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砧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697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4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用砧板装置。其包括砧板支架,砧板支架处设有板状的砧板主体;砧板支架包括砧板支架主体,砧板支架主体上端面处设有用于容置砧板主体的砧板安放槽;砧板支架主体下方设有砧板支架支撑座,支架支撑座包括4根支撑腿,砧板支架支撑座处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处可抽插地设有集水盒,第二滑轨处可抽插地设有置物板;砧板安放槽底壁处设有落水孔,落水孔位于集水盒正上方;砧板主体处设有一沥水架,沥水架包括整体成“U”形的沥水架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Multi purpose cutting board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kitchen utensils,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ulti-purpose cutting board device. The bracket comprises a chopping block, cutting board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tabular board main body;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ort bracket comprises a chopping block, the end surface of the bra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utting board for holding the main board block placing groove; the bra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hopping chopping block support supporting base support seat comprises 4 supporting legs, chopping board support seat from top to bottom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slide slide can in turn, first plug with a water collecting box, second slide can plug with the placing plate; the bottom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block placed into the hole, water hole located in the box just above the water; the main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 drain frame including the overall \Lishui the main frame of U shap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砧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器具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用砧板装置。
技术介绍
砧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厨房器具,其主要供使用者切菜使用。砧板具有两个板面,该两个板面能够一面用以肉类食材的处理另一面能够用以果蔬类食材的处理,从而较为卫生。现有的砧板通常是由塑料、竹木等材质制成的板状,这使得砧板在使用时必然有一面会接触案台,从而会导致砧板的污染。另外,砧板在使用时,食材处残留的清洗水以及食材本身的汁液会流出,并会通过砧板流入案台处,从而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砧板在使用完成后,使用者在对其清洗后,砧板处的残留水液也不容易被沥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用砧板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用砧板装置,其包括砧板支架,砧板支架处设有板状的砧板主体;砧板支架包括砧板支架主体,砧板支架主体上端面处设有用于容置砧板主体的砧板安放槽;砧板主体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转轴孔,转轴孔内设有一转动轴,转动轴两端均伸出于转轴孔;砧板安放槽对应转动轴两端的侧壁处均设有滑行槽,滑行槽下侧壁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转轴孔的轴线距砧板主体所述一侧的侧面和砧板主体两个板面的距离相等,滑行槽下侧壁与砧板安放槽底壁的间距大于转轴孔侧壁到砧板主体板面的最小距离,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底壁与砧板安放槽底壁的间距小于转轴孔侧壁到砧板主体板面的最小距离;砧板支架主体下方设有砧板支架支撑座,支架支撑座包括4根支撑腿,砧板支架支撑座处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处可抽插地设有集水盒,第二滑轨处可抽插地设有置物板;砧板安放槽底壁处设有落水孔,落水孔位于集水盒正上方;砧板主体处设有一沥水架,沥水架包括整体成“U”形的沥水架主体,沥水架主体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砧板主体位于与其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处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容置第二支杆的容置槽,砧板主体位于容置槽两端处沿砧板主体宽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均可滑动地设有滑块,第一支杆和第三支杆的端部均通过不同的铰接轴与对应的滑块铰接,任一铰接轴均沿砧板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多用砧板装置中,使用者在切菜时,能够将沥水架主体插入砧板主体内,从而不会对切配造成干扰;而使用者在完成切菜后,能够将沥水架主体抽出,并能够将沥水架主体相对砧板主体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使得砧板主体能够倾斜地设于案台处,进而能够有效地对砧板主体处的残余汁液进行沥干。本专利技术的多用砧板装置中,当将转动轴沿滑行槽滑动分别置于第一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处时,能够较佳翻转砧板主体,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较佳地选择所需使用的砧板主体板面;而当将转动轴沿滑行槽滑动至第二定位槽处时,能够较佳的对砧板主体进行沥水,从而便于对砧板主体进行清理、晾干等操作。此外,由于转轴孔的轴线距砧板主体所述一侧的侧面和砧板主体两个板面的距离相等,从而便于砧板主体的翻转;由于滑行槽下侧壁与砧板安放槽底壁的间距大于转轴孔侧壁到砧板主体板面的最小距离,从而较佳地保证了转动轴在沿滑行槽滑动过程中砧板主体不会碰触砧板安放槽底壁;由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底壁与砧板安放槽底壁的间距小于转轴孔侧壁到砧板主体板面的最小距离,从而使得砧板主体在处于使用状态或沥水状态时转动轴不需要承受砧板主体处的压力且砧板主体能够完全与砧板安放槽底壁接触,这不仅能够较佳地延长转动轴的使用寿命且使得砧板主体能够较为平稳地被使用。另外,集水盒的设置,使得砧板主体处的积水能够较佳地流入集水盒中,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砧板主体处的积水四处流动。而置物板的设置,能够较佳地便于使用者放置如刀具等物件。作为优选,砧板安放槽的深度略小于砧板主体的厚度。这使得砧板主体置于砧板安放槽内时能够略超出砧板安放槽,从而便于对砧板主体的取拿和压紧。作为优选,置物板为网格板。从而使得置物板处能够较佳地保持干燥,避免置物板处过于潮湿也导致置物板处的霉变。作为优选,砧板主体的两个板面处均设有环形的集水槽,集水槽中部为切菜区,集水槽位于与砧板主体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处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排水口。集水槽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切菜时,食物处流出的汁液能够流入集水槽,从而避免对厨房的案台造成污染。并且,排水口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倾倒集水槽中的污水时,污水能够较佳地自排水口处流出,这能够有效地避免倾倒污水时污水的肆意流动。另外,由于排水口与沥水架主体是相对设置的,且由于集水槽对应排水口处的外侧壁为斜面,从而使得砧板主体在立起时,集水槽中的集水能够较佳地被排出。作为优选,切菜区凹陷于砧板主体。由于砧板主体在使用时会有一个板面是朝向案台的,而切菜区凹陷于砧板主体的设计,使得朝向案台的板面处的切菜区不会直接与案台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切菜区受到案台的污染,且能够较佳地保证切菜区的干燥性。作为优选,集水槽对应排水口处的外侧壁为斜面。从而便于污水的倾倒。作为优选,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部和铰接座,滑块通过一定位环设于第一插槽或第二插槽内,滑动部用于与第一插槽或第二插槽的内壁滑动配合,铰接座能够自定位环中孔处伸出;第一支杆和第三支杆的端部均构造成用于与对应滑块的铰接座配合的铰接头,铰接头与铰接座的铰接点能够伸出于砧板主体。从而便于制造和装配。作为优选,铰接座和铰接头处均设有用于插入铰接轴的铰接孔。从而便于铰接轴的设置。作为优选,容置槽的深度与第二支杆的直径相同。这使得第二支杆能够完全收纳于容置槽内,从而能够较佳地防止了第二支杆对砧板主体的正常使用而造成的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砧板主体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沥水架主体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砧板主体的板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B-B剖面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砧板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图6的C-C剖面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插槽与第一支杆的配合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1中的滑块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砧板装置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2中的砧板支架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2中的砧板支架的竖截面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2中的压紧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砧板,该砧板处设有沥水架,从而便于沥水。本实施例的一种砧板包括板状的砧板主体100,砧板主体100处设有一沥水架。如图1所示,为砧板主体1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沥水架包括整体成“U”形的沥水架主体200,沥水架主体200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杆210、第二支杆220和第三支杆230。结合图3~5所示,砧板主体100的两个板面处均设有环形的集水槽110,集水槽110中部为切菜区120,集水槽110位于与砧板主体100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处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排水口111。本实施例中,集水槽110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切菜时,食物处流出的汁液能够流入集水槽110,从而避免对厨房的案台造成污染。并且,排水口111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用砧板装置

【技术保护点】
多用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砧板支架(1000),砧板支架(1000)处设有板状的砧板主体(100);砧板支架(1000)包括砧板支架主体(1010),砧板支架主体(1010)上端面处设有用于容置砧板主体(100)的砧板安放槽(1011);砧板主体(100)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转轴孔(130),转轴孔(130)内设有一转动轴(1012),转动轴(1012)两端均伸出于转轴孔(130);砧板安放槽(1011)对应转动轴(1012)两端的侧壁处均设有滑行槽(1013),滑行槽(1013)下侧壁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1013a)、第二定位槽(1013b)和第三定位槽(1013c);转轴孔(130)的轴线距砧板主体(100)所述一侧的侧面和砧板主体(100)两个板面的距离相等,滑行槽(1013)下侧壁与砧板安放槽(1011)底壁的间距大于转轴孔(130)侧壁到砧板主体(100)板面的最小距离,第一定位槽(1013a)、第二定位槽(1013b)和第三定位槽(1013c)底壁与砧板安放槽(1011)底壁的间距小于转轴孔(130)侧壁到砧板主体(100)板面的最小距离;砧板支架主体(1010)下方设有砧板支架支撑座(1030),支架支撑座(1030)包括4根支撑腿(1031),砧板支架支撑座(1030)处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滑轨(1032)和第二滑轨(1033),第一滑轨(1032)处可抽插地设有集水盒(1034),第二滑轨(1033)处可抽插地设有置物板(1035);砧板安放槽(1011)底壁处设有落水孔(1011a),落水孔(1011a)位于集水盒(1034)正上方;砧板主体(100)处设有一沥水架,沥水架包括整体成“U”形的沥水架主体(200),沥水架主体(200)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杆(210)、第二支杆(220)和第三支杆(230);砧板主体(100)位于与其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处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容置第二支杆(220)的容置槽(610),砧板主体(100)位于容置槽(610)两端处沿砧板主体(100)宽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插槽(620)和第二插槽(630);第一插槽(620)和第二插槽(630)内均可滑动地设有滑块(810),第一支杆(210)和第三支杆(230)的端部均通过不同的铰接轴(820)与对应的滑块(810)铰接,任一铰接轴(820)均沿砧板主体(100)长度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用砧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砧板支架(1000),砧板支架(1000)处设有板状的砧板主体(100);砧板支架(1000)包括砧板支架主体(1010),砧板支架主体(1010)上端面处设有用于容置砧板主体(100)的砧板安放槽(1011);砧板主体(100)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转轴孔(130),转轴孔(130)内设有一转动轴(1012),转动轴(1012)两端均伸出于转轴孔(130);砧板安放槽(1011)对应转动轴(1012)两端的侧壁处均设有滑行槽(1013),滑行槽(1013)下侧壁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1013a)、第二定位槽(1013b)和第三定位槽(1013c);转轴孔(130)的轴线距砧板主体(100)所述一侧的侧面和砧板主体(100)两个板面的距离相等,滑行槽(1013)下侧壁与砧板安放槽(1011)底壁的间距大于转轴孔(130)侧壁到砧板主体(100)板面的最小距离,第一定位槽(1013a)、第二定位槽(1013b)和第三定位槽(1013c)底壁与砧板安放槽(1011)底壁的间距小于转轴孔(130)侧壁到砧板主体(100)板面的最小距离;砧板支架主体(1010)下方设有砧板支架支撑座(1030),支架支撑座(1030)包括4根支撑腿(1031),砧板支架支撑座(1030)处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滑轨(1032)和第二滑轨(1033),第一滑轨(1032)处可抽插地设有集水盒(1034),第二滑轨(1033)处可抽插地设有置物板(1035);砧板安放槽(1011)底壁处设有落水孔(1011a),落水孔(1011a)位于集水盒(1034)正上方;砧板主体(100)处设有一沥水架,沥水架包括整体成“U”形的沥水架主体(200),沥水架主体(200)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杆(210)、第二支杆(220)和第三支杆(230);砧板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维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