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苗收割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513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6:42
一种甘薯苗收割刀,包括割刀本体、防割断弯钩以及定位机构,防割断弯钩的一端与刀壳上端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固定连接,防割断弯钩的另一端与刀壳上部的左侧壁或右侧壁间形成进口部,在刀壳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开有与防隔断弯钩中部相对的弧形缺口,刀片在该弧形缺口处露出刀刃;刀壳顶部的下方固定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宽度至少为10mm,定位机构与刀壳固定连接,定位机构的底部与刀壳的距离为20~2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收割高效、换刀便利,割断时定位准确,且能防止割伤周围甘薯苗。

Reaping knife for sweet potato seedling

A sweet potato seedling harvesting knife, including anti cut hook and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cutter body, and one end of the upper shell, knife cut anti hook the left or right side wall wall is fixedly connected, and cutting hook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knife shell upper left wall or right side wall is formed between the import department, in the shell of the knife the left or right side wall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ti partition relative to the arc gap hook in the middle, exposing the blade curved notch; below top knife shell fixed with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width of at least 10mm,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a knife she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knife shell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distance 20 ~ 25m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high harvesting efficiency, convenient change of knives, accurate positioning when cutting, and prevention of cutting sweet potato seedlings a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薯苗收割刀
本技术涉及甘薯苗收割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甘薯苗收割刀。
技术介绍
甘薯苗呈密集生长,因此甘薯苗的收割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甘薯苗在长到一定长度后才能进行收割,且收割时还要进行“留根”。为了保证收割后的甘薯苗具备一定的存活率,收割的甘薯苗长度应超过200mm,而“留根”是指收割后的甘薯苗仍冒出土壤20mm,这样才能保证收割后的甘薯苗仍能继续生长,而这两个长度的测量现在都是工人根据经验在进行目测,精准度差,易造成不到长度就进行收割(影响存活率)以及“留根”长度过短(影响甘薯苗的继续生长)。目前的甘薯苗收割工具为剪刀或割刀,而每个工人一天基本要进行8000颗甘薯苗的收割,剪刀和割刀的刀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钝化,需要进行磨刃或更换新剪刀和割刀,这严重影响了收割效率,由其是使用剪刀更是使工人的手疲惫不堪。除此之外,由于甘薯苗呈密集生长,在割苗时刀刃易对周围的甘薯苗造成划伤,从而影响其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使用方便、收割高效、换刀便利,割断时定位准确,且能防止割伤周围甘薯苗的收割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甘薯苗收割刀,包括割刀本体、防割断弯钩以及定位机构,割刀本体包括刀壳、装配在刀壳内的刀片、与刀片连接的拨杆部以及固定在刀壳尾部的挡帽,挡帽与刀壳的尾部插接固定,挡帽能从刀壳上拔下,拔下挡帽后,滑动拨杆部以退出并更换刀片。拨杆部包括卡接杆以及与卡接杆顶部固定连接的滑帽,滑帽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便于滑动滑帽,且滑帽的顶面设有防滑条纹,刀片的尾部开有连接孔,卡接杆下部穿插在该连接孔中,刀壳内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十字形内腔,十字形内腔包括水平方向的刀片腔以及竖直方向的拨杆腔,刀片位于刀片腔中,且刀片腔贯穿刀壳的顶部,刀片与刀壳形成滑动配合,拨杆部的卡接杆位于拨杆腔中,且卡接杆的中部设有一圈防脱凸台,十字形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定位突檐,定位突檐的外侧壁呈波浪形,防脱凸台位于定位突檐的下方,定位突檐能卡住防脱凸台,能防止拨杆部从刀壳中掉落分离,且防脱凸台的外径大于十字形内腔上端开口的最窄间距,卡接杆在拨杆腔中滑动,且定位突檐的外侧壁呈波浪形,当卡接杆在该波浪形外侧壁的最宽距离处,卡接杆定位不动,刀片与刀壳固定连接;防割断弯钩的一端与刀壳上端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固定连接,防割断弯钩的另一端与刀壳上部的左侧壁或右侧壁间形成进口部,该进口部用于将单独的一根长度达标的甘薯苗进入到刀刃处,防割断弯钩能防止刀片的刀刃割伤周围其他的甘薯苗。在刀壳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开有与防隔断弯钩中部相对的弧形缺口,刀片在该弧形缺口处露出刀刃,只有通过进口部进入到该刀刃处的甘薯苗才被收割;刀壳顶部的下方固定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宽度至少为10mm,宽面能防止定位机构扎入土内,从而影响甘薯苗收割后的留根高度;定位机构与刀壳固定连接,定位机构的底部与刀壳的距离为20~25mm,能保证甘薯苗收割后的留根高度满足继续生长的要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刀片刀刃的长度大于刀背的长度,刀片的刀身均匀刻有倾斜的折断刻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刀片的刀刃露出部分不再锋利,向刀壳顶部方向推动滑帽,刀片随之上移,用钝的刀刃会上移,新的刀刃出现在弧形缺口处,刀片伸出刀壳的部分沿着折断刻线折断即可,既能时刻保证露出刀刃的锋利,又能防止刀片向上移动露出刀壳而割伤操作人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刀壳顶部倾斜设置,且刀壳顶部与刀片上折断刻线的倾斜方向及角度一致,便于沿着折断刻线进行刀片的折断。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定位机构为定位块,定位块与刀壳固定连接,定位块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其厚度宽,使得定位块不易被压入土中,从而保证甘薯苗收割后的留根高度满足继续生长的要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定位机构为定位轮,定位轮通过支杆与刀壳固定连接,定位轮与支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因定位轮能够转动,在与土壤接触时,定位轮更加不易被压入土中,并使得定位轮与土壤接触时割刀本体能够移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防割断弯钩下部的钩尖处固定有弹性保护块,弹性保护块能够在受到挤压时发生形变,能够对粗细不同的甘薯苗进行收割,弹性保护块的外侧壁为开口向内的弧形面,能保护甘薯苗与之接触时不被划伤,从而保证甘薯苗的存活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进口部处的刀壳侧壁为开口向内的弧形面,甘薯苗由此划入弧形缺口时,能保证甘薯苗在通过该处时不发生划伤。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割刀本体的长度为200mm,便于对甘薯苗的长度进行测量,以便对超过200mm的甘薯苗进行收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不仅使用方便、换刀便利、收割高效,割断时长度定位准确,且设有防割断弯钩能防止刀刃割伤周围的甘薯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刀壳的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拨杆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刀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割刀本体10;刀壳11;刀片腔111;拨杆腔112;定位突檐113;刀片12;挡帽13;卡接杆14;防脱凸台141;滑帽15;防割断弯钩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甘薯苗收割刀,包括割刀本体10、防割断弯钩20以及定位机构,割刀本体10的长度为200mm,便于对甘薯苗的长度进行测量,以便对超过200mm的甘薯苗进行收割。割刀本体10包括刀壳11、装配在刀壳11内的刀片12、与刀片12连接的拨杆部以及固定在刀壳11尾部的挡帽13,挡帽13与刀壳11的尾部插接固定,挡帽13能从刀壳11上拔下,拔下挡帽13后,滑动拨杆部以退出并更换刀片12。拨杆部包括卡接杆14以及与卡接杆14顶部固定连接的滑帽15,滑帽15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便于滑动滑帽15,且滑帽15的顶面设有防滑条纹,刀片12的尾部开有连接孔,卡接杆14下部穿插在该连接孔中,刀壳11内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十字形内腔,十字形内腔包括水平方向的刀片腔111以及竖直方向的拨杆腔112,刀片12位于刀片腔111中,且刀片腔111贯穿刀壳11的顶部,刀片12与刀壳11形成滑动配合,拨杆部的卡接杆14位于拨杆腔112中,且卡接杆14的中部设有一圈防脱凸台141,十字形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定位突檐113,定位突檐113的外侧壁呈波浪形,防脱凸台141位于定位突檐113的下方,定位突檐113能卡住防脱凸台141,能防止拨杆部从刀壳11中掉落分离,且防脱凸台141的外径大于十字形内腔上端开口的最窄间距,卡接杆14在拨杆腔112中滑动,且定位突檐113的外侧壁呈波浪形,当卡接杆14在该波浪形外侧壁的最宽距离处,卡接杆14定位不动,刀片12与刀壳11固定连接;刀片12刀刃的长度大于刀背的长度,刀片12的刀身均匀刻有倾斜的折断刻线,刀片12使用市场上普通的壁纸刀片即可,造价低且易获得,使用一段时间后,刀片12的刀刃露出部分不再锋利,向刀壳11顶部方向推动滑帽15,刀片12随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甘薯苗收割刀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薯苗收割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割刀本体(10)、防割断弯钩(20)以及定位机构,割刀本体(10)包括刀壳(11)、装配在刀壳(11)内的刀片(12)、与刀片(12)连接的拨杆部以及固定在刀壳(11)尾部的挡帽(13),拨杆部包括卡接杆(14)以及与卡接杆(14)顶部固定连接的滑帽(15),滑帽(15)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刀片(12)的尾部开有连接孔,卡接杆(14)下部穿插在该连接孔中,刀壳(11)内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十字形内腔,十字形内腔包括水平方向的刀片腔(111)以及竖直方向的拨杆腔(112),刀片(12)位于刀片腔(111)中,且刀片腔(111)贯穿刀壳(11)的顶部,刀片(12)与刀壳(11)形成滑动配合,拨杆部的卡接杆(14)位于拨杆腔(112)中,且卡接杆(14)的中部设有一圈防脱凸台(141),十字形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定位突檐(113),定位突檐(113)的外侧壁呈波浪形,防脱凸台(141)位于定位突檐(113)的下方,且防脱凸台(141)的外径大于十字形内腔上端开口的最窄间距;防割断弯钩(20)的一端与刀壳(11)上端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固定连接,防割断弯钩(20)的另一端与刀壳(11)上部的左侧壁或右侧壁间形成进口部,在刀壳(1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开有与防隔断弯钩(20)中部相对的弧形缺口,刀片(12)在该弧形缺口处露出刀刃;刀壳(11)顶部的下方固定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宽度至少为10mm,定位机构与刀壳(11)固定连接,定位机构的底部与刀壳(11)的距离为20~2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薯苗收割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割刀本体(10)、防割断弯钩(20)以及定位机构,割刀本体(10)包括刀壳(11)、装配在刀壳(11)内的刀片(12)、与刀片(12)连接的拨杆部以及固定在刀壳(11)尾部的挡帽(13),拨杆部包括卡接杆(14)以及与卡接杆(14)顶部固定连接的滑帽(15),滑帽(15)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刀片(12)的尾部开有连接孔,卡接杆(14)下部穿插在该连接孔中,刀壳(11)内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十字形内腔,十字形内腔包括水平方向的刀片腔(111)以及竖直方向的拨杆腔(112),刀片(12)位于刀片腔(111)中,且刀片腔(111)贯穿刀壳(11)的顶部,刀片(12)与刀壳(11)形成滑动配合,拨杆部的卡接杆(14)位于拨杆腔(112)中,且卡接杆(14)的中部设有一圈防脱凸台(141),十字形内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定位突檐(113),定位突檐(113)的外侧壁呈波浪形,防脱凸台(141)位于定位突檐(113)的下方,且防脱凸台(141)的外径大于十字形内腔上端开口的最窄间距;防割断弯钩(20)的一端与刀壳(11)上端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固定连接,防割断弯钩(20)的另一端与刀壳(11)上部的左侧壁或右侧壁间形成进口部,在刀壳(1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开有与防隔断弯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山刘玉芹宋聚红田东良张淑青樊建英封志明毛利慧张丽英杨振宁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