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洪芬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99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4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疗护理床,上身支撑床板的左端与第一竖直电动推杆推杆的上端铰接,小腿支撑床板右端与第二竖直电动推杆推杆的上端铰接,且这两个竖直电动推杆的外壳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上身支撑床板上板面的左端设有头部支撑气囊,该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和右小腿支撑气囊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左大腿支撑气囊和右大腿支撑气囊设在第一滑板上,左小腿支撑气囊和右小腿支撑气囊设在第二滑板上。本案的发明专利技术点主要在于整体构思,具体在于对应人体的重要关节和部位整体设置了不同的气囊。

Medical nursing b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dical nursing bed, the bed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body support and a first vertical electric push rod of the push rod, a lower leg supporting plate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end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vertical electric push rod of the push rod, and the two vertical electric push rod shell and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the bed is provided head support the head airbag, airbag support by the small central limit time posi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side airbag and a gasbag, the three limit air bag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from the right thigh support leg airbag airbag and the right leg supporting airbag connected, the two airbag support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left thigh support and airbag right thigh support airbag in the first slide, left leg and right leg supporting airbag airbag in second skateboard. The invention of this case mainly lies in the overall conception, specifically in the important joints and parts corresponding to the human body, the whole set of different airba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护理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护理床。
技术介绍
对于不能自己进行翻身和行动的卧床者来说,由于身体每个部位长时间静止不动,这样会造成身体肌肉骨骼的严重退化,导致身体状况不断下降,严重的会产生褥疮,甚至身体肌肉僵硬或者坏死病变,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如果能有一种护理床使长期卧床者活动关节,保证身体状态良好,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医疗护理床。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床,包括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其中大腿支撑床板(2)通过支撑架(100)水平支撑在地面上,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且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均可以转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左端与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推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右端与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推杆的上端铰接,且这两个竖直电动推杆的外壳均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连接;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上板面的左端设有头部支撑气囊(4),该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所述头部支撑气囊(4)右边的前后并排有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这两个气囊之间前后并排设有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而两个背部支撑气囊相接触,这四个气囊均设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上板面,且四个气囊的右端靠近上身支撑床板(1)和大腿支撑床板(2)的连接点;所述大腿支撑床板(2)的上板面前后并排设有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其中左小臂支撑气囊(9)的位置对应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右小臂支撑气囊(10)的位置对应所述右上臂支撑气囊(6);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的大腿支撑床板(2)上前后并排有两根第一导轨(11),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上对应设有两根第二导轨(12),当小腿支撑床板(3)保持水平时,第二导轨(12)左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轨(11)右端接触;两根所述第二导轨(12)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13),两根第一导轨(11)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一滑板(14),该第一滑板左端与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之间设有一个腰部支撑气囊(15);所述第一滑板(13)右端部与大腿支撑床板(2)之间设有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与腰部支撑气囊(15)相配合可实现第一滑板(13)沿两根第一导轨(11)左右滑移;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前后并排有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其中左腿支撑气囊由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左小腿支撑气囊(17)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所述右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18)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所述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设在第一滑板(14)上,所述左小腿支撑气囊(17)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设在第二滑板(13)上。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护理床主要由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构成,相邻两个支撑床板转动连接,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调整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的倾斜角度,从而整体调整病人背部和小腿的姿势,使病人平躺、坐卧或者其他姿势。同时,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这样就可以对头部限位,也可以对三个限位气囊差动控制,从而使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往复偏向两侧,从而达到活动颈椎骨的目的。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独立设置,既可以整体托起病人,也可以使病人偏向一侧或者让病人往复偏向两侧,从而达到翻动病人的目的,活动背部肌肉,促进背部的血液流通。同时,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可以带动病人的两个上臂活动,而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可带动病人的两个小臂活动,且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与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相互配合,可以带动病人的两个手臂运动,促进手臂的血液循环。同时,本案设置了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这样不仅可以使双腿的小腿弯曲,活动小腿,还可以差动控制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模拟病人走路的姿势,活动病人的大、小腿及髋关节。左腿支撑气囊由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左小腿支撑气囊(17)相连,右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18)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相连,大腿支撑气囊和小腿支撑气囊分别设在不同的滑板上,这样就为小腿支撑床板旋转时依然能够托住病人的小腿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单独带动大腿或小腿运动,从而活动膝关节,促进此部位的血液循环,进而带动下肢的血液循环。考虑到不同的病人存在身高差异,因此本案设置了第一滑板(14)和第一滑板(14),并在这两块滑板上面设置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同时,设置了腰部支撑气囊(15),并在第一滑板(13)右端部与大腿支撑床板(2)之间设有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与腰部支撑气囊(15)相配合可实现第一滑板(13)沿两根第一导轨(11)左右滑移。当病人的身高在正常人范围之内时,腰部支撑气囊(15)不充气,此时第一滑板(14)在弹簧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左移到极限位置,由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及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的相邻部位托住病人的腰部;当病人的身高超过正常人范围时,腰部支撑气囊(15)充气,此时第一滑板(14)在腰部支撑气囊(15)作用下向右移动,该腰部支撑气囊(15)作用有两个:一是克服弹簧复位组件的弹力,使第一滑板(14)向右移动;二是无缝连接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及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并托住病人的腰部,这样就能很好地改善舒适感。由上可知,腰部支撑气囊(15)与弹簧复位组件、第一滑板(13)等结构形成一个相互作用、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有效地实现伸缩,满足不同身高的病人,又能完全托住不同身高病人的腰部,一举两得,既不属于现有技术和常规技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容易想到,因此本技术特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本案的专利技术点主要在于整体构思,具体在于对应人体的重要关节和部位整体设置了不同的气囊,这些气囊和三个床板及滑板形成一个相互作用、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整体,配合起来可以带动病人被动地完成多做动作,如:朝一侧倾斜、朝两侧来回倾斜、整体抬高、手臂弯曲、腰部顶起、小腿与大腿之间弯曲、双腿摆动模拟走路,这样就能达到病人全身地、被动地运动的功能效果,不仅可以活动全身的肌肉和重要关节,而且能促进病人全身的血液循环,非常有效地避免产生褥疮,避免身体肌肉僵硬或者坏死病变,进而达到1+1>2的效果。反之,如果减少一些气囊,这样不仅减少了带动病人运动的部位及关节数量,而且组合起来带动病人全身运动的效果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医疗护理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其中大腿支撑床板(2)通过支撑架(100)水平支撑在地面上,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且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均可以转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左端与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推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右端与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推杆的上端铰接,且这两个竖直电动推杆的外壳均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连接;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上板面的左端设有头部支撑气囊(4),该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所述头部支撑气囊(4)右边的前后并排有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这两个气囊之间前后并排设有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而两个背部支撑气囊相接触,这四个气囊均设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上板面,且四个气囊的右端靠近上身支撑床板(1)和大腿支撑床板(2)的连接点;所述大腿支撑床板(2)的上板面前后并排设有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其中左小臂支撑气囊(9)的位置对应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右小臂支撑气囊(10)的位置对应所述右上臂支撑气囊(6);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的大腿支撑床板(2)上前后并排有两根第一导轨(11),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上对应设有两根第二导轨(12),当小腿支撑床板(3)保持水平时,第二导轨(12)左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轨(11)右端接触;两根所述第二导轨(12)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13),两根第一导轨(11)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一滑板(14),该第一滑板左端与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之间设有一个腰部支撑气囊(15);所述第一滑板(13)右端部与大腿支撑床板(2)之间设有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与腰部支撑气囊(15)相配合可实现第一滑板(13)沿两根第一导轨(11)左右滑移;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前后并排有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其中左腿支撑气囊由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左小腿支撑气囊(17)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所述右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18)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所述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设在第一滑板(14)上,所述左小腿支撑气囊(17)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设在第二滑板(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其中大腿支撑床板(2)通过支撑架(100)水平支撑在地面上,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且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均可以转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左端与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推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右端与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推杆的上端铰接,且这两个竖直电动推杆的外壳均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连接;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上板面的左端设有头部支撑气囊(4),该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所述头部支撑气囊(4)右边的前后并排有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这两个气囊之间前后并排设有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而两个背部支撑气囊相接触,这四个气囊均设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上板面,且四个气囊的右端靠近上身支撑床板(1)和大腿支撑床板(2)的连接点;所述大腿支撑床板(2)的上板面前后并排设有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其中左小臂支撑气囊(9)的位置对应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右小臂支撑气囊(10)的位置对应所述右上臂支撑气囊(6);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的大腿支撑床板(2)上前后并排有两根第一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洪芬何祖生
申请(专利权)人:罗洪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