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虫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441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养殖槽;2)准备基质:在养殖槽中接种小球藻,获得藻液,藻液经养殖槽首端流至养殖槽末端后进入储水池,再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储水池中的藻液泵入养殖槽首端;3)饲养管理:蚯蚓粪的表面均匀加入红线虫种苗,待红线虫进入蚯蚓粪中后启动水泵工作,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流不断,并监控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及小球藻浓度OD680,养殖5~10天后,补加蚯蚓粪;4)采收与续养:停止水泵工作,使用滤网收集红线虫,清理蚯蚓粪,重新加入蚯蚓粪,进行下一轮红线虫的饲养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红线虫与小球藻共生的养殖模式,具有操作简单、红线虫质量稳定、养殖成本低及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优点。

Hong Xianchong's breeding method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red worm,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for aquaculture tank; 2) for matrix: inoculated in the culture groove for algae, algae Chlorella, liquid flow to the head end of the breeding tank after entering the tank at the end of the breeding tank, the algae liquid pump reservoir the breeding tank head end through the pump; 3) management: surface vermicomposted adding red worms to seedlings, red worms enter in the vermicompost after start the pump work, the breeding process flow constantly, and monitor the water dissolved oxygen, pH, ammonia nitrogen and concentration of Chlorella OD680, breeding in 5~10 days and adding vermicompost; 4) harvest and continued raising: stop the pump work, the use of filter to collect red insect, clean the earthworm to rejoin the earthworm feeding management for the next round of red bu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breeding mode of the symbiosis of red line worm and Chlorella vulgari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table quality of the red line worm, low cost of culture and recycling of water resource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线虫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特别是涉及小球藻与红线虫共养殖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红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它们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废水的阴沟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干品粗蛋白含量高达62%,常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是饲养鳖、虾、蟹、哇、龟、泥鳅、鳗鲡及江团等水产品的理想饵料,但野外捕捞的红线虫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及病原微生物,对鱼的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小球藻共生的、操作简单的、红线虫质量稳定的、养殖成本低的及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红线虫的养殖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养殖槽:养殖槽的底部平整,其两侧槽壁高20~40厘米,养殖槽的宽为30~100厘米,长为5~50米,首段和末端均设置有挡板,养殖槽旁或底部设置有储水池;2)准备基质:在养殖槽中加入小球藻营养液,接种小球藻,获得藻液,藻液经养殖槽首端流至养殖槽末端后进入储水池,再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储水池中的藻液泵入养殖槽首端,形成循环水流,小球藻生长至浓度OD680为0.4~1.5时,停止水泵工作,在养殖槽中加入蚯蚓粪,使蚯蚓粪平铺在养殖槽底部;3)饲养管理:在蚯蚓粪的表面均匀加入红线虫种苗,待红线虫进入蚯蚓粪中后启动水泵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流不断,并监控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及小球藻浓度OD680,养殖5~10天后,补加蚯蚓粪;4)采收与续养:停止水泵工作,使用滤网收集红线虫,清理养殖槽中经红线虫养殖后的蚯蚓粪,在养殖槽中重新加入蚯蚓粪,进行下一轮红线虫的饲养管理。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养殖槽具有2~8层,两层养殖槽间的高度为40~80厘米,养殖槽的两端具有挡板,挡板的高度为5~15厘米,在养殖槽的末端设置有与下一层养殖槽的首端相连接的排水管。优选的是,步骤2)中,每升小球藻营养液中含:氯化铵2~5g,硝酸钠1~2.5g,磷酸二氢钾0.01~0.05g,硫酸镁0.05~0.1g,氯化钙0.02~0.05g,硫酸亚铁0.001~0.0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1~0.005g,接种小球藻的量为营养液总体积的5~15%,蚯蚓粪的厚度为4~10厘米。优选的是,步骤3)中,红线虫种苗每平方的加入量为0.1~0.3kg,水中溶解氧浓度为4~10mg/l,pH值为6.0~8.0,氨氮浓度小于35mg/L,小球藻浓度OD680大于0.2,补加蚯蚓粪的方法为:停止水泵工作,在养殖槽表面均匀加入0.5~2厘米厚的蚯蚓粪,静置30~60分钟,启动水泵工作。优选的是,步骤4)中,停止水泵工作的时间为2~4小时,清理蚯蚓粪的方法为:清理去除上层蚯蚓粪,在底部留下厚度为1~3厘米厚的蚯蚓粪,在养殖槽中重新加入的蚯蚓粪的厚度4~6厘米。优选的是,蚯蚓粪的来源为牛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生活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养殖蚯蚓后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富含大量有益微生物,利用蚯蚓粪养殖红线虫,不仅养殖过程简单,也使得养殖获得的红线虫携带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不仅有助于维持鱼、虾等养殖水体的养殖环境,还能增加鱼、虾等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害的发生;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质和植物激素等,利用蚯蚓粪的浸出液养殖小球藻,小球藻的长势快,营养价值高;红线虫与小球藻组成的共培养系统,一方面提高了物质的利用率,红线虫的代谢产物被小球藻吸收利用,小球藻被红线虫摄食,另一方面,流水中含有小球藻,能提高红线虫的运动活性,增强摄食欲望,有效提高红线虫的产量与品质,使其干蛋白含量达68%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养殖槽:养殖槽的底部平整,其两侧槽壁高30厘米,养殖槽的宽为60厘米,长为20米,在养殖槽的首段和末端设置有挡板,与养殖槽两侧的槽壁共同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养殖槽,养殖槽底部设置有储水池,用于在更换蚯蚓粪时将水储存起来,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2)准备基质:在养殖槽中加入小球藻营养液,接种小球藻,获得藻液,藻液经养殖槽首端流至养殖槽末端后进入储水池,再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储水池中的藻液泵入养殖槽首端,形成循环水流,小球藻生长至浓度OD680即小球藻藻液在波长680nm处的吸光度为0.8并且氨氮浓度低于30mg/l时,停止水泵工作,在养殖槽中加入蚯蚓粪,使蚯蚓粪平铺在养殖槽底部;3)饲养管理:在平铺好的蚯蚓粪的表面均匀加入红线虫种苗,待红线虫进入蚯蚓粪中后启动水泵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流不断,并监控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及小球藻浓度OD680,养殖5天后,补加蚯蚓粪;4)采收与续养:停止水泵工作,使用滤网收集浮出水面的红线虫,收集完毕后清理养殖槽中经红线虫养殖后的蚯蚓粪,在养殖槽中重新加入蚯蚓粪,即可进行下一轮红线虫的饲养管理。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富含大量有益微生物,利用蚯蚓粪养殖红线虫,不仅养殖过程简单,也使得养殖获得的红线虫携带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不仅有助于维持鱼、虾等养殖水体的养殖环境,还能增加鱼、虾等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害的发生;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质和植物激素等,利用蚯蚓粪的浸出液养殖小球藻,小球藻的长势快,营养价值高,红线虫摄食小球藻,长势快20~25天即可产出红线虫;红线虫与小球藻组成的共培养系统,物质的转移速度快、利用率高,红线虫的代谢产物被小球藻吸收利用,起到改善水质与增加溶氧的作用,小球藻被红线虫摄食促进红线虫的生长;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能实现红线虫的连续养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经济效益更突出,还实现了养殖废水的零排放,环境效益突出。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养殖槽:养殖槽的底部平整,其两侧槽壁高40厘米,养殖槽的宽为100厘米,长为30米,在养殖槽的首段和末端设置有10厘米高挡板,与养殖槽两侧的槽壁共同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养殖槽,其中,养殖槽具有6层,两层养殖槽间的高度为80厘米,使每一层养殖槽都具有较好的光照,以满足小球藻的快速生长,在养殖槽的末端设置有与下一层养殖槽的首端相连接的排水管,将多层养殖槽进行首尾连接,与水泵、储水池组成水循环系统,养殖槽旁边设置有储水池,用于在更换蚯蚓粪时将水储存起来,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2)准备基质:在养殖槽中加入小球藻营养液,接种小球藻,获得藻液,藻液经养殖槽首端流至养殖槽末端后进入储水池,再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储水池中的藻液泵入养殖槽首端,形成循环水流,小球藻生长至浓度OD680为1.0并且氨氮浓度低于30mg/l时,停止水泵工作,在养殖槽中加入蚯蚓粪,使蚯蚓粪平铺在养殖槽底部;3)饲养管理:在平铺好的蚯蚓粪的表面均匀加入红线虫种苗,待红线虫进入蚯蚓粪中后启动水泵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流不断,并监控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及小球藻浓度OD680,养殖10天后,补加蚯蚓粪;4)采收与续养:停止水泵工作,使用滤网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养殖槽:养殖槽的底部平整,其两侧槽壁高20~40厘米,养殖槽的宽为30~100厘米,长为5~50米,首段和末端均设置有挡板,养殖槽旁或底部设置有储水池;2)准备基质:在养殖槽中加入小球藻营养液,接种小球藻,获得藻液,藻液经养殖槽首端流至养殖槽末端后进入储水池,再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储水池中的藻液泵入养殖槽首端,形成循环水流,小球藻生长至浓度OD680为0.4~1.5时,停止水泵工作,在养殖槽中加入蚯蚓粪,使蚯蚓粪平铺在养殖槽底部;3)饲养管理:在蚯蚓粪的表面均匀加入红线虫种苗,待红线虫进入蚯蚓粪中后启动水泵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流不断,并监控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及小球藻浓度OD680,养殖5~10天后,补加蚯蚓粪;4)采收与续养:停止水泵工作,使用滤网收集红线虫,清理养殖槽中经红线虫养殖后的蚯蚓粪,在养殖槽中重新加入蚯蚓粪,进行下一轮红线虫的饲养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线虫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养殖槽:养殖槽的底部平整,其两侧槽壁高20~40厘米,养殖槽的宽为30~100厘米,长为5~50米,首段和末端均设置有挡板,养殖槽旁或底部设置有储水池;2)准备基质:在养殖槽中加入小球藻营养液,接种小球藻,获得藻液,藻液经养殖槽首端流至养殖槽末端后进入储水池,再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储水池中的藻液泵入养殖槽首端,形成循环水流,小球藻生长至浓度OD680为0.4~1.5时,停止水泵工作,在养殖槽中加入蚯蚓粪,使蚯蚓粪平铺在养殖槽底部;3)饲养管理:在蚯蚓粪的表面均匀加入红线虫种苗,待红线虫进入蚯蚓粪中后启动水泵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流不断,并监控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及小球藻浓度OD680,养殖5~10天后,补加蚯蚓粪;4)采收与续养:停止水泵工作,使用滤网收集红线虫,清理养殖槽中经红线虫养殖后的蚯蚓粪,在养殖槽中重新加入蚯蚓粪,进行下一轮红线虫的饲养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线虫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养殖槽具有2~8层,两层养殖槽间的高度为40~80厘米,养殖槽的两端具有挡板,挡板的高度为5~15厘米,在养殖槽的末端设置有与下一层养殖槽的首端相连接的排水管。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命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