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光元件、光源模组以及光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726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光元件、光源模组以及光源组件,该配光元件包光出射面、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其中,第一入射面位于光学面的中部,第二入射面位于第一入射面的两侧,第一入射面与第二入射面分别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其中,第一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一折射面和与第一折射面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将其所在锯齿与相邻的锯齿进行连接,第二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二折射面和与第二折射面连接的全反射面,经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折射后的光线,由全反射面进行全反射,第一折射面和第二折射面对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角度光线的杂散光,并使配光元件的配光角度更加汇聚,提高了配光元件的光学效率。

Light distribution element,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ight source compon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cal element,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the light distribution devic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a first incident surface and second incident surfa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irst incident surface optics, second incident surfac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incident surface, a first incident surface and second incident surfa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losely packed teeth, among them, each saw a first incident surface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 surface of the first refracting surface and a first refractive surfac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surface, where the sawtooth and adjacent sawtooth connection, each of the second incident surface of saw teeth including second refractive surface and reflection surface and second refractive surface connection by second, the tooth surface index after the refraction of light, reflected by the total reflection surface, a first refractive surface and second refractive surface light refraction angl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tray light of the large angle light, and make the light distribution angle of the light distribution element converge mo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optical efficiency of the light distribution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光元件、光源模组以及光源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光元件、光源模组以及光源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安全环保、能耗较低、发光效率高的LED照明设备。现在市场上的LED灯具或光源的发光面一般采用具有扩散效果的光学塑料。但是,由于灯具结构的限制,导致很多灯具的配光都不符合人们实际的需求。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增加一些光学配件(如透镜,反射器等)来达到改变灯具(或光源)配光的目的,但是这也大大增加了生成成本。在现有的光学方案中,通过在灯具的发光面内部做微结构,并利用折射的原理将LED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从而实现小角度出光,这种结构的设计本质上是将凸透镜菲涅尔化(即锯齿化)。但是,采用该结构对于大角度的光线的折射效果较差,并且在大角度出光范围会产生很多杂散光,因此光束角很难做小,光学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配光元件、光源模组以及光源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光元件,具备靠近光源的光学面和远离所述光源的光出射面,所述光学面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入射面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入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入射面与所述第二入射面分别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其中,所述第一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一折射面和与所述第一折射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将其所在锯齿与相邻的锯齿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二折射面和与所述第二折射面连接的全反射面,经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折射后的光线,由所述全反射面进行全反射;所述第一折射面和所述第二折射面对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射面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利用所述第一入射面中各锯齿的第一折射面对所述第一部分光线进行其对应角度的折射后,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所述第二入射面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二部分光线,利用所述第二入射面中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对所述第二部分光线进行其对应角度的折射后,使得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折射至各锯齿的全反射面,再经所述各锯齿的全反射面对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进行全反射,使得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全反射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可选地,所述第二入射面的每个锯齿中,对所述第二部分光线进行折射的第二折射面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夹角小于该锯齿的全反射面与所述光轴的夹角。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射面中部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入射面的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两侧分别位于所述平面结构两侧。可选地,所述配光元件为线性拉伸结构。可选地,所述配光元件在垂直于其线性拉伸方向的截面为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与所述光源的光轴重合或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后,各光线互相平行且均与所述光出射面垂直。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后,各光线互相平行且均与所述光出射面垂直。可选地,所述配光元件在垂直于其线性拉伸方向的截面为非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一入射面的中间位置偏离所述光源的光轴。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后,各光线互相平行且均相对于所述光源的光轴偏折一定的角度。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后,各光线互相平行且均相对于所述光源的光轴偏折一定的角度。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光线和所述第二部分光线之间互相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板,其上排布有多个光源;与光源板固定连接的如上文提及的配光元件。可选地,所述配光元件的两侧边向所述光源板方向延伸形成挡光面,以遮挡未射至所述配光元件的光线,并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挡光面与所述配光元件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包括上文所述的配光元件;光源板,其上排布有多个光源;支架,包括固定部和调节部,其中,所述固定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配光元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配光元件,通过控制所述调节部的长度调节所述配光元件相对所述固定部的位置;所述光源板沿其纵长方向置于由所述配光元件、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形成的容纳腔中,并与所述配光元件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之间。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配光元件的光出射面均为平面结构,所述配光元件的光出射面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偏折一定角度,通过控制所述调节部的长度以调节偏折角度的大小。可选地,所述调节部包括:延伸部,由所述固定部一端向远离其方向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配光元件之间;通过控制所述延伸部和/或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调节所述配光元件相对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可选地,所述配光元件、所述固定部、所述延伸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在沿其纵长方向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条第一凸边,所述两条第一凸边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连接部在沿其纵长方向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条第二凸边,所述两条第二凸边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相对应;所述光源板一侧边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另一侧边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且与所述配光元件平行。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配光元件具备靠近光源的光学面和远离光源的光出射面,该光学面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其中,第一入射面位于光学面的中部,第二入射面位于第一入射面的两侧,第一入射面与第二入射面分别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其中,第一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一折射面和与第一折射面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将其所在锯齿与相邻的锯齿进行连接,第二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二折射面和与第二折射面连接的全反射面,经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折射后的光线,由全反射面进行全反射,且第一折射面和第二折射面对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全反射原理,将普通的全反射透镜设置成光学面具备多个锯齿结构的配光元件(即将配光元件进行菲涅尔化),使从光源发出的小角度光线,在经过配光元件时由第一入射面折射后经光出射面射出,而对于大角度光线,在经过配光元件时由第二入射面对光线依次进行折射、全反射后经光出射面射出,从而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大角度光线的杂散光,还使配光元件的配光角度更加汇聚,提高了配光元件的光学效率。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光元件结构简单,光学结构非常薄,便于生产加工,且成本低廉。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配光元件的光路示意图;图1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配光元件的光路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配光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全反射透镜的光路示意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配光元件、光源模组以及光源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靠近光源的光学面和远离所述光源的光出射面,所述光学面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入射面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入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入射面与所述第二入射面分别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其中,所述第一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一折射面和与所述第一折射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将其所在锯齿与相邻的锯齿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二折射面和与所述第二折射面连接的全反射面,经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折射后的光线,由所述全反射面进行全反射;所述第一折射面和所述第二折射面对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靠近光源的光学面和远离所述光源的光出射面,所述光学面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其中,所述第一入射面位于所述光学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入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入射面与所述第二入射面分别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其中,所述第一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一折射面和与所述第一折射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将其所在锯齿与相邻的锯齿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入射面中的每一锯齿包括第二折射面和与所述第二折射面连接的全反射面,经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折射后的光线,由所述全反射面进行全反射;所述第一折射面和所述第二折射面对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利用所述第一入射面中各锯齿的第一折射面对所述第一部分光线进行其对应角度的折射后,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所述第二入射面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二部分光线,利用所述第二入射面中各锯齿的第二折射面对所述第二部分光线进行其对应角度的折射后,使得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折射至各锯齿的全反射面,再经所述各锯齿的全反射面对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进行全反射,使得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全反射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射面的每个锯齿中,对所述第二部分光线进行折射的第二折射面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夹角小于该锯齿的全反射面与所述光轴的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中部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入射面的多个紧密排布的锯齿分别位于所述平面结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为线性拉伸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在垂直于其线性拉伸方向的截面为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与所述光源的光轴重合或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后,各光线互相平行且均与所述光出射面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经所述光出射面射出后,各光线互相平行且均与所述光出射面垂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在垂直于其线性拉伸方向的截面为非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一入射面的中间位置偏离所述光源的光轴。10.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晨曦尤诚培肖柳华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