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确定干扰缓冲区的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干扰缓冲区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向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为代表的4G技术发展,随着2G/3G系统业务向4G系统的转移,原有的2G/3G频率资源可用于重耕部署4G系统。重耕在这里指网络资源的重新分配和规划。但由于终端更替和用户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移动通信系统个更新换代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区域、部分频率重耕的过程,因此就会导致异系统间同频干扰的可能。为了避免同频干扰就需要保留一定距离的缓冲带,缓冲带内该频率不能部署2G/3G系统或者4G系统,以规避干扰。在实际组网中,由于受网络工程参数、传播地形等影响,缓冲区的划定不能仅通过距离简单推算,但如果需要实地考察工程参数、传播地形等因素,工作量将十分巨大,同时也不适合规模组网的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易于操作且实际的干扰缓冲区划定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干扰缓冲区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对规划重耕的系统进行测试,利用测试数据并结合网络配置参数,可合理估算出频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确定干扰缓冲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规划重耕的系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第一信噪比和第二信噪比,其中第一信噪比为系统在全网重耕后的下行信噪比,第二信噪比为系统仅在目标小区重耕后的下行信噪比;在第二信噪比和第一信噪比的比值小于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将目标小区作为干扰缓冲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确定干扰缓冲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规划重耕的系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第一信噪比和第二信噪比,其中第一信噪比为系统在全网重耕后的下行信噪比,第二信噪比为系统仅在目标小区重耕后的下行信噪比;在第二信噪比和第一信噪比的比值小于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将目标小区作为干扰缓冲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信噪比和第一信噪比的比值不小于预定门限的情况下,判断目标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在目标小区存在上行干扰的情况下,将目标小区作为干扰缓冲区;在目标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的情况下,将目标小区作为重耕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规划重耕的系统进行测试的步骤包括:通过对规划重耕的系统进行测试,获得目标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小区重耕后发生频率重叠的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小区重耕后不发生频率重叠的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的第一信噪比由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的下行带宽、各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各小区在重耕之前的发射功率、目标小区在重耕之后的发射功率、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所部署系统天线之比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的第一信噪比SINR0为:其中,Cn为小区n在重耕之前的接收信号强度,小区1为目标小区,BW1-Downlink为系统在重耕之前的下行带宽,BW0-Downlink为系统在重耕之后的下行带宽,N为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所部署系统天线之比,Pn为小区n在重耕之前的发射功率,P0为目标小区在重耕之后的发射功率、N0为热噪声功率,1≤n≤m,m为系统中小区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的第二信噪比由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的下行带宽、各小区在重耕之前的接收信号强度、目标小区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的发射功率、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所部署系统天线之比确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的第二信噪比SINR1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目标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的步骤包括:根据系统中各小区在重耕之前的发射功率与接收信号之比、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的上行最小带宽、系统在重耕之前和重耕之后的终端最大发射功率,确定目标小区是否存在上行干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满足条件则确定目标小区不存在上行干扰,其中BW1-Uplink为系统在重耕之前的上行最小带宽,BW0-Uplink为系统在重耕之后的上行最小带宽,T1为系统在重耕之前的终端最大发射功率,T0为系统在重耕之后的终端最大发射功率,β为上行干扰容忍系数,MIN()为最小值查询函数。10.一种用于确定干扰缓冲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测试模块、信噪比确定模块和缓冲区确定模块,其中:系统测试模块,用于对规划重耕的系统进行测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磊,赵晔,林衡华,陈晓冬,尹珂,谢元宝,胡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