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29207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液杯装置,包括杯体、杯中杆、管道及连接块,杯体设有注液腔及连通注液腔的注液通道,注液腔内设有内管,内管的下端靠近注液腔的内底部且内管的上端与连接块连通,连接块与管道的一端连通,管道的另一端与注液嘴连通;杯中杆内部设有通道,下端设有堵头,且杯中杆呈滑动设置,杯中杆滑到第一位置时,堵头封堵于内管的上端,以使通道的出口通过连接块与管道连通;杯中杆滑到第二位置时,堵头离开内管的上端,以使内管通过连接块与管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注液杯装置抽真空与注液在同一工位完成,有效提高注液效率,并且注液彻底,避免残液在注液口滴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液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与注液在同一工位完成,有效提高注液效率的注液杯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在生产中需要将电池液注射到电芯中,现有的锂电池一般采用手动注液或者自动注液两种方式;而自动注液方式中,通常又需要在注液前对电池壳体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工序是通过管道连接抽真空泵,利用抽真空泵对电池的周围的密封空间及电池内部进行抽气,以达到真空的目的,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注液工序;但是,由于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种抽真空的方式抽真空速度较慢,抽完真空后才能对注液杯内进行注液,因此,整个注液过程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体;另外,这种在真空环境中注液的方式也很难保证注液杯内的电池液完全进入电池壳体内,而不残留在注液杯或注液嘴内,残留部分便会发生滴漏的现像,注液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真空与注液在同一工位完成,有效提高注液效率的注液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液杯装置包括杯体、杯中杆、管道、连接块,所述杯体设有注液腔及连通所述注液腔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腔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下端靠近所述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液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液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中杆、管道及连接块,所述杯体设有注液腔及连通所述注液腔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腔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下端靠近所述注液腔的内底部且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块连通,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注液嘴连通;所述杯中杆内部设有通道,下端设有堵头,且所述杯中杆呈滑动设置,所述杯中杆滑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堵头封堵于所述内管的上端,以使所述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杯中杆滑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堵头离开所述内管的上端,以使所述内管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液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中杆、管道及连接块,所述杯体设有注液腔及连通所述注液腔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腔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下端靠近所述注液腔的内底部且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块连通,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注液嘴连通;所述杯中杆内部设有通道,下端设有堵头,且所述杯中杆呈滑动设置,所述杯中杆滑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堵头封堵于所述内管的上端,以使所述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杯中杆滑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堵头离开所述内管的上端,以使所述内管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上部设有杯顶盖,所述连接块及杯中杆设置于所述杯顶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淞袁小东严植攀刘红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