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43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水体养护。有益效果为:该方法投资成本低,养殖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少,且褐牙鲆生产稳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添加的混合型藻类水体净化剂为固定化的藻细胞,合成代谢活性高,衰老慢,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改善水质环境;该净化剂工艺方法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性好,价格低廉,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Artificial pond culture method for Brown floun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pond breeding method for Brown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comprising pond preparation, fingerling stocking, bait feeding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investment cost is low,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is high,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little, and the brown flounder is stable in production, and has good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Add the mixed algae water purifying agent for the immobilized algal cells, synthesis of high metabolic activity, slow aging, can effectively remove water in ammonia, nitrate and nitrite,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the purifying agent has simple process, good product quality and stability, low price,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and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褐牙鲆,鲽形目,牙鲆科,牙鲆属。俗名比目鱼,油牙鲆,左口,沙地,牙片,偏口。体侧扁,呈长卵圆形。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一般体长25-50cm。体重1500-3000g,大者可达5000g。口大、斜裂,两颌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尖锐牙齿、尾柄短而高、2只眼睛均在头的左侧,眼球隆起。鳞小,有眼一侧被栉鳞,体呈深褐色并具暗色斑点;无眼一侧被圆鳞,体呈白色。胸鳍稍小;腹鳍基部短、左右对称;尾鳍后缘双截形、侧线明显,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部。背鳍、臀鳍和尾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色点列成横条纹。其肉质鲜嫩,为人们所喜食,而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18639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牙鲆工程化池塘养殖方法,包括工程化池塘养殖系统构建、养殖池塘处理与苗种放养、饵料精准投喂技术、水环境管理与微生态调控技术和商品鱼出池收获,实现了牙鲆池塘养殖的工厂化管理和高效生态养殖,但该专利技术生产成本高,条件控制苛刻,且维护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效率高、养殖成本低、环境友好的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水体养护。该方法投资成本低,养殖效率高,环境保护好,且褐牙鲆生产稳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优选,池塘准备过程为:面积1000-1500m2,矩形,长宽比为2/1-3/2,池深90-140cm,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25cm,用生石灰干法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0-12g。为褐牙鲆的生长提供恰当的空间,养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理池塘,杀灭害鱼、害虫等,以保证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作为优选,鱼种放养过程为:选取规格均匀一致、体长4-4.5cm的鱼类放养,放养密度为2.5-3尾/m2。放养密度过高,不利于鱼种的成长;过低,浪费了池塘资源。该密度保证了鱼种的良好成长,也充分利用了池塘资源。作为优选,饵料投喂过程为:投喂的饲料为商品鱼配合饲料:每餐投喂时,有62-68%的鱼离开即可停止投喂,每日投喂2-4次。该条件下,营养物质可以充分利用,避免饵料浪费,使得饵料系数提高,影响饲料使用效率。作为优选,水体养护过程为:每50-60天用混合型藻类净化剂全池喷洒一次,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用量为5-10份。水体是鱼类生长的环境,在鱼类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定时养护水体,避免受到污染的水体影响到鱼类的新陈代谢。作为优选,水体养护过程中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藻细胞的制备:将1-5份蛋白核小球藻种和2-8份鱼腥藻种接种于含有15-20份SE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在温度20-24℃,光照8-10h,无光照8-10h,光照度1500-1900lx下培养,将处于对数期的藻类在3600-3800r/min下离心10-14min,弃上清液,得藻细胞,过程为无菌操作;3)藻细胞的固定化:将3-7份藻细胞、1-4份活性短肽以及5-10份质量分数为1.5-2.5%的海藻酸钙溶液混合,搅拌15-20min,用注射器吸取混合液,套上4号针头,在距离预先冷却的0.1-0.13mol/L氯化钙溶液液面18-20cm处,滴入即形成直径为2-3mm的小球,在1-3℃下凝胶4-7h,取出颗粒用蒸馏水冲洗2-3次备用。作为优选,藻细胞的固定化过程中,所加入的活性短肽的氨基酸序列为:HSHAVNCSR。藻细胞的固定化所形成的凝胶球,易被微生物和磷酸盐破坏,所加入的活性短肽不仅具有抗菌性能,而且与磷酸盐形成络合物,减弱了微生物和磷酸盐对产品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方法投资成本低,养殖效率高,环境保护少,且褐牙鲆生产稳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添加的混合型藻类水体净化剂为固定化的藻细胞,合成代谢活性高,衰老慢,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改善水质环境;该净化剂工艺方法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性好,价格低廉,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准备:矩形池塘,池深90cm,长为50m,宽为25m,清除部分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5cm,注水前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0g。为褐牙鲆的生长提供恰当的空间,养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理池塘,杀灭害鱼、害虫等,以保证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2)鱼种放养:选取规格均匀一致、体长4cm的褐牙鲆鱼苗,置于鱼苗箱中暂养,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放养,放养时鱼苗连同塑料袋一起放入池内,过5分钟后再将袋子转一转方向,经过两三次约20分钟的处理后,当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在打开塑料袋,放养密度为2.5尾/m2。放养密度过高,不利于鱼种的成长;过低,浪费了池塘资源。该密度保证了鱼种的良好成长,也充分利用了池塘资源;(3)饵料投喂:投喂的饲料为商品鱼配合饲料:每餐投喂时,有62%的鱼离开即可停止投喂,每日投喂2次。该条件下,营养物质可以充分利用,避免饵料浪费,使得饵料系数提高,影响饲料使用效率;(4)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制备:将1份蛋白核小球藻种和2份鱼腥藻种接种于含有15份SE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在温度20℃,光照8h,无光照8h,光照度1500lx下培养,将处于对数期的藻类在3600r/min下离心10min,弃上清液,得藻细胞,过程为无菌操作。将3份藻细胞、1份活性短肽以及5份质量分数为1.5%的海藻酸钙溶液混合,搅拌15min,用注射器吸取混合液,套上4号针头,在距离预先冷却的0.1mol/L氯化钙溶液液面20cm处,滴入即形成直径为3mm的小球,在1℃下凝胶4h,取出颗粒用蒸馏水冲洗3次备用;(5)水体养护:每60天用混合型藻类净化剂全池喷洒一次,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用量为5份。水体是鱼类生长的环境,在鱼类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定时养护水体,避免受到污染的水体影响到鱼类的新陈代谢。实施例2: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准备:面积1200m2,矩形,长宽比为3/2,池深110cm,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5cm,用生石灰干法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1g。为褐牙鲆的生长提供恰当的空间,养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理池塘,杀灭害鱼、害虫等,以保证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2)鱼种放养:选取规格均匀一致、体长4.5cm的鱼类放养,放养密度为3尾/m2。放养密度过高,不利于鱼种的成长;过低,浪费了池塘资源。该密度保证了鱼种的良好成长,也充分利用了池塘资源;3)饵料投喂:投喂的饲料为商品鱼配合饲料:每餐投喂时,有63%的鱼离开即可停止投喂,每日投喂4次。该条件下,营养物质可以充分利用,避免饵料浪费,使得饵料系数提高,影响饲料使用效率;4)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制备:将2份蛋白核小球藻种和3份鱼腥藻种接种于含有16份SE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在温度22℃,光照9h,无光照9h,光照度1600lx下培养,将处于对数期的藻类在3700r/min下离心12min,弃上清液,得藻细胞,过程为无菌操作。将4份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水体养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养护中采用了一种混合型藻类净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水体养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养护中采用了一种混合型藻类净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养护过程为:每50-60天用混合型藻类净化剂全池喷洒一次,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用量为5-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褐牙鲆的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养护过程中混合型藻类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藻细胞的制备:将1-5份蛋白核小球藻种和2-8份鱼腥藻种接种于含有15-20份SE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在温度20-24℃,光照8-10h,无光照8-10h,光照度1500-1900lx下培养,将处于对数期的藻类在3600-3800r/min下离心10-14min,弃上清液,得藻细胞,过程为无菌操作;2)藻细胞的固定化:将3-7份藻细胞、1-4份活性短肽以及5-10份质量分数为1.5-2.5%的海藻酸钙溶液混合,搅拌15-20min,用注射器吸取混合液,套上4号针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普陀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