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光焊接滤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10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1 22:31
自动变光焊接滤镜,包括电路板、电池、外调旋钮,所述电池设置在电路板内部,所述外调旋钮设置在电路板外部,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R17、电容C1-C25、光敏管D1-D2、三极管Q1、MOS管Q2、二极管Q3-Q10、可调电位器RV1-RV2、运算放大器U1和U5、电压反向器U2、集成块U3-U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节7号电池供电,电池容量更大,成本更低,而且当电池电量过低时,可以更换电池;外调旋钮的设计可以对灵敏度和延迟时间的调节,根据实际焊接需要进行选择;电路结构简单,电路板尺寸较小,在生产中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utomatic dimming welding filter

Auto darkening welding filter, which comprises a circuit board, a battery, external knob, the battery is arranged in the circuit board, the external transfer knob is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the circuit board includes a resistor R1-R17 and a capacitor C1-C25, a photosensitive tube D1-D2, a triode Q1, MOS tube Q2, diodes Q3-Q10, adjustable potentiometer RV1-RV2 U5, U1,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voltage inverter, U2 integrated block U3-U4.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wo No. 7 batteries, battery capacity, lower cost, and when the battery power is low, you can replace the battery; design knob can be adjusted to transfer sensitivity and delay ti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elding needs to be selected; the circuit structure is simple, small size of the circuit boar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电子
,具体为自动变光焊接滤镜
技术介绍
自动变光焊接滤镜运用光电感应原理,在接收电弧光的瞬间使液晶由亮态变为暗态,焊接结束后自动由暗态转换为亮态,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和脸部皮肤免受弧光飞溅和红外线/紫外线的有害辐射。传统自动变光焊接滤镜结构复杂,电池容量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的自动变光焊接滤镜。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自动变光焊接滤镜,包括电路板、电池、外调旋钮,所述电池设置在电路板内部,所述外调旋钮设置在电路板外部,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R17、电容C1-C25、光敏管D1-D2、三极管Q1、MOS管Q2、二极管Q3-Q10、可调电位器RV1-RV2、运算放大器U1和U5、电压反向器U2、集成块U3-U4;所述光敏管D1和光敏管D2并联,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15,电阻R15另一端接电容C24,电容C24另一端接电阻R16和电容C23,电阻R16另一端接地,电容C23另一端接二极管Q10的三脚、运算放大器U5的二脚、电阻R14,二极管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变光焊接滤镜,包括电路板、电池、外调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置在电路板内部,所述外调旋钮设置在电路板外部,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R17、电容C1‑C25、光敏管D1‑D2、三极管Q1、MOS管Q2、二极管Q3‑Q10、可调电位器RV1‑RV2、运算放大器U1和U5、电压反向器U2、集成块U3‑U4,所述光敏管D1和光敏管D2并联,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15,电阻R15另一端接电容C24,电容C24另一端接电阻R16和电容C23,电阻R16另一端接地,电容C23另一端接二极管Q10的三脚、运算放大器U5的二脚、电阻R14,二极管Q10的二脚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1的一端接VC...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变光焊接滤镜,包括电路板、电池、外调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置在电路板内部,所述外调旋钮设置在电路板外部,所述电路板包括电阻R1-R17、电容C1-C25、光敏管D1-D2、三极管Q1、MOS管Q2、二极管Q3-Q10、可调电位器RV1-RV2、运算放大器U1和U5、电压反向器U2、集成块U3-U4,所述光敏管D1和光敏管D2并联,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15,电阻R15另一端接电容C24,电容C24另一端接电阻R16和电容C23,电阻R16另一端接地,电容C23另一端接二极管Q10的三脚、运算放大器U5的二脚、电阻R14,二极管Q10的二脚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1的一端接VCC,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5的三脚、电容C19、电阻R13,电阻R13与电容C19并联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四脚接地,八脚接VCC,一脚接六脚,五脚接电阻R12、电容C26、可调电位器RV1的二脚,七脚接电阻R9以及二极管Q7的二脚,电阻R10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可调电位器RV1的一脚,电容C26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可调电位器RV1的二脚以及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接VCC;所述可调电位器RV2的三脚、二极管Q7的三脚、电容C15接集成块U4的八脚和九脚,电容C15另一端接地,电阻R7、电容C11、电容C13、电容C16、电容C18、电容C21的一端与集成块U4的第一脚、第二脚、第四脚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22的一端、集成块U4第五脚、第六脚相连,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7、电容C20的一端与集成块U4的第三脚、二极管Q9第二脚相连,电容C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Q3第二脚、二极管Q5第一脚相连,电容C1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Q5第二脚、二极管Q6第一脚相连,电容C1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Q6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欧斯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