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81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线束固定装置、固定支架、低压线束及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上,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低压线束及高压线束均设置于线束固定装置内;线束固定装置包括线束固定板及固定板盖板,固定板盖板与线束固定板通过倒扣卡接配合;线束固定板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上。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电池组内部高压线缆及低压线束的固定防护,以及电池组高低压线束系统固定及走向布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池配件
,特别是指一种线束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电动汽车的能源中枢。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变革,电池的功率特性及能量特性不断得到提高,电动汽车正逐步的提升单次充电的行驶里程,但是对于长途而言,还是要依靠燃油车来实现。由于对车辆排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燃油车已经逐步满足不了国家关于排放的要求。因此在努力研发纯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出混合动力车辆。现有混合动力车辆主要是由电池组作为辅助动力,完成起步、超车及其爬坡等低速大扭矩工况下的辅助动力,从而减低车辆的综合油耗。在前期电池组线束布置过程中,高低压线束通过固定扎带、卡扣等形式固定于钣金件或塑料件上。该种固定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线束走向较乱,存在线束被压、划伤等风险,当线束线路复杂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不可预知风险,导致装配效率低下。低压插件通过卡扣固定于其他零部件上,当线束支路较多、排布较密集时,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装配维修困难、操作失误引起短路等问题,同时影响整体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防护结构,以解决电池组内部高压线缆及低压线束的固定防护,以及解决电池组高低压线束系统固定及走向布置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线束固定装置、固定支架、低压线束及高压线束;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上,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低压线束及所述高压线束均设置于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内;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包括线束固定板及固定板盖板,所述固定板盖板与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倒扣卡接配合;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电池组下壳体上。在所述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电池高压固定座,所述高压线束设置于所述电池高压固定座内;所述低压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固定板上;在所述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线束防松结构、线束固定板安装孔、温感接插件固定孔;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所述线束固定板安装孔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线束防护结构还包括模组电压采样线束、温度采样线束及温度采样线束插接件;所述模组电压采样线束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线束固定板上;所述温度采样线束插接件通过所述温感接插件固定孔固定于所述线束固定板上,所述温度采样线束的一端与所述温度采样线束电连接。所述模组电压采样线束卡入所述线束防松结构内。在所述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排气管道避让孔。在所述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多条线束槽;所述模组电压采样线束、所述温度采样线束、所述高压线束及所述低压线束分别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线束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电气防护,通过将电气线束固定在固定装置中,有效规避电气线束及接插件与其他零部件干涉导致的失效,保证其电气间隙及绝缘性能,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电气线束布置及固定。在不更改其他部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该固定装置合理布置电气线束,可靠固定线束接插件,避免因线束与其他零部件干涉。本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电池组装配时可将线束预装于固定装置中,然后将固定装置安装于电池组中,有效减少装配过程中电气线束受损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方案具有防错功能,通过合理布置接插件固定位置,配合电气线束不同长度设计,具备装配过程中硬防错功能,减少装配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本技术方案的电气系统具有良好美观性,接插件合理分布,线束走向按照设计的线槽进行布置,线束整齐,安装固定装置盖板后,整体效果良好,观赏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束防护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线束防护结构装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线束防护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线束固定板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组下壳体,2线束固定装置,3电池高压固定座,4模组电压采样线束,5温度采样线束插接件,6温度采样线束,7高压线束,8线束固定板,9低压线束,10固定支架,11固定板盖板,111倒扣,81线束固定板安装孔,82线束防松结构,83温感接插件固定孔,84排气管道避让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申请通过设计一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电池组内部高压线束、低压线束及低压线束接插件,电池组装配前可首先将低压线束预装于该装置上,然后将该固定装置安装于电池组内,最终将高压线束按照固定装置上设置的走向完成固定装配。本技术方案解决电池组高低压线束系统固定及走向布置问题,因电池组内空间限制较大,零部件结构复杂,无法可靠设计线束固定结构,不能对线束进行有效防护,通过本固定装置有效利用电池组内部结构,合理设计线束走向及固定,有效解决线束无法合理布置固定的问题。本申请在电池组装配前预先将线束预装于固定装置中,有效避免在电池组内装配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干涉的问题,巧妙规避装配过程中线束受损的风险。将高低压线束固定于该固定装置中,该固定装置通过与电池组主体可靠连接,有效规避电气线束及接插件与其他零部件干涉导致的失效,保证其电气间隙及绝缘性能,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通过设计不同的线束布置槽体,合理分布接插件的固定位置,通过不同线束长度及接插件固定位置防止错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线束固定装置2、固定支架10、低压线束9及高压线束7。固定支架10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1上,线束固定装置2固定于固定支架10上。低压线束9及高压线束7均设置于线束固定装置2内。线束固定装置2包括线束固定板8及固定板盖板11,固定板盖板11与线束固定板8通过倒扣111卡接配合。线束固定板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上。如图1所示,在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电池高压固定座3,高压线束7设置于电池高压固定座3内。如图4所示,低压线束固定于线束固定板上。在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线束防松结构82、线束固定板安装孔81、温感接插件固定孔83。线束固定板通过线束固定板安装孔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线束防护结构还包括模组电压采样线束4、温度采样线束6及温度采样线束插接件5。模组电压采样线束的一端设置于线束固定板上;温度采样线束插接件通过温感接插件固定孔固定于线束固定板上,温度采样线束的一端与温度采样线束电连接。温度采样线束、低压控制线束可在线束固定板装配前进行预装。模组电压采样线束卡入线束防松结构内,防止线束晃动。在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排气管道避让孔84。在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多条线束槽;模组电压采样线束、温度采样线束、高压线束及低压线束分别固定于相对应的线束槽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束防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固定装置、固定支架、低压线束及高压线束;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上,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低压线束及所述高压线束均设置于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内;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包括线束固定板及固定板盖板,所述固定板盖板与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倒扣卡接配合;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电池组下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固定装置、固定支架、低压线束及高压线束;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电池组下壳体上,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低压线束及所述高压线束均设置于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内;所述线束固定装置包括线束固定板及固定板盖板,所述固定板盖板与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倒扣卡接配合;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电池组下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电池高压固定座,所述高压线束设置于所述电池高压固定座内;所述低压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固定板上;在所述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线束防松结构、线束固定板安装孔、温感接插件固定孔;所述线束固定板通过所述线束固定板安装孔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鹏赵久志姜点双吴睿龙王春阳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