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466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可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并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以及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即,在获取到用户请求的路线起终点之后,可优先选择路线等级不低于与该路线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存在的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确定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查找不便、效率较低、耗时较长等的原因,多数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往往偏低,人们更愿意通过自助驾车等方式达到出行的目的。但是,自助驾车等方式很容易造成城市中交通的拥堵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因而,为了吸引更多的驾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就需要保证公共交通中路线确定的便捷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具体地,现有的路线规划的主要方式为:分别确定距离起点最近的第一站点和距离终点最近的第二站点,分别以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为起点进行双向广度搜索路线,直至搜索到相同的路线,根据搜索到的所述相同的路线还原出从所述第一站点到第二站点的路线,将该路线确定为从起点到所述终点的路线。这种方案虽然能够在稀疏的公交路网中快速地完成计算,但是,在密集的公交路网中,由于线路数量庞大,线路与线路的站点之间的换乘关系较为复杂,若按照前述双向广度搜索的方式进行寻路,往往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并且,上述方式在进行双向广度搜索的过程中并不区分路线的路线等级,即,所有的路线均参与计算,因此,若最终规划出的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路线包括多种换乘方式时,可能会存在规划出的多种换乘方式中的各路线的路线等级差异较大,进而使得规划出的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用户的体验较差。综上所述,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存在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所得到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所存在的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确定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包括: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装置,包括:规划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地理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路线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路线规划模块,用于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可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并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进而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方面,在得到起终点之后,并不是直接在全路网包含的所有路线构成的集合中,分别以起点和终点进行双向广度搜索,而是先确定起终点之间的地理区域跨度,并得到与该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在路线等级不低于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所构成的集合中规划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因此,减少了参与路线规划的路线的数量,降低计算量,从而降低了路线规划所需的时间和提高了路线规划的效率;另一方面,路线等级越高的路线对应的道路行驶速度一般较快,途径站点相对较少,因此,在路线等级不低于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匹配的路线等级的路线所构成的集合中规划得到的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行驶速度块、途经站点少,规划出的路线更合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路线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路线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为了解决现有的路线规划方法所存在的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以及确定的换乘路线的合理性较差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所述路线规划方法主要可适用于公交换乘路线的确定,当然,也可适用于其它类型换乘路线的确定,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101、步骤102、步骤103和步骤10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101-步骤104之前,预先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到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因此,前述方法流程在图1所示的步骤101之前还可包括步骤100。为便于理解,以下内容对前述图1所示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步骤100、设置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步骤100具体实现可如下:步骤100a、针对路网中的任一路线,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以及,步骤100b、根据各路线的路线等级以及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建立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可选地,针对任一路线,可将该路线的各站点与路网数据中的各道路进行匹配,得到该路线的各站点所匹配的道路,并根据该路线的各站点所匹配的道路,得到与该路线相匹配的道路,以及,根据与该路线相匹配的道路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该路线的起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以及跨越的地理区域。或者,根据路线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所述路线的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具体的如:确定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以及确定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根据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以及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的行政区划,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进一步地,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路线等级可包括跨省级、跨市主干级、跨市支线级、市内主干级、市内支线级、区县主干级以及区县支线级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为例,针对任一路线,可按照表1所示的匹配关系表确定该路线所对应的路线等级。表1:匹配关系表也就是说,前述步骤100b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具体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情况1、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情况2、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可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例如,若确定某一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该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公路、省内支线道路以及城市次干路三种,或者,仅为高速公路,则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携带起点和终点的路线规划请求;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包括:确定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确定与所述起点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一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确定与所述终点距离不大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根据所述起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所述第一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所述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或所述第二站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地理区域为同省跨市,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地理区域为同市跨区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地理区域为同区县跨乡村,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置的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包括: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跨市支线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市内支线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则确定与所述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相匹配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区县支线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包括:基于集合求交法对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或者,基于图算法对路线等级不低于确定出的路线等级的各路线进行计算,以规划出从所述起点到终点的路线。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针对任一路线,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根据各路线的路线等级以及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建立地理区域跨度与路线等级的对应关系。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和/或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确定出所述路线的路线等级,具体包括: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跨省,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省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主干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省跨市,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普通铁路或者省内支线道路,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跨市支线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城市主干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主干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市跨区县,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城市次干路、城市普通道路或者县道,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市内支线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包括乡级道路,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主干级;和/或,若确定所述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理区域跨度为同区县跨乡村,且所述路线所匹配的道路的道路等级不高于村级道路,则确定所述路线对应的路线等级为区县支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山
申请(专利权)人: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