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5978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包括:腰托支撑簧架,上部用于挂接在座椅的靠背骨架上;设置于腰托支撑簧架上的滑动支撑体,其上具有滑动限位槽;拉筋,第一端设置于靠背骨架上的第一吊挂点;定位件,设置于靠背骨架上的第二吊挂点;拉筋驱动器,包括壳体、从动内齿轮、主动外齿轮和手柄,从动内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设置有用于固定拉筋的拉筋挂接结构;主动外齿轮与从动内齿轮啮合;手柄用于驱动主动外齿轮转动;拉筋的第二端固定于拉筋挂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单一拉筋和腰托支撑簧架便可实现收缩和释放的功能,简化了腰部支撑产品的结构,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安装,而且实现了结构简易化、小型化、集成式的结构形式。

Pull and drive system for seat ba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at back lacing drive system, including: the waist supporting spring frame, the upper hanging in the back frame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waist; supporting sliding spring frame support on the body, which has a sliding limiting groove; reinforcement, the first hanging poin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backrest skeleton; positioning piece second hanging points arranged on the back frame; stretching driv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driving gear, external gear and a handle, a gear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hanging structure; and the external gear driving a handle is used for driving gear; gear rotation; stretching second end fixed lacing hanging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supporting spring fram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a single contraction and release function of reinforcement and waist, waist support to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s, lower cos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realizes the structure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miniaturization, integr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腰托
,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种车辆领域座椅的腰背部简易手动调节支撑技术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得到市场的应用。以往,此类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通常采用拉筋驱动器,牵引钢丝绳经过滑轮组和腰托支撑簧架,实现座椅靠背椅面的局部凸起或平伏,进而实现对人体的腰背部支撑作用。此类腰部支撑产品的拉筋驱动器,就是通过调节腰部调节开关的升降档位或手柄档位,驱动拉筋驱动器。拉筋驱动器内部的拉筋驱动齿轮上挂接有钢丝绳的拉筋,并释放或收紧。钢丝绳的拉筋伸缩长度,钢丝绳经过设定在可滑动架构的动滑轮组,拉动腰托背板。牵引靠背内支撑靠背海绵承载垫的腰托背板的绷紧高度,实现座椅靠背椅面不同隆起高度的调节。然而,此类传统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拉筋两端固定在腰托背板上,中间绕过滑轮,滑轮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拉杆上,腰托背板卡接在框线上,拉筋收紧(放松),腰托背板沿框线上下运动,从而顶起收回,现有方案具有腰托背板、框线、拉杆、滑轮、固定销等结构,零部件较多,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偏大、成本偏高。在座椅内部安装操作繁琐的原因,而被各个汽车座椅厂所抱怨。而且传统的拉筋驱动器,通常采用调节手柄驱动拉筋驱动齿轮转动,受到手柄转动力矩偏大的影响,使得手动操作较为费力。为此,有些厂商采用齿轮组的形式,以降低转动力矩,但是在相对狭窄的座椅靠背内部的骨架旁接板布置时由于结构外形偏大,不易布置,安装操作繁琐,而被各个汽车座椅厂所抱怨。因此,如何简化腰部支撑产品的结构,降低成本,方便安装,在降低转动力矩的前提下,降低拉筋驱动器的体积,以方便布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以简化腰部支撑产品的结构,降低成本,方便安装,在降低转动力矩的前提下,降低拉筋驱动器的体积,以方便布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包括:腰托支撑簧架,所述腰托支撑簧架的上部用于挂接在座椅的靠背骨架上;设置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上,且位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远离靠背海绵承载垫的一侧的滑动支撑体,所述滑动支撑体上具有滑动限位槽;拉筋,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上的第一吊挂点;定位件,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上的第二吊挂点,所述拉筋穿过滑动限位槽和所述定位件,所述第一吊挂点和第二吊挂点分别位于所述靠背骨架的两侧;拉筋驱动器,所述拉筋驱动器包括壳体、从动内齿轮、主动外齿轮和手柄,所述从动内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有用于固定拉筋的拉筋挂接结构;所述主动外齿轮与所述从动内齿轮啮合;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主动外齿轮转动;所述拉筋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拉筋挂接结构。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拉筋的第一端和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的靠近靠背椅面一侧的位置上。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滑动支撑体至少为两个,且其中两个所述滑动支撑体设置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的两侧。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各个所述滑动支撑体的形状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各个所述滑动支撑体的固定方式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定位件为具有拉筋槽体的定滑轮或具有中空弯管结构的弯曲定位约束滑槽,所述拉筋与所述拉筋槽体配合,或与所述弯曲定位约束滑槽的中空弯管结构配合。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定位件可活动的吊挂在所述第二吊挂点上。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拉筋驱动器为手动式拉筋驱动器或电动式拉筋驱动器。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腰托支撑簧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主梁柱,所述主梁柱的上端具有挂接在所述靠背骨架的定位安装结构上的挂接钩状体;固定在两个所述主梁柱上的多个间隔布置的横向衍条,且位于顶部的横向衍条的两端具有挂接在所述靠背骨架两侧的旁接板上的挂接钩状体。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主梁柱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横向衍条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横向衍条与所述主梁柱相互捆扎形成具有弹性可变形特征的簧网结构,所述横向衍条为直线形的金属丝或者弹性弯曲的金属丝。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滑动支撑体采用插接紧配合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所述主梁柱上,且所述滑动限位槽位于远离靠背海绵垫的一侧。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主梁柱和所述横向衍条均为金属涂塑结构。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拉筋的主体为多股绞绕的钢丝线或具有自润滑特征的塑性线。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塑性线的材料为尼龙、聚四氟乙烯、聚酯或聚甲醛。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拉筋第一端通过挂接体挂接于所述第一吊挂点。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第一吊挂点为与所述挂接体配合的孔洞、挂销或对接钩。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定位件通过钩接吊挂体挂接于所述第二吊挂点。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钩接吊挂体为塑料挂钩、钢丝挂簧、金属吊接片或金属丝弯钩。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拉筋于所述定位件和所述拉筋驱动器的出口之间以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滑动支撑体之间的部位套设有护套穿管。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护套穿管采用端部插接的方式套设在所述拉筋上,且所述护套穿管的插接口为O型管状插口或C型插口。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还包括与所述主动外齿轮同轴连接的手动驱动轴,所述手柄与所述手动驱动轴连接。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手动驱动轴的一端为与所述手柄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具有挂齿结构,所述主动外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挂齿结构卡接的挂齿端,所述连接端外伸于所述壳体,所述挂齿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主动外齿轮的一端插入所述手动驱动轴具有挂齿结构的一端;所述挂齿结构为开设于所述手动驱动轴上的豁口,所述挂齿端为与所述豁口配合的凸起。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手动驱动轴上的紧力弹簧,所述紧力弹簧的两端均定位于所述手动驱动轴上,且所述紧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外齿轮相连,且在所述主动外齿轮拨动所述紧力弹簧时,所述紧力弹簧膨胀并与所述壳体摩擦。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手柄为杆式调节手柄或轮式调节手柄。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主动外齿轮的外齿轮廓半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从动内齿轮的内齿轮廓半径的二分之一。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主动外齿轮采用圆周全齿结构,所述从动内齿轮采用局部内齿结构。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从动内齿轮的轴心通过肋板与所述从动内齿轮的外廓相连,且避让所述局部内齿结构。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拉筋挂接结构为开设于所述从动内齿轮上的拉筋挂接槽,所述拉筋的端部设置有卡入所述拉筋挂接槽内的拉筋终端锁块,所述从动内齿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容纳所述拉筋的拉筋包绕槽。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拉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托支撑簧架(200),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的上部用于挂接在座椅的靠背骨架(400)上;设置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上,且位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远离靠背海绵承载垫的一侧的滑动支撑体(201),所述滑动支撑体(201)上具有滑动限位槽(2011);拉筋(600),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400)上的第一吊挂点;定位件(203),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上的第二吊挂点,所述拉筋(600)穿过滑动限位槽(2011)和所述定位件(203),所述第一吊挂点和第二吊挂点分别位于所述靠背骨架(400)的两侧;拉筋驱动器(100),所述拉筋驱动器(100)包括壳体、从动内齿轮(104)、主动外齿轮(103)和手柄,所述从动内齿轮(10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有用于固定拉筋(600)的拉筋挂接结构(1042);所述主动外齿轮(103)与所述从动内齿轮(104)啮合;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主动外齿轮(103)转动;所述拉筋(600)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拉筋挂接结构(10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托支撑簧架(200),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的上部用于挂接在座椅的靠背骨架(400)上;设置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上,且位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远离靠背海绵承载垫的一侧的滑动支撑体(201),所述滑动支撑体(201)上具有滑动限位槽(2011);拉筋(600),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400)上的第一吊挂点;定位件(203),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上的第二吊挂点,所述拉筋(600)穿过滑动限位槽(2011)和所述定位件(203),所述第一吊挂点和第二吊挂点分别位于所述靠背骨架(400)的两侧;拉筋驱动器(100),所述拉筋驱动器(100)包括壳体、从动内齿轮(104)、主动外齿轮(103)和手柄,所述从动内齿轮(10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有用于固定拉筋(600)的拉筋挂接结构(1042);所述主动外齿轮(103)与所述从动内齿轮(104)啮合;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主动外齿轮(103)转动;所述拉筋(600)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拉筋挂接结构(10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600)的第一端和所述定位件(203)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的靠近靠背椅面一侧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体(201)至少为两个,且其中两个所述滑动支撑体(201)设置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的两侧;各个所述滑动支撑体(201)的形状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各个所述滑动支撑体(201)的固定方式为相同的或不同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03)为具有拉筋槽体的定滑轮或具有中空弯管结构的弯曲定位约束滑槽,所述拉筋(600)与所述拉筋槽体配合,或与所述弯曲定位约束滑槽的中空弯管结构配合;所述定位件(203)可活动的吊挂在所述第二吊挂点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支撑簧架(200)包括:位于两侧的主梁柱(206),所述主梁柱(206)的上端具有挂接在所述靠背骨架(400)的定位安装结构(401)上的挂接钩状体(2061);固定在两个所述主梁柱(206)上的多个间隔布置的横向衍条(205),且位于顶部的横向衍条(205)的两端具有挂接在所述靠背骨架(400)两侧的旁接板上的挂接钩状体(2051);所述主梁柱(206)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横向衍条(205)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横向衍条(205)与所述主梁柱(206)相互捆扎形成具有弹性可变形特征的簧网结构;所述滑动支撑体(201)采用插接紧配合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所述主梁柱(206)上,且所述滑动限位槽(2011)位于远离靠背海绵垫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600)的主体为多股绞绕的钢丝线或具有自润滑特征的塑性线,所述塑性线的材料为尼龙、聚四氟乙烯、聚酯或聚甲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拉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600)第一端通过挂接体(204)挂接于所述第一吊挂点,所述第一吊挂点为与所述挂接体(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尹海坤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