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传立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89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包括上壳体和上壳体底部安装的下壳体,下壳体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横板,下壳体两侧的横板顶部分别安装有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下壳体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垫板;微型循环泵的输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的内侧呈“S”形盘绕在安装垫板和下壳体之间;微型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壳体两侧分别设置的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以及在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之间分别连接的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使得该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能够以水冷的方式对变频器内部进行散热处理,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风冷散热,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具体为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变频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众所周知,电子元件在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尤其运用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上的变频器,例如煤矿提升机的专用变频器,为了保证提升机的工作效率,一般选择功率较大的变频器,然而现有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的散热措施,大多数通过采用风机配合散热片来进行散热,但该类方法由于变频器本身体积较小,风机一般采用微小型风机,其风力较弱,散热效果不佳,并且,风机在工作时极容易将外界的灰尘吸入变频器内部,增大变频器内部电子元件之间的电阻,极容易造成短路现象,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包括上壳体和上壳体底部安装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横板,所述下壳体两侧的横板顶部分别安装有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所述下壳体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垫板;所述微型循环泵的输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的内侧呈“S”形盘绕在安装垫板和下壳体之间;所述微型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的内部设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底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贯穿上空腔并延伸至下空腔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底端竖直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外侧以转轴为中心环形分布有四块扇叶;所述第一导水管远离微型循环泵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内部的下空腔内,且靠近下空腔右侧的位置处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导水管远离微型循环泵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内部的下空腔内,且靠近下空腔内部的左侧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位于下空腔内部部分的管体之间从上到下等距离连接有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的两端与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之间相通。优选的,四块所述扇叶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四块扇叶均为竖直安装结构,四块所述扇叶每相邻两块扇叶之间的夹角为90度。优选的,所述散热水管为“Ο”形结构,所述圆筒和扇叶均竖直设置在散热水管的内侧。优选的,所述下空腔的右侧均匀设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水管、第二导水管和散热水管均为紫铜管体,所述安装垫板为便于导热的铝板,所述第一导水管位于安装垫板和下壳体之间的部分与安装垫板之间相贴合,且第一导水管和安装垫板的贴合处还涂有便于热传导的散热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下壳体两侧分别设置的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以及在微型循环泵和冷却箱之间分别连接的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使得该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能够以水冷的方式对变频器内部进行散热处理,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风冷散热,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避免散热过程中外界灰尘进入变频器内部,对变频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煤矿提升机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散热水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横板、4微型循环泵、5冷却箱、51箱体、52上空腔、53下空腔、54动力马达、55散热水管、56转轴、57圆筒、58扇叶、59通孔、6安装垫板、7第一导水管、8第二导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包括上壳体1和上壳体1底部安装的下壳体2,下壳体2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横板3,下壳体2两侧的横板3顶部分别安装有微型循环泵4和冷却箱5,下壳体1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垫板6;微型循环泵4的输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7,第一导水管7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侧呈“S”形盘绕在安装垫板6和下壳体2之间;微型循环泵4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8。冷却箱5包括箱体51,箱体51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52和下空腔53,上空腔52的内部设有电动马达54,电动马达54的底部设有转轴56,转轴56底端贯穿上空腔52并延伸至下空腔53的内部,转轴56的底端竖直安装有圆筒57,圆筒57的外侧以转轴56为中心环形分布有四块扇叶58,四块扇叶58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四块扇叶58均为竖直安装结构,四块扇叶58每相邻两块扇叶58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一导水管7远离微型循环泵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5内部的下空腔53内,且靠近下空腔53右侧的位置处呈“┒”形结构设置,第二导水管8远离微型循环泵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5内部的下空腔53内,且靠近下空腔53内部的左侧呈“┘”形结构设置;第一导水管7和第二导水管8位于下空腔53内部部分的管体之间从上到下等距离连接有散热水管55,散热水管55的两端与第一导水管7和第二导水管8之间相通,散热水管55为“Ο”形结构,圆筒57和扇叶58均竖直设置在散热水管55的内侧,下空腔53的右侧均匀设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通孔59,第一导水管7、第二导水管8和散热水管55均为紫铜管体,安装垫板6为便于导热的铝板,第一导水管7位于安装垫板6和下壳体2之间的部分与安装垫板6之间相贴合,且第一导水管7和安装垫板6的贴合处还涂有便于热传导的散热膏。本技术通过在下壳体2两侧分别设置的微型循环泵4和冷却箱5,以及在微型循环泵4和冷却箱5之间分别连接的第一导水管7和第二导水管8,使得该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能够以水冷的方式对变频器内部进行散热处理,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的风冷散热,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避免散热过程中外界灰尘进入变频器内部,对变频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煤矿提升机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该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使用时,微型循环泵4带动第一导水管7和第二导水管8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当冷却液流动至下壳体2内侧时利用热传导效应,带走下壳体2内侧大量的热能,携带有大量热能的冷却液流经冷却箱5内部的散热水管55内时,通过动力马达54带动圆筒57和扇叶58转动,加速散热水管55的冷却,对冷却液实施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在微型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包括上壳体(1)和上壳体(1)底部安装的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横板(3),所述下壳体(2)两侧的横板(3)顶部分别安装有微型循环泵(4)和冷却箱(5),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垫板(6);所述微型循环泵(4)的输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7),所述第一导水管(7)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侧呈“S”形盘绕在安装垫板(6)和下壳体(2)之间;所述微型循环泵(4)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8);所述冷却箱(5)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52)和下空腔(53),所述上空腔(52)的内部设有电动马达(54),所述电动马达(54)的底部设有转轴(56),所述转轴(56)底端贯穿上空腔(52)并延伸至下空腔(53)的内部,所述转轴(56)的底端竖直安装有圆筒(57),所述圆筒(57)的外侧以转轴(56)为中心环形分布有四块扇叶(58);所述第一导水管(7)远离微型循环泵(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5)内部的下空腔(53)内,且靠近下空腔(53)右侧的位置处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导水管(8)远离微型循环泵(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5)内部的下空腔(53)内,且靠近下空腔(53)内部的左侧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导水管(7)和第二导水管(8)位于下空腔(53)内部部分的管体之间从上到下等距离连接有散热水管(55),所述散热水管(55)的两端与第一导水管(7)和第二导水管(8)之间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提升机专用变频器,包括上壳体(1)和上壳体(1)底部安装的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横板(3),所述下壳体(2)两侧的横板(3)顶部分别安装有微型循环泵(4)和冷却箱(5),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垫板(6);所述微型循环泵(4)的输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7),所述第一导水管(7)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2)的内侧呈“S”形盘绕在安装垫板(6)和下壳体(2)之间;所述微型循环泵(4)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8);所述冷却箱(5)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52)和下空腔(53),所述上空腔(52)的内部设有电动马达(54),所述电动马达(54)的底部设有转轴(56),所述转轴(56)底端贯穿上空腔(52)并延伸至下空腔(53)的内部,所述转轴(56)的底端竖直安装有圆筒(57),所述圆筒(57)的外侧以转轴(56)为中心环形分布有四块扇叶(58);所述第一导水管(7)远离微型循环泵(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5)内部的下空腔(53)内,且靠近下空腔(53)右侧的位置处呈“┒”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导水管(8)远离微型循环泵(4)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传立孙晓通李雷
申请(专利权)人:谢传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