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9735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包括构建养殖池、放养种蛭、挑拣至泡沫箱、转苗种箱、分箱养殖、分种箱期间的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孵化、苗种箱、分种箱等各个阶段的管理控制,在降低水蛭感染疾病几率的同时,提高了水蛭的成活率;捕捉方便,在水蛭收成时几乎能全部捕捞;即使夏季高温,但水蛭生长速度所受影响不大;遵循水蛭自然生存特性,提高了水蛭养殖的经济效益。

High survival rate leech cul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survival rate of the leech breeding method,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nd, stocking, pick to leech foam box, box, box to seedling breed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steps during the minute box. Through the control of each stage of incubation, seed box, box species management,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in the leech disease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leech; capture is convenient, in the leech harvest almost all fishing; even at high temperature in summer, but the growth rat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leech Hirudo; follow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quaculture lee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水蛭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蛭,俗称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用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淤、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而且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但因这几年,水蛭生长的自然环境被农药、化工厂排污、生活垃圾所污染,造成了水蛭的严重匮乏,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而人工养殖成为一个崭新致富产业。目前,常规的水蛭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沉底网箱养殖,二是水泥池精养。其中沉底网箱养殖,容易捕捞,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但网箱目数过低,小苗易夹死,目数过高,养殖过程中田螺及水蛭的排泄物堵塞网眼,水质调节成了最大难题,产量也随年份时高时低;而水泥池精养,这种养殖方式打乱生物原有自然生存特性,水蛭苗能不能度过高温是这种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当碰上35℃以上的夏天,水泥会被晒得滚烫,24h内换水效果也是杯水车薪,这种方式高投入,低产出,一般在四年稳产理论情况下才能收回成本,而且也不易捕捞。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养殖池,并准备养殖土壤,先将养殖土壤用聚维酮碘浸泡8-12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体,并铺在养殖池底15-20公分,再放入20-25公分水;(2)放养种蛭:往养殖池中放养种蛭,孵化期间不给食;(3)挑拣至泡沫箱:在1-2个月后,轻轻翻动养殖池,挑拣出成型好的卵茧,并按卵茧的颜色深浅至少分开装两类泡沫箱,每类苗种泡沫箱内预先放置有20-40公分消毒后的养殖土,在养殖土上整齐放置卵茧,再在卵茧的上方覆盖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盖住卵茧为准,在泡沫箱期间,每天查看泡沫箱内卵茧上面泥土的干湿度,并适当进行洒水,以保证卵茧上覆盖的土含水率达85-90%,并放置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中;(4)转苗种箱:泡沫箱内只要有卵茧转黑的情况,即转移至苗种箱,卵茧转黑以外表颜色深黑且撕开卵茧后不流水为准;苗种箱内预先放置20-30公分水,在转移的时候,直接将泡沫箱内盛装的所有物质一起倒入苗种箱内,然后往苗种箱内放泡沫块、细叶湿草,再在苗种箱内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开设有若干喷水孔,苗种箱上沿铺设塑料膜以防止苗种箱上沿被雨水溅湿,顶部用100-120目的窗纱覆盖住;在苗种箱期间,需喂食铁螺蛳仔,在喂食前,用清肠药浸泡铁螺蛳仔3-4h,视苗种箱上所剩铁螺蛳仔的多少而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铁螺蛳仔,并往苗种箱内打电解多维,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8-12天按常规方法改底一次;(5)分箱养殖:从进入苗种箱17-22天后分箱,分箱前3-5天往每个分种箱内丢一个水葫芦,分种箱的网纱为60-8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种箱内上方铺竹竿,竹竿的覆盖面积为分种箱面积的1/3-1/2,在分种箱期间,往分种箱内投喂铁螺蛳,铁螺蛳的大小以水蛭大小而定且投喂量以分种箱上内壁上粘附的铁螺蛳量而定,并在放入分种箱第8-12天往分种箱内打益生菌,并每天观察水质情况,保证分种箱内水质清亮且呈绿色,若是颜色不是绿色,则需用生物肥肥水,若是水质浑浊,则需换水,换水选择在晚上放水至15-20公分,再抽入消毒后的新鲜水;(6)分种箱期间的管理:待水葫芦长至爬到竹竿上时,将爬到竹竿上的水葫芦洗根后拿出,其余同水蛭养殖的常规管理。优选地,在苗种箱、分种箱内均放入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的水蛭活动箱,水蛭活动箱由箱体部分及封盖部分构成,在箱体部分一侧的左、右、底部三个面上均开有卡槽,封盖部分插入箱体一侧的卡槽内,箱体部分上一体注塑有多个斜向活动通道及一个竖向活动通道,斜向活动通道平行设置且底部或均设置在箱体部分的底部,或均设置在箱体一侧且按高低顺序排列,斜向活动通道的顶部与竖向活动通道的高低不同位置相连通,斜向活动通道内壁粗糙,竖向活动通道内放置有营养抗菌土,竖向活动通道的底部为滤网结构,竖向活动通道的顶部达到箱体部分的顶部,斜向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在箱体部分底部四角通过挂钩固定有浮球,四个浮球浮力大小以恰好托起水蛭活动箱至有1/2-3/4部分是露出水面的,箱体部分上还有牵引绳,牵引绳固定在苗种箱或分种箱上。优选地,上述营养抗菌土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经过紫外线照射的水稻土20-40份、硅藻土15-30份、饭麦石3-5份、辣木叶粉末5-8份、刺五加粉3-5份、鱼腥草5-10份、硒酵母1-3份、魔芋多糖3-5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孵化、苗种箱、分种箱等各个阶段的管理控制,在降低水蛭感染疾病几率的同时,提高了水蛭的成活率;2、捕捉方便,在水蛭收成时几乎能全部捕捞;3、即使夏季高温,但水蛭生长速度所受影响不大;4、遵循水蛭自然生存特性,提高了水蛭养殖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水蛭活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剖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不能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实施例一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养殖池,并准备养殖土壤,先将养殖土壤用聚维酮碘浸泡12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体,并铺在养殖池底20公分,再放入25公分水;(2)放养种蛭:往养殖池中放养种蛭,孵化期间不给食;(3)挑拣至泡沫箱:在1个月后,轻轻翻动养殖池,挑拣出成型好的卵茧,并按卵茧的颜色深浅(粉红色、白色、灰色)分开装三类泡沫箱,每类苗种泡沫箱内预先放置有20公分消毒后的养殖土,在养殖土上整齐放置卵茧,再在卵茧的上方覆盖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盖住卵茧为准,在泡沫箱期间,每天查看泡沫箱内卵茧上面泥土的干湿度,并适当进行洒水,以保证卵茧上覆盖的土含水率达85%,并放置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中;(4)转苗种箱:泡沫箱内只要有卵茧转黑的情况,即转移至苗种箱,卵茧转黑以外表颜色深黑且撕开卵茧后不流水为准;苗种箱内预先放置20公分水,在转移的时候,直接将泡沫箱内盛装的所有物质一起倒入苗种箱内,然后往苗种箱内放泡沫块、细叶湿草,再在苗种箱内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开设有若干喷水孔,苗种箱上沿铺设塑料膜以防止苗种箱上沿被雨水溅湿,顶部用120目的窗纱覆盖住;在苗种箱期间,需喂食铁螺蛳仔,在喂食前,用清肠药浸泡铁螺蛳仔4h,视苗种箱上所剩铁螺蛳仔的多少而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铁螺蛳仔,并每隔5天往苗种箱内打电解多维,电解多维的用量以电解多维使用说明上的剂量为准,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12天按常规方法改底一次;(5)分箱养殖:从进入苗种箱22天后分箱,分箱前5天往每个分种箱内丢一个水葫芦,分种箱的网纱为6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种箱内上方铺竹竿,竹竿的覆盖面积为分种箱面积的1/3,在分种箱期间,往分种箱内投喂铁螺蛳,铁螺蛳的大小以水蛭大小而定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养殖池,并准备养殖土壤,先将养殖土壤用聚维酮碘浸泡8‑12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体,并铺在养殖池底15‑20公分,再放入20‑25公分水;(2)放养种蛭:往养殖池中放养种蛭,孵化期间不给食;(3)挑拣至泡沫箱:在1‑2个月后,轻轻翻动养殖池,挑拣出成型好的卵茧,并按卵茧的颜色深浅至少分开装两类泡沫箱,每类苗种泡沫箱内预先放置有20‑40公分消毒后的养殖土,在养殖土上整齐放置卵茧,再在卵茧的上方覆盖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盖住卵茧为准,在泡沫箱期间,每天查看泡沫箱内卵茧上面泥土的干湿度,并适当进行洒水,以保证卵茧上覆盖的土含水率达85‑90%,并放置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中;(4)转苗种箱:泡沫箱内只要有卵茧转黑的情况,即转移至苗种箱,卵茧转黑以外表颜色深黑且撕开卵茧后不流水为准;苗种箱内预先放置20‑30公分水,在转移的时候,直接将泡沫箱内盛装的所有物质一起倒入苗种箱内,然后往苗种箱内放泡沫块、细叶湿草,再在苗种箱内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开设有若干喷水孔,苗种箱上沿铺设塑料膜以防止苗种箱上沿被雨水溅湿,顶部用100‑120目的窗纱覆盖住;在苗种箱期间,需喂食铁螺蛳仔,在喂食前,用清肠药浸泡铁螺蛳仔3‑4h,视苗种箱上所剩铁螺蛳仔的多少而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铁螺蛳仔,并往苗种箱内打电解多维,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8‑12天按常规方法改底一次;(5)分箱养殖:从进入苗种箱17‑22天后分箱,分箱前3‑5天往每个分种箱内丢一个水葫芦,分种箱的网纱为60‑8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种箱内上方铺竹竿,竹竿的覆盖面积为分种箱面积的1/3‑1/2,在分种箱期间,往分种箱内投喂铁螺蛳,铁螺蛳的大小以水蛭大小而定且投喂量以分种箱上内壁上粘附的铁螺蛳量而定,并在放入分种箱第8‑12天往分种箱内打益生菌,并每天观察水质情况,保证分种箱内水质清亮且呈绿色,若是颜色不是绿色,则需用生物肥肥水,若是水质浑浊,则需换水,换水选择在晚上放水至15‑20公分,再抽入消毒后的新鲜水;(6)分种箱期间的管理:待水葫芦长至爬到竹竿上时,将爬到竹竿上的水葫芦洗根后拿出,其余同水蛭养殖的常规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成活率的水蛭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养殖池,并准备养殖土壤,先将养殖土壤用聚维酮碘浸泡8-12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体,并铺在养殖池底15-20公分,再放入20-25公分水;(2)放养种蛭:往养殖池中放养种蛭,孵化期间不给食;(3)挑拣至泡沫箱:在1-2个月后,轻轻翻动养殖池,挑拣出成型好的卵茧,并按卵茧的颜色深浅至少分开装两类泡沫箱,每类苗种泡沫箱内预先放置有20-40公分消毒后的养殖土,在养殖土上整齐放置卵茧,再在卵茧的上方覆盖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盖住卵茧为准,在泡沫箱期间,每天查看泡沫箱内卵茧上面泥土的干湿度,并适当进行洒水,以保证卵茧上覆盖的土含水率达85-90%,并放置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中;(4)转苗种箱:泡沫箱内只要有卵茧转黑的情况,即转移至苗种箱,卵茧转黑以外表颜色深黑且撕开卵茧后不流水为准;苗种箱内预先放置20-30公分水,在转移的时候,直接将泡沫箱内盛装的所有物质一起倒入苗种箱内,然后往苗种箱内放泡沫块、细叶湿草,再在苗种箱内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开设有若干喷水孔,苗种箱上沿铺设塑料膜以防止苗种箱上沿被雨水溅湿,顶部用100-120目的窗纱覆盖住;在苗种箱期间,需喂食铁螺蛳仔,在喂食前,用清肠药浸泡铁螺蛳仔3-4h,视苗种箱上所剩铁螺蛳仔的多少而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铁螺蛳仔,并往苗种箱内打电解多维,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8-12天按常规方法改底一次;(5)分箱养殖:从进入苗种箱17-22天后分箱,分箱前3-5天往每个分种箱内丢一个水葫芦,分种箱的网纱为60-8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种箱内上方铺竹竿,竹竿的覆盖面积为分种箱面积的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才仲钟吉明王代稳帅英才
申请(专利权)人:汉寿县吉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