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2556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包含流道组件与盖体。流道组件包含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设有入水口与出水口,第二板体设有流道,其中入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连接于流道。盖体连接于第一板体,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对应于入水口与出水口,第一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二凹槽。

Water cooling type radi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cooled radiator, which comprises a flow passage component and a cover body. The flow passage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plate body and a second plate body, wherein the first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and the second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low passage, wherein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water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low passage. The cover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late body has a first opening and a second opening, the first opening corresponding to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and a second opening,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first open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second opening peripheral ring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groo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式散热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脑在运作时,许多内部组件会产生大量热能,因此良好的散热系统是决定电脑运作效能以及可靠度的一大关键因素。在所有会发热的组件当中,一般以工作负荷最高的中央处理器(CPU)以及绘图芯片处理器(GPU)等二者的散热问题最为棘手。尤其当前各类电脑游戏的画面愈来愈细腻,电脑辅助绘图软件的功能也日趋强大,这类软件在运作时往往会让中央处理器以及绘图芯片处理器处于高负荷状态,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热能产生,这些热能若不能有效地散去,轻则导致中央处理器或绘图芯片处理器的效能下降,严重时更可能造成中央处理器或绘图芯片处理器的损坏或者使用寿命大幅降低。传统散热方式大多是采用散热鳍片加上风扇所构成的强制气冷装置,然而处理器产生的热传导到散热鳍片后只能通过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式来强制逸散,但受限于空气本身的热传导性质差,因此强制气冷本身仍有其极限。针对服务器、高画质3D游戏、电脑辅助绘图等工作负荷较高的工作环境,使用水冷式散热装置可让处理器的效能不会受限于散热能力。水冷式散热装置固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然而在封闭的机壳中,冷却水外泄不易被外界察觉,倘若有漏水现象发生,恐将导致机壳内的其它组件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包含流道组件以及盖体。流道组件包含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设有入水口与出水口,该第二板体设有流道,该入水口与该出水口分别连接于该流道。盖体连接于该第一板体,该盖体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分别对应于该入水口与该出水口,该第一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二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二凹槽。本技术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在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因漏水而导致周遭的电子组件发生故障。关于本技术涉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它的优点与功效,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冷式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冷式散热装置的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冷式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水冷式散热装置移除盖体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水冷式散热装置的爆炸图、组合图、俯视图以及移除盖体后的俯视图,其绘出水冷式散热装置1,包含流道组件11以及盖体12。流道组件11可区分为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其中第一板体111具有第一表面111a,第二板体112具有第二表面112a,流道113设置于第二板体112且位于第一表面111a与第二表面112a之间。此外,流道组件11的第一板体111的第一表面111a开设有入水口1111与出水口1112,且入水口1111与出水口1112分别连通于流道113。盖体12设置于流道组件11的第一板体111的第一表面111a上,其具有第一开口121与第二开口122,第一开口121对应入水口1111,第二开口122对应出水口1112。当本技术的水冷式散热装置1在使用时,先将冷却水流管路组装于盖体12的第一开口121以及第二开口122,当冷却水泵运转时,冷却水便会经由第一开口121送入流道组件11的入水口1111,流经流道113之后,再从流道组件11的出水口1112以及第二开口122离开水冷式散热装置1而回到冷却水泵,如此反复循环。位于盖体12的第一开口121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一凹槽123,第二开口122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二凹槽124。由于外部的冷却水管衔接于盖体12的第一开口121与第二开口122而连通于流道组件11的入水口1111与出水口1112,通过在盖体12的第一开口121与第二开口122的周围分别设置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当漏水情况发生时,漏出的水会先蓄积在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中,而不会流到水冷式散热装置1的周围,避免外漏的水滴落到周遭的电子组件上而造成电子组件故障。在一实施例中,盖体12的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之间还可以通过第三凹槽125而相互连通,如图1所示。水冷式散热装置1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漏液侦测器13,其恰可放置在由第一凹槽123、第二凹槽124与第三凹槽125所构成的空间中。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二者之间是通过第三凹槽125相互连通,因此无论漏水是发生在第一开口121(入水口1111)处或者是第二开口122处(出水口1112),均可以被漏液侦测器13所侦测,亦即漏液侦测器13的漏液侦测点131只要设置于第一凹槽处123或者第二凹槽124处即可。当然,为了更加确保漏液能更加实时与准确地被侦测,也可以在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中均设置有漏液侦测点131。图中的漏液侦测器13的外观结构仅为例示,倘若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之间是彼此独立而没有通过第三凹槽125相互连通,则可以在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中各设置一个漏液侦测器,此时漏液侦测器的形状可以是呈环形而可放置于同样呈环形的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中。此外,漏液侦测器也并非一定要和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的形状相匹配,只要可以设置于第一凹槽123与第二凹槽124中即可。在一实施例中,水冷式散热装置1还包含导热组件14,且流道组件11的第一板体111的第一表面111a在靠近边缘处还开设有连通于流道113的第一穿孔111b。导热组件14包含密封片141与延伸部142,密封片141设置于第一表面111a且密封第一穿孔111b(例如可在密封片141与第一穿孔111b之间设置O型环)。本实施例的导热组件14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例如铜、铝、铜合金或铝合金等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质。导热组件14的延伸部142包含第一部份142a与第二部分142b,其中第一部分142a连接于密封片141的表面,第二部分142b则延伸出流道组件11的外周缘,而可以与位于水冷式散热装置1周边的电子组件进行热接触。举例来说,位于水冷式散热装置1周边的电子组件可以是扩充模块,此时延伸部142的第二部分142b可以设计成长条状而可以与同样呈长条状的扩充模块相接触。如此一来,扩充模块工作时所产生的热可经由延伸部142的第二部分142b传导至第一部份142a再进一步传导至密封片141。由于密封片141和连通于流道113的第一穿孔111b相接触,因此可以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进而将扩充模块所产生的热通过冷却水的循环而带走,达到对扩充模块散热的功效。因此,密封片141除了提供密封功能,也可以作为散热鳍片,而提供散热功能。其中,扩充模块可为一般内存模块或M.2储存装置,本申请不以此为限。延伸部142的第二部分142b的形状并非一定要是呈长条状,主要取决于位于水冷式散热装置1周边的电子组件上的发热部位的分布(通常是芯片位置的分布)。以前述内存模块为例,倘若内存模块上的内存芯片的分布并非呈长条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冷式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组件,包含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有入水口与出水口,所述第二板体设有流道,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连接于所述流道;以及盖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对应于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二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组件,包含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有入水口与出水口,所述第二板体设有流道,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连接于所述流道;以及盖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对应于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缘环设有第二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散热装置还包含漏液侦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散热装置还包含导热组件,所述第一板体设有连通于所述流道的第一穿孔,所述导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禹澂高禾睿锺明宏高振洲陈宏明叶宜逞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