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进预制箱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546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进预制箱涵,其包括呈长方体的箱涵主体,所述箱涵的两端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呈阶梯状,设置有一圈外侧钢环的一端为承口,另一端为插口,所述插口四周紧接于所述箱涵主体处设置有垂直贯穿于所述插口的若干注浆管。所述箱涵两侧的承口、插口主要用于箱涵之间相互衔接,紧密衔接可以实现箱涵内部良好的防水效果。所述注浆管用来在安装时注入润滑剂和在安装后注入水泥。该顶进预制箱涵可以穿越障碍物,无污染,无噪音,便于安装和施工,在施工时对交通的干扰小,无需隔断交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进预制箱涵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进预制箱涵,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用于铺设城市地下管网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市政管线隧道多为预制的圆筒形顶管,其存在如下不足:(1)空间利用率不高。(2)体积大、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顶进预制箱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顶进预制箱涵,其包括呈长方体的箱涵主体,所述箱涵的两端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呈阶梯状,设置有一圈外侧钢环的一端为承口,另一端为插口,所述插口四周紧接于所述箱涵主体处设置有垂直贯穿于所述插口的若干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管体外部设有一圈钢环,所述注浆管位于所述插口内侧一端设置有螺纹,且所述插口内侧设有用于安装封闭所述注浆管的螺栓的凹槽。其中,可以在所述顶进预制箱涵主体内底部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凸状步道。可以在所述箱涵主体两侧的内壁预埋有若干颗螺母。所述箱涵主体外侧表面四角优选设置为弧形。所述承口与所述插口相对的面为各自的顶面,在所述承口的顶面上设置有一圈凹槽,用于放置胶条,起到相邻两个箱涵之间的缓冲和密封作用。所述插口外侧临近顶部处设有一圈橡胶圈,用于防止水分的浸入。所述插口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凸出3~50厘米,优选为10厘米。所述承口和所述插口内侧部分别设置有内侧钢环,所述内侧钢环宽5~20厘米,厚5~20毫米。为了搬运方便,还可以在所述箱涵主体四周表面预埋有钢管。所述注浆管优选用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承口外部设置的一圈外侧钢环宽10~100厘米,厚5~20毫米。所述箱涵主体的长是指所述箱涵沿铺设方向的长度。所述箱涵主体长宽比为(0.2-2):1。所述箱涵主体宽高比为(0.5-1.5):1。所述箱涵主体壁的厚度为15~60厘米。本技术所述顶进预制箱涵能够实现在管线安装和施工时,减少对交通的干扰,无需隔断交通等特点。其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箱涵主体外表面预埋的钢管具有方便吊装的作用。2.所述箱涵主体内底部的步道用于保障对管线检修时工作人员的安全。3.所述箱涵两侧的承口、插口用于箱涵之间相互衔接,紧密衔接可以实现箱涵内部良好的防水效果。4.所述承口上设置的注浆管具有顶进时注入润滑剂及安装完成后注入水泥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承口立面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顶板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内侧立面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承插口详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顶进预制箱涵呈长方体,该箱涵为中空状,四壁具有一定厚度。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两端相对于中间的箱涵主体1呈阶梯状,且两端要略低于中间的箱涵主体1部位。其中,设置有一圈外侧钢环31的一端为承口3,另一端为插口2。这样就将所述顶进预制箱涵进一步分为箱涵主体1、插口2和承口3三部分,三部分为一体成型。在所述插口2四周紧接所述箱涵主体1处预埋有若干注浆管4,所述注浆管4垂直贯穿所述插口2。所述注浆管4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在所述注浆管4的管体外部焊接有一圈钢环41,在注浆管4位于插口内侧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插口2内侧设有用于安装封闭所述注浆管4的螺栓的凹槽23。优选地,还可以在所述箱涵主体1内的底部中央设置一段凸状步道5供工作人员检修时行走。另外,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各外壁预埋有若干钢管6,预埋的钢管6基本位于各面的中间,每一面有两根钢管。从整体上看,所述顶进预制箱涵的四角为弧形。图3展示了顶进预制箱涵的内部结构图,可以看出在所述预制顶进箱涵的两侧内壁预埋有若干颗螺母7,该螺母7是用来固定放置各种线路的支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支架固定在管道内的螺母7上后,就可以将不同的管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支架上。图4展示了所述承口与所述插口结合的细节。承口3和插口2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圈承口内钢环33和插口内钢环22。承口3外侧还设有一圈外侧钢环31。在承口的顶面上还设置有一圈凹槽32,用来放置密封结合处的胶条,该胶条用于缓冲两相邻顶进预制箱涵之间的热胀冷缩效应,同时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插口2四周紧接箱涵主体1处预埋有若干金属注浆管4,所述注浆管4垂直贯穿所述插口2,在所述注浆管4的管体外部焊接有一圈钢环41。由于所述注浆管4表面比较光滑,在操作时容易脱离箱涵,因此在所述注浆管4的管体上焊接有一圈钢环41,用以防止注浆管4脱落。所述插口2内侧设有用于安装封闭所述注浆管4的螺栓的凹槽23。通过该凹槽23,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注浆管4的时候用螺栓在凹槽23处将注浆管4封住。在插口2外侧顶部附近还设置有一圈橡胶圈21,用于防止水分浸入管道内。本实施例中的顶进预制箱涵主体1长为200厘米、宽为200厘米、高为210厘米,所述箱涵主体1壁的厚度为40厘米,所述插口2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凸出10厘米,设置在承口3和插口2内侧一圈的承口内钢环33和插口内钢环22宽5厘米,设置在承口3外部的承口外钢环31宽20厘米,厚1厘米,凸状步道5高10厘米,宽50厘米。本顶进预制箱涵具有多种规格,根据需要,其长、宽、高、壁厚以及插口2的长度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值。其中,所述箱涵主体1长为50~1000厘米。所述箱涵主体1宽为200~1200厘米。所述箱涵主体1高为200~1200厘米。所述箱涵主体1壁的厚度为15~60厘米。所述插口2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1凸出3~50厘米。所述步道5的高为5-40厘米,宽为30-120厘米。设置在承口3和插口2内侧的承口内钢环33和插口内钢环22宽2~15厘米,厚5~20毫米。设置在承口3外侧的承口外钢环31宽10~20厘米,厚5~20毫米。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技术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制备加工好的预制装配化箱涵需要进行现场安装,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在需要铺设顶进预制箱涵的地方开挖能放入箱涵的顶进井。在顶进井内,顶进方向的对面设置背板,将顶进用的油缸固定在背板上,用吊车或龙门吊将掘进机头(也可采用人工挖掘)吊入顶进井,然后,再将顶进预制箱涵吊入顶进井,用油缸将顶进预制箱涵依次推入通道中。在推进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将注浆管4上的螺栓拧掉,从箱涵内部一端往注浆管4中注入膨润剂,该膨润剂从注浆管4箱涵外侧一端冒出,并分布在箱涵外侧四周,以帮助将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进预制箱涵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进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呈长方体的箱涵主体,所述箱涵的两端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呈阶梯状,设置有一圈外侧钢环的一端为承口,另一端为插口,所述插口四周紧接于所述箱涵主体处设置有垂直贯穿于所述插口的若干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管体外部设有一圈钢环,所述注浆管位于所述插口内侧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插口内侧设有用于安装封闭所述注浆管的螺栓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进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呈长方体的箱涵主体,所述箱涵的两端相对于所述箱涵主体呈阶梯状,设置有一圈外侧钢环的一端为承口,另一端为插口,所述插口四周紧接于所述箱涵主体处设置有垂直贯穿于所述插口的若干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管体外部设有一圈钢环,所述注浆管位于所述插口内侧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插口内侧设有用于安装封闭所述注浆管的螺栓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进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进预制箱涵内底部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状步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进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改清
申请(专利权)人:朝晖国电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