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045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设置条状的泡沫出料口,筒体中设置有狭缝状的泡沫通道,泡沫通道的底端进料口与泡沫发生装置的出料口相通,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布液网,布液网上方设置有通气泡液的微渗管,微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微渗孔,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起泡液排出口。该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结构合理,通过在泡沫通道中设置微渗管,增加泡沫液膜的带液量,减少排出泡沫中空壳泡的比例,保证泡沫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进而优化顶部泡沫出料的整理或染色效果。

An upper slit foam applic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it type foam applicator comprises a barrel body, the top end of the barr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strip-shaped foam outlet, a foam channel slit shaped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channel, the foam material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foam generating device with foam slit channel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rranged in at least one layer, a foam liquid ventilation micro seepage pipe is arranged above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network, micro seepage pipe wall of the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micro pore, the bottom end of the barr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oaming liquid outlet. The slot foam applicator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oam channel micro seepage tube, increase the foam film with liquid quantity, reduce the discharge ratio of the hollow shell bubble bubble, ensure the foam has good wettability, and then optimize the top foam discharging finishing or dye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
本技术涉及面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
技术介绍
面料的泡沫整理,就是采用尽可能多的空气来取代配制整理液或染液时所需要的水,通过空气,将整理或染色化学药剂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的浓溶液或悬浮液膨胀转化成泡沫,然后强制泡沫扩散到被加工织物的表面并渗透入织物内部。这样就能保证在最小给湿量条件下化学药剂的均匀分布。现有技术中施加泡沫的具体结构为:在布面上方或下方设置一个泡沫分配盒,泡沫分配盒上开设有泡沫储存槽,泡沫输送管从泡沫储存槽顶部伸入。在加工时泡沫输送管沿泡沫储存槽横向移动,从而使泡沫从泡沫储存槽的底部施加到布面或其他平面产品上。CN201128818采取上述的类似方案,区别在于,泡沫分配盒的泡沫通道为由内筒体和外筒体围合呈的狭缝形,由于狭缝位于泡沫分配盒的顶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由于气泡液的重力,液膜越来越减薄,气泡最终成为五边形十二面体而趋于稳定,形成“空壳泡”。空壳泡液膜极薄,放在手心里一吹便会飞走,所以几乎不会润湿织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空壳泡与新鲜泡沫混和后,新鲜泡沫会渗透织物,而空壳泡不能渗透织物,从而会造成上液不匀。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上液均匀、泡沫出料带液率高的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设置条状的泡沫出料口,筒体中设置有狭缝状的泡沫通道,泡沫通道的底端进料口与泡沫发生装置的出料口相通,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布液网,布液网上方设置有通气泡液的微渗管,微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微渗孔,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起泡液排出口。微渗孔流出的起泡液沿着泡沫的液膜流动,可增加泡沫液膜厚度,使泡沫出口出料的泡沫带液率增加。由于自重下行的气泡液下落至布液网表面后,经由网面的分配进一步下落,直至落至泡沫通道的底端进料口。上述结构中,泡沫通道的底端进料口突出于泡沫通道底面上方的起泡液液面。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筒体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套设在外筒体中组合成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微渗管的管体由弧形板和外筒体组合而成,微渗孔设置在外筒体上。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筒体内设置有两竖向且平行的隔板,两隔板与筒体顶面和底面组合成竖向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微渗管分别设置在泡沫出料口的两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泡沫通道内设置有三层布液网,布液网的网孔由底层至顶层逐渐变小。布液网还可以分割较大泡沫。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微渗孔所在竖向平面与内筒体的外表面相离且与外筒体的内表面相割。微渗孔所在竖向平面于内筒体的外表面相切,则大量起泡液会沿着内筒体表面流下,对泡沫通道中的泡沫液膜厚度增加不均匀,靠近内筒体表现的泡沫液膜厚度增幅较大,最终表现为布面整理或染色效果呈现段状差异。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结构合理,通过在泡沫通道中设置微渗管,增加泡沫液膜的带液量,减少排出泡沫中空壳泡的比例,保证泡沫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进而优化顶部泡沫出料的整理或染色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2、泡沫出料口;3、泡沫通道;4、泡沫发生装置;5、布液网;6、微渗管;7、起泡液排出口;8、弧形板;9、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端设置条状的泡沫出料口2,筒体1中设置有狭缝状的泡沫通道3,泡沫通道3的底端进料口与泡沫发生装置4的出料口相通,狭缝状的泡沫通道3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布液网5,布液网5上方设置有通气泡液的微渗管6,微渗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微渗孔,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起泡液排出口7。筒体包括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内筒体11套设在外筒体12中组合成狭缝状的泡沫通道3,微渗管6的管体由弧形板8和外筒体12组合而成,微渗孔设置在外筒体上。微渗孔所在竖向平面与内筒体11的外表面相离且与外筒体12的内表面相割。实施例1中设置有一层布液网5,布液网5的孔径大于泡沫外径。空壳泡与布液网的网线接触后,会发生泡沫破裂,导致泡沫重新分布。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筒体1内设置有两竖向且平行的隔板9,两隔板9与筒体顶面和底面组合成竖向狭缝状的泡沫通道3;微渗管6分别设置在泡沫出料口2的两侧。泡沫通道3内设置有三层布液网5,布液网5的网孔由底层至顶层逐渐变小。使用时,首先将筒体中导入泡沫,当泡沫高度达到泡沫出料口时,向微渗管中通入起泡液,起泡液经由微渗孔流出,与泡沫出料口的泡沫混合,气泡液可通过相接触的泡沫液膜实现传质,使泡沫液膜增厚,提高泡沫带液率。布液网不仅可以均衡微渗管排出的气泡液的分布,还可以破坏空壳泡,降低泡沫的空壳泡率。实施例2排出的泡沫润湿性更佳,泡沫遇布面接触破裂更迅速。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设置条状的泡沫出料口,筒体中设置有狭缝状的泡沫通道,泡沫通道的底端进料口与泡沫发生装置的出料口相通,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布液网,布液网上方设置有通气泡液的微渗管,微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微渗孔,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起泡液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设置条状的泡沫出料口,筒体中设置有狭缝状的泡沫通道,泡沫通道的底端进料口与泡沫发生装置的出料口相通,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布液网,布液网上方设置有通气泡液的微渗管,微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微渗孔,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起泡液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狭缝式泡沫施加器,其特征在于,筒体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套设在外筒体中组合成狭缝状的泡沫通道,微渗管的管体由弧形板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品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