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6760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其中,编码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检测基站的网络状态;根据检测到的网络状态及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终端发起编码方式的配置导致的网络阻塞的问题,实现了动态调整编码方式,减少网络拥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下,基于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的语音业务(VoiceoverLTE,简称为VoLTE)和基于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的视频业务(VideooverLTE,简称为ViLTE)是手机终端最基本的服务业务。语音编码主要支持的编码方式包括自适应多速率(AdaptiveMulti-Rate,简称为AMR),宽带自适应多速率(AdaptiveMulti-Rate-WideBand,简称为AMR-WB),增强语音服务(EnhancedVoiceServices,简称为EVS)等。不同编码方式支持不同的编码速率,如AMR最小支持4.5kbps,最大支持12.2kbps。视频的编码速率参考H264协议中描述,分为不同的等级(level),最小支持64kbps,最大可以到240Mbps。不同的编码速率,体现给使用者会有不同的感官体验。但是,编码速率越大,要求的LTE系统带宽就越大,又因为视频通话是双向业务,而常见的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TD-LTE)系统下,上行可用子帧过少,当采用较高视频编码速率时,因为资源受限,会导致调度不及时,出现弃包,体现在用户来看,就是视频出现模糊,卡顿,马赛克,图像停止等现象,不但对系统资源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同时也没有提供较高的用户服务,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配比2下,当视频速率超过1Mbps时,终端只能呆在小区的中心才能保障用户体验,稍微移动到小区远点,视频图像就会卡顿模糊严重。LTE系统允许终端(UserEquipment,简称为UE)在通话建立的开始阶段和通话过程中,在发送和接收端进行编码方式(codec)的配置协商,UE根据自己的通话质量可以触发通话codec的配置过程。由于这种codec的协商是由UE触发的,而UE无法准确的知道当前网络的总体状态,如网络是否拥塞等,可能反而会导致用户体验的下降,如UE当前信号质量很好而请求提高codec等级,而提高codec等级后有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不但会对触发codec变化的UE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其他UE产生更高的丢包率,导致用户体验的恶化。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编码方式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第一终端确定要采用的编码方式集合。步骤S102:将该集合通过请求消息(INVITE)发送给第一终端对应的核心网实体(CoreNetwork1,简称为CN1)。步骤S103:CN1检查该集合符合本地通信策略以及第一终端的签约信息。步骤S104:将该集合通过INVITE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对应的核心网实体CN2。步骤S105:CN2检查该集合符合本地通信策略以及第一终端的签约信息。步骤S106:将该集合通过INVITE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步骤S107: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的编码方式集合,获得该通信的双方共同支持的通用编码集合。步骤S108-步骤S110:选择自己支持的编码方式集合,并通过进程描述协议应答消息(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Answer,简称为SDPAnswer)发送给第一终端。步骤S111: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反馈,确定该通信要采用的编码方式。步骤S112-步骤S114:通过进程描述协议提议消息(SDPoffer)发送给第二终端。针对相关技术中由终端发起编码方式的配置导致的网络阻塞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由终端发起编码方式的配置导致的网络阻塞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包括:获取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检测所述基站的网络状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可选地,获取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编码能力请求,其中,所述编码能力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或者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可选地,所述编码能力请求携带有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编码方式的标识、编码速率的标识。可选地,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携带有通用编码集合和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对应的承载标识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和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对应的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和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对应的所述承载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编码方式得到的,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了通信连接。可选地,在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系统消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支持对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方式进行配置。可选地,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包括:判断所述网络状态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在所述网络状态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第一编码方式作为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和/或,在所述网络状态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第二编码方式作为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方式的编码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编码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控制消息中携带有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的编码速率。可选地,判断所述网络状态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丢包率是否低于预设丢包率;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延迟是否低于预设数据包延迟;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信号质量是否高于预设信号质量;其中,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进行配置后得到的配置结果,所述配置结果包括以下之一:配置成功、配置失败、配置被拒绝、所述配置未被拒绝;记录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与所述配置结果的对应关系。可选地,在记录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与所述配置结果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网络状态、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及所述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终端更新编码方式。可选地,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及所述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终端更新所述编码方式包括: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中选择所述配置结果为所述配置成功或者所述配置未被拒绝的编码方式作为为所述第一终端更新的所述编码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检测所述基站的网络状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检测所述基站的网络状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编码能力请求,其中,所述编码能力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或者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能力请求携带有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编码方式的标识、编码速率的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携带有通用编码集合和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对应的承载标识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和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对应的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和所述通用编码集合对应的所述承载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协商编码方式得到的,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了通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系统消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支持对所述第一终端的编码方式进行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包括:判断所述网络状态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在所述网络状态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第一编码方式作为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和/或,在所述网络状态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第二编码方式作为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方式的编码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编码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控制消息中携带有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网络状态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之一: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丢包率是否低于预设丢包率;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延迟是否低于预设数据包延迟;判断所述第一终端的信号质量是否高于预设信号质量;其中,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网络状态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进行配置后得到的配置结果,所述配置结果包括以下之一:配置成功、配置失败、配置被拒绝、所述配置未被拒绝;记录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与所述配置结果的对应关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与所述配置结果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网络状态、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及所述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终端更新编码方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及所述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终端更新所述编码方式包括: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中选择所述配置结果为所述配置成功或者所述配置未被拒绝的编码方式作为为所述第一终端更新的所述编码方式。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网络状态及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编码方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反馈消息,其中,所述反馈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所述编码方式。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携带有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码方式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码速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可用编码方式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建立的DRB的可用编码速率的标识。13.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标识、配置的编码方式的标识、配置的编码速率的标识、增加的编码速率的等级、降低的编码速率的等级。14.一种编码方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基站发送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终端的编码能力指示信息;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基站检测到的网络状态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的编码方式。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包括: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编码能力请求,其中,所述编码能力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或者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编码能力指示信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能力请求携带有以下至少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