到将要与所述电动机壳体重叠的位置。当嵌合螺栓螺合并拧入螺纹孔时,上侧的凸缘按压壁部,并且逆变器壳体向电动机壳体侧拉近,与此相伴地,两连接器逐渐嵌合。在嵌合螺栓螺旋进给了预定量之后,利用限制部来停止进一步的嵌合螺栓的拧入,此时逆变器壳体停留在将要与电动机壳体重叠之前的位置,同时使两连接器也停留在将要正确嵌合之前。接着,当拧入在壳体间配置的螺栓时,逆变器壳体在使壁部朝向下侧的凸缘下降的同时重叠并连接于电动机壳体,与此相伴地,两连接器被正确嵌合。假设是利用嵌合螺栓将逆变器壳体拉近至与电动机壳体完全重叠并连接的构造,例如在由于逆变器壳体的成型误差、变形等而处于使逆变器壳体在两壳体间的螺栓连接位置从电动机壳体浮起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最终利用螺栓来将两壳体间连接时,有可能对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租用应力。与此相对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处形成能够允许逆变器壳体的壁部下降的构造,因此能够在避免对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作用应力的同时进行两壳体的连接,并且实现两连接器的正确嵌合。(2)在所述电动机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在所述逆变器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所述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与所述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彼此相对,所述嵌合螺栓与所述螺纹孔分别在所述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和所述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之间的位置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由于是在彼此嵌合的两组连接器之间配置作为增力机构的嵌合螺栓和螺纹孔的构造,因此能够保持为仅设置一处的简单构造,并且高效且准确地将两组连接器彼此嵌合。(3)在所述嵌合螺栓和所述螺纹孔的配置位置设置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以在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于所述电动机壳体时使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彼此嵌合、且相对的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达到同一轴线上的方式进行定位。在逆变器壳体重叠于电动机壳体时,利用定位机构来定位逆变器壳体,使各逆变器侧连接器与对应的电动机侧连接器对齐中心。由于是将定位机构配置于两组连接器之间的构造,因此能够保持为仅设置一处的简单构造,并且准确地进行两组连接器的中心对齐。该定位机构设置于嵌合螺栓与螺纹孔的配置位置这样的所谓的无用空间,因此有助于节约空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伴随着将壳体彼此重叠并进行螺栓连接而将电动机侧连接器与逆变器侧连接器嵌合的形式下,能够在避免对连接器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壳体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确保两连接器的正确嵌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逆变器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动机侧连接器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逆变器侧连接器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图5是两连接器的嵌合前的主视图。图6是其正剖视图(图3与图4的VI-VI线剖视图)。图7是其侧视图。图8是其侧剖视图(图3与图4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9是嵌合螺栓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两连接器的嵌合工序中的即将开始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表示嵌合螺栓面对螺纹孔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表示拧入嵌合螺栓的中途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表示临时嵌合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表示正式嵌合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其局部剖视图。图16是实施方式2的两连接器的嵌合前的正剖视图。图17是表示定位后的状态的正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基于图1~图15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构成电动机的电动机壳体10安装有电动机侧连接器30,在构成逆变器PCU(以下,简称为逆变器。)的逆变器壳体50安装有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且使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上下相对,将逆变器壳体50载置到电动机壳体10上进行结合,与此相伴地,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嵌合。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动机侧连接器30、逆变器侧连接器60均各设置两个3极构造,换言之,相对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的组设置有左右两组。对电动机侧进行说明。如图1、图8以及图10所示,电动机侧连接器30是将三根电动机侧端子31通过嵌件成型埋设在合成树脂制的阳外壳35内而形成的。电动机侧端子31是由圆销构成的阳端子,且在下端部形成有开口有连接孔32A的连接板部32。阳外壳35是在呈长圆形的筒状的上表面开口的护罩部36的下表面侧连续设置有端子座37的形状,且在护罩部36内从底面立起形成有两片分隔壁36A。三根电动机侧端子31并排地埋设置于该阳外壳35,各电动机侧端子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电动机侧连接器,具备电动机侧端子;逆变器侧连接器,具备逆变器侧端子;电动机壳体,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以及逆变器壳体,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并螺栓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而使所述两连接器嵌合,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两壳体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8 JP 2015-0140451.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电动机侧连接器,具备电动机侧端子;逆变器侧连接器,具备逆变器侧端子;电动机壳体,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以及逆变器壳体,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并螺栓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而使所述两连接器嵌合,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两壳体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中的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相对的壁部上,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螺纹孔螺合的嵌合螺栓以能够绕轴线旋转地贯通在该壁部开口的插通孔、且在隔开比所述壁部的厚度大的预定间隔设置的上下两片凸缘之间夹着所述壁部的形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武士福岛忠广萩本隆宽合叶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