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478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提供可抑制由非水电解液的分解引起的气体的产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制成锂离子电池,其具备正极、非水电解液和负极,所述正极包含导电材料、被覆所述导电材料的表面的层状含铌氧化物、以及相对于金属锂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电位为4.5V(相对于Li/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了LiNi0.5Mn1.5O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液锂离子电池。LiNi0.5Mn1.5O4的相对于金属锂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电位为4.5V(相对于Li/Li+)以上的高电位。通过使用这样的高电位型的正极活性物质,可容易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但是,在使用了高电位型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因非水电解液的分解而在电池内产生气体。为了解决该问题,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2~4中,提出了用含铌氧化物等被覆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构成正极的正极合剂中混合含铌氧化物。根据专利文献2~5所公开的技术,认为利用含铌氧化物等能减小正极活性物质与非水电解液直接接触的面积,抑制了正极活性物质与非水电解液的反应,能抑制非水电解液的分解。或者,认为在正极合剂中,含铌氧化物作为负催化剂起作用,正极活性物质的活性下降,能抑制非水电解液的分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2-12402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5-1441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锂离子电池,其具备正极、非水电解液和负极,所述正极包含导电材料、被覆所述导电材料的表面的层状含铌氧化物、以及相对于金属锂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电位为4.5V(相对于Li/Li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3 JP 2016-0589341.锂离子电池,其具备正极、非水电解液和负极,所述正极包含导电材料、被覆所述导电材料的表面的层状含铌氧化物、以及相对于金属锂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电位为4.5V(相对于Li/Li+)以上的含锂氧化物活性物质。2.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层状含铌氧化物的厚度为0.4nm以上。3.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层状含铌氧化物的厚度为0.4nm以上5nm以下。4.权利要求1~3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进藤洋平竹林义友安藤翔志茂祐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