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341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0: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光线准直模组与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光线视角切换模组设置在光线准直模组的出光侧,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第一导电膜、第二导电膜、扩散结构膜与电光材料,第一导电膜设置在靠近光线准直模组的一侧;第二导电膜与第一导电膜相对设置,且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之间具有间隙;扩散结构膜设置在间隙中,扩散结构膜的远离第一导电膜或远离第二导电膜的表面为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为凹透镜表面或凸透镜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结构;电光材料设置在间隙中,且设置在第一表面上。该显示系统中光学结构简单,且耗能较少,且无需增加光源的数量,就能实现防窥显示。

display system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display system. The display light module and light collimation angle switching module includes system, light angle switching module is arranged in the light side light collimating module, light angle switching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conductive film, conductive film second, diffusion membrane structure and electro-optic material, a first conductive film arranged on the side near the light collimating module;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film second the conductive film arranged relatively, with a gap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ductive film and a conductive film; diffusion structure film is arranged in the gap, away from a surface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film or away from the second conductive film diffusion membrane structure for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first surface is a concave lens surface or convex surface, the first surfa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arranged in sequence. Micro structure; electro-optic material is disposed in the gap,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rface. The display system has simple optical structure and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anti peeping display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needing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light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防窥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防窥显示系统,实现防窥显示的主要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是3M公司的防窥膜技术,其百叶窗结构的防窥膜,只有特定小角度范围的光可射出,观察者只能在正前方可以看清,大角度位置则观察不到;第二种是惠普在EliteBook1040和EliteBook840两款笔记本中采用的视角可切换技术,通过两侧LED单独关闭再结合逆棱镜不同曲率结构实现视角的变化,进而实现窄视角的防窥态与宽视角的非防窥态。上述的两种防窥显示系统中,第一种可以实现较佳效果,但仅供小角度范围使用,不能切换;第二种的光学系统比较复杂,并且,在广视角状态下视角左右不对称。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以简单且低能耗的方式实现防窥显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光线准直模组;光线视角切换模组,设置在上述光线准直模组的出光侧,上述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第一导电膜,设置在靠近上述光线准直模组的一侧;第二导电膜,与上述第一导电膜相对设置,且上述第一导电膜与上述第二导电膜之间具有间隙;扩散结构膜,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上述扩散结构膜的远离上述第一导电膜或远离上述第二导电膜的表面为第一表面,且上述第一表面为凹透镜表面或凸透镜表面,上述第一表面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结构;电光材料,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且设置在上述第一表面上。进一步地,上述显示系统还包括:配向层,设置在上述第一表面与上述电光材料之间。进一步地,上述扩散结构膜为UV树脂膜。进一步地,上述微结构沿上述扩散结构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包括曲线和/或直线。进一步地,上述电光材料为液晶。进一步地,上述光线准直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上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与上述光源相对设置,且上述导光板的第一导光表面包括非印刷式网点,上述第一导光表面与上述侧面垂直;棱镜膜,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第二导光表面上,上述第二导光表面与上述第一导光表面平行且相对设置,上述第一导电膜设置在上述棱镜膜的远离上述导光板的一侧。进一步地,上述棱镜膜为逆棱镜膜,上述逆棱镜膜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逆棱镜,上述逆棱镜的顶角朝向上述第二导光表面。进一步地,各上述逆棱镜的垂直于上述第一导光表面(70)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且上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90°-α、45°+0.5×α与45°+0.5×α,且90°-α的角为一个底角,α为上述导光板的出射光线与上述第二导光表面之间的夹角,且10°≤α≤20°。进一步地,上述光线准直模组还包括:反射膜,设置在上述第一导光表面上。进一步地,上述光线准直模组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导光板与上述棱镜膜之间的扩散膜,上述棱镜膜包括:第一正棱镜膜,设置在上述扩散膜的远离上述导光板的一侧,上述第一正棱镜膜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正棱镜;第二正棱镜膜,设置在上述第一正棱镜膜的远离上述扩散膜的一侧,且上述第二正棱镜膜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正棱镜,各上述正棱镜设置在上述第一正棱镜膜的远离上述棱镜膜的一侧,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二方向垂直,且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均与上述第一导光表面平行。进一步地,上述光线准直模组还包括:百叶窗膜,设置在上述棱镜膜的远离上述导光板的表面上,所百叶窗膜包括交替设置的遮光部与透光部。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该显示系统中包括光线准直模组与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光线准直模组发出大部分为准直状态的光,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则主要用于将显示系统在宽视角以及窄视角之间切换,进而实现防窥模式与非防窥模式。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两个导电膜,且两个导电膜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扩散结构膜以及电光材料,扩散结构膜的折射率为n1,电光材料的折射率为n2或n3,且n2或n3中的一个与n1相等。在两个导电膜上施加电压,电光材料的折射率会发生变化,由n2变为n3,或者由n3变为n2。当折射率n1=n2时,该切换模组等于高透明薄膜,遵循光线准直系统的出光分布;当折射率n1≠n3时,光线准直模组的出射光会经过扩散结构膜进行散射与扩散,光线视角变大。其中Δn(n1-n3绝对值)越大,光线视角扩散的越大,效果越明显。上述的显示系统中光学结构简单,且耗能较少,且无需增加光源的数量,就能实现防窥显示。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光线视角切换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光线准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光线准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3中的第二正棱镜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光源;2、反射膜;3、导光板;4、扩散膜;5、棱镜膜;6、第一导电膜;7、扩散结构膜;8、电光材料;9、第二导电膜;31、侧面;32、第一导光表面;33、第二导光表面;50、逆棱镜;51、第一正棱镜膜;52、第二正棱镜膜;70、第一表面;521、第二基底;522、第二正棱镜层。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显示系统无法采用简单的光学结构以低能耗的方式实现防窥切换显示,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系统。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光线准直模组与线视角切换模组;其中,线视角切换模组设置在上述光线准直模组的出光侧,如图1所示,上述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第一导电膜6、第二导电膜9、扩散结构膜7以及电光材料8,第一导电膜6设置在靠近上述光线准直模组的一侧;第二导电膜9与上述第一导电膜6相对设置,且上述第一导电膜6与上述第二导电膜9之间具有间隙;扩散结构膜7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上述扩散结构膜7的远离上述第一导电膜6或远离上述第二导电膜9的表面为第一表面70,且上述第一表面70为凹透镜表面或者凸透镜表面,上述第一表面70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结构;电光材料8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且设置在上述第一表面70上。该显示系统中包括光线准直模组与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如图2所示,光线准直模组发出大部分为准直状态的光,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则主要用于将显示系统在宽视角以及窄视角之间切换,进而实现防窥模式与非防窥模式。上述的扩散结构膜只要设置在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之间的间隙中即可,具体其可以与第一导电膜接触设置,也可以与第二导电膜接触设置,当其与第一导电膜接触设置时,电光材料设置在第二导电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当其与第二导电膜接触设置时,电光材料设置在第一导电膜与第一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两个导电膜,且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显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包括:光线准直模组;光线视角切换模组,设置在所述光线准直模组的出光侧,所述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第一导电膜(6),设置在靠近所述光线准直模组的一侧;第二导电膜(9),与所述第一导电膜(6)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膜(6)与所述第二导电膜(9)之间具有间隙;扩散结构膜(7),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扩散结构膜(7)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膜(6)或远离所述第二导电膜(9)的表面为第一表面(70),且所述第一表面(70)为凹透镜表面或凸透镜表面,所述第一表面(70)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结构;以及电光材料(8),设置在所述间隙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包括:光线准直模组;光线视角切换模组,设置在所述光线准直模组的出光侧,所述光线视角切换模组包括:第一导电膜(6),设置在靠近所述光线准直模组的一侧;第二导电膜(9),与所述第一导电膜(6)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膜(6)与所述第二导电膜(9)之间具有间隙;扩散结构膜(7),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扩散结构膜(7)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膜(6)或远离所述第二导电膜(9)的表面为第一表面(70),且所述第一表面(70)为凹透镜表面或凸透镜表面,所述第一表面(70)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结构;以及电光材料(8),设置在所述间隙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还包括:配向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与所述电光材料(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膜(7)为UV树脂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沿所述扩散结构膜(7)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包括曲线和/或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材料(8)为液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准直模组包括:光源(1);导光板(3),所述导光板(3)的一个侧面(31)与所述光源(1)相对设置,且所述导光板(3)的第一导光表面(32)包括非印刷式网点,所述第一导光表面(32)与所述侧面(31)垂直;以及棱镜膜(5),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的第二导光表面(33)上,所述第二导光表面(33)与所述第一导光表面(32)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电膜(6)设置在所述棱镜膜(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敏吕志平王祖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