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益顺专利>正文

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218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至少包含两个侧片互相对应连接形成一具一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设有一连通部用以一绳索进出该壳体,该壳体内部至少包含一抵接部、一可转动凸轮、一第一弹性体、一可转动启动部及一第二弹性体,该抵接部固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中段部位,该可转动凸轮对应该抵接部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该可转动凸轮具有一啮合表面及一第一衔接部,该第一弹性体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凸轮之间,该可转动启动部对应该可转动凸轮一端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一端,该可转动启动部一端设有一第二衔接部对应该第一衔接部,该第二弹性体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之间。

A device that locks and releases a rope without using a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which can lock the switch to the instant and releasing a rop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ide plates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shell with an inner space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used in a rope out of the shell, the shell at least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a a rotatable cam, a first elastic body and a rotatable starting part and a second elastic body, the connecting part is fixedly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ece, a rotatable cam to the abutting part is pivoted on on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plate, rotating wheel has a convex surface and a first meshing the joining part, between the first elastic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and the rotatable cam,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able cam should start at one end is pivoted on on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of one end of the piece, starting at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elastic bod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ide piece and the rotatable start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
本技术是与抓住一绳子的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
技术介绍
常用一帆船的抓住一绳子装置,一种是简单抓住一绳子的凸轮系绳栓(CamCleat),另一种是一绳子在仍然持有负载时,允许该绳子被释放的离合装置(Clutch),前述的凸轮系绳栓(CamCleat)只有一端固定,其寿命小及夹持力小,前述的离合装置(Clutch)设有一手把,扳动该手把的操作幅度约180度,使用上较不方便。常用升举一物品的装置大都利用一绳子穿置于定滑轮或定滑轮组合动滑轮的方式来升举一物品,进一步更装配卡止该绳子的结构,用以达成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功效,如美国专利US6,685,171,其装配有一滑轮,利用一可转动棘爪(rotablepawl)及一啮合面,用以升举一物品时可即时锁住该绳子的功效,而利用一自该棘爪朝外延伸适当长度的臂(arm),当偏向摆动该绳子施力予该臂时,达成下降一物品时可即时锁住该绳子的功效,然而在下降一物品(释放一绳子)时,该棘爪会有趋近该啮合面的情形,换言之,释放一绳子的过程会发生不平顺的现象。常用用来锁住一绳子或束缚一拉紧绳子的辅助工具,如美国专利US7,428,769及US8,141,212,其一壳体外侧面形成有一V形槽,该V形槽内壁具有复数个平行排列的斜向山脊,当一受有张力(拉紧)的绳子穿入及穿出该壳体时,外露的绳子可以塞入卡接于该V形槽,达成束缚该绳子的功效,这样的结构是可以快速地及容易地束缚一拉紧的绳子,但不能束缚太大张力的绳子,再者,有时候绳子被固定后会滑脱出该V形槽,例如它会发生的情形是,一货车上的一货物以一绳子被前述工具辅助捆绑,在该货车行进时,该货物被震动而会导致该绳子松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可以平顺地及安全地升举及释放一重物。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有较佳功效来维持锁住绳子状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可用来拉紧一绳子。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至少包含两个侧片互相对应连接形成一具一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设有一连通部用以一绳索进出该壳体,该壳体内部至少包含一抵接部、一可转动凸轮、一第一弹性体、一可转动启动部及一第二弹性体,该抵接部固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中段部位,该可转动凸轮对应该抵接部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该可转动凸轮具有一啮合表面及一第一衔接部,该啮合表面间隔地对应该抵接部而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该第一衔接部设于该可转动凸轮一端;该第一弹性体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凸轮之间,用以使该啮合表面朝该抵接部方向趋近摆动;该可转动启动部对应该可转动凸轮一端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一端而在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之间摆动,该可转动启动部一端设有一第二衔接部对应该第一衔接部,该第二弹性体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之间,用以使该可转动启动部朝该抵接部方向摆动,其中,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定位如下:(1)在该可转动凸轮受一第一外力驱动时,使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啮合表面位于该第一位置,用以介于该啮合表面与该抵接部之间的空间能让该绳索穿置于该空间及自由移动;(2)在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不受外力时,该第一弹性体使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朝该抵接部方向趋近摆动,使得该啮合表面位于该第二位置,用以该啮合表面及该抵接部夹持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但允许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单方向滑动;(3)在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受一第二外力时,使得该绳索驱动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及驱动该可转动启动部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可转动启动部的该第二衔接部衔接该可转动凸轮的该第一衔接部,用以介于该啮合表面与该抵接部之间的空间能让该绳索自由移动。更进一步地,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定位的(1)更包含该可转动凸轮的该第一衔接部衔接该可转动启动部的该第二衔接部进而驱动该可转动启动部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可转动启动部位于该第三位置;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定位的(2)更包含该第二弹性体使该可转动启动部朝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可转动启动部位于该第四位置;该抵接部由至少一棘齿形成、该啮合表面由至少一棘齿形成或该抵接部及该啮合表面分别由至少一棘齿形成。更进一步地,该可转动凸轮偏心枢接、该可转动启动部偏心枢接或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分别偏心枢接。更进一步地,该第一衔接部设为一凹槽,该第二衔接部由该可转动启动部一端朝外延伸一U形块体所形成。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弹性体设为一扭力弹簧,该第二弹性体设为一扭力弹簧。更进一步地,该连通部由设于该壳体的两个开口所形成。更进一步地,该可转动凸轮朝外延伸一凸杆。更进一步地,该凸杆穿套并外露于一设于其中一侧片的长弧形开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可以平顺地及安全地升举及释放一重物,其有较佳功效来维持锁住绳子状态或用来拉紧一绳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拆卸一侧片后,一啮合表面位于一第一位置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拆卸该侧片后,一啮合表面位于一第二位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拆卸该侧片后,一可转动启动部被一绳子施力而摆动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使用一扁平的绳子或带子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4另一种使用方式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二)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二)拆卸一侧片后,一啮合表面位于一第二位置的正视图。附图标记11:侧片;12:壳体;13:抵接部;14:可转动凸轮;15:第一弹性体;16:可转动启动部;17:第二弹性体;18:坐部;100:绳索;111:长弧形开孔;22、24:开口;42:啮合表面;44:第一衔接部;46:凸杆;48:凸片;62:第二衔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兹举本技术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所揭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至少包含两个侧片11互相对应连接形成一具一内部空间的壳体12,该壳体12至少包含两个开口22、24用以一绳索100进出该壳体12,该壳体12至少包含一抵接部13、一可转动凸轮14、一第一弹性体15、一可转动启动部16及一第二弹性体17。该抵接部13固设于其中一侧片11内侧面中段部位,其中该抵接部13可以设为一粗糙面,该抵接部13也可以由至少一棘齿所形成,用以该抵接部13更具有挡止的摩擦力。该可转动凸轮(Cam)14对应该抵接部13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11内侧面,其具有一啮合表面42及一第一衔接部44,该啮合表面42间隔地对应该抵接部13而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该第一衔接部44设于该可转动凸轮14一端;其中,由于该可转动凸轮14以偏心方式枢接于该侧片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两个侧片互相对应连接形成一具一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至少包含一连通部用以一绳索进出该壳体,该壳体至少包含:一抵接部,其固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中段部位;一可转动凸轮,其对应该抵接部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其具有一啮合表面及一第一衔接部,该啮合表面间隔地对应该抵接部而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该第一衔接部设于该可转动凸轮一端;一第一弹性体,其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凸轮之间,用以使该啮合表面朝该抵接部方向趋近摆动;一可转动启动部,其对应该可转动凸轮一端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一端而在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之间摆动,该可转动启动部一端设有一第二衔接部对应该第一衔接部;一第二弹性体,其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之间,用以使该可转动启动部朝该抵接部方向摆动,其中,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定位如下:(1)在该可转动凸轮受一第一外力驱动时,使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啮合表面位于该第一位置,用以介于该啮合表面与该抵接部之间的空间能让该绳索穿置于该空间及自由移动;(2)在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不受外力时,该第一弹性体使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朝该抵接部方向趋近摆动,使得该啮合表面位于该第二位置,用以该啮合表面及该抵接部夹持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但允许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单方向滑动;(3)在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受一第二外力时,使得该绳索驱动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及驱动该可转动启动部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可转动启动部的该第二衔接部衔接该可转动凸轮的该第一衔接部,用以介于该啮合表面与该抵接部之间的空间能让该绳索自由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6 TW 1042183591.一种不用按开关可即时锁住及释放一绳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两个侧片互相对应连接形成一具一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至少包含一连通部用以一绳索进出该壳体,该壳体至少包含:一抵接部,其固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中段部位;一可转动凸轮,其对应该抵接部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其具有一啮合表面及一第一衔接部,该啮合表面间隔地对应该抵接部而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该第一衔接部设于该可转动凸轮一端;一第一弹性体,其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凸轮之间,用以使该啮合表面朝该抵接部方向趋近摆动;一可转动启动部,其对应该可转动凸轮一端而枢设于其中一侧片内侧面一端而在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之间摆动,该可转动启动部一端设有一第二衔接部对应该第一衔接部;一第二弹性体,其设于该侧片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之间,用以使该可转动启动部朝该抵接部方向摆动,其中,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定位如下:(1)在该可转动凸轮受一第一外力驱动时,使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啮合表面位于该第一位置,用以介于该啮合表面与该抵接部之间的空间能让该绳索穿置于该空间及自由移动;(2)在该可转动凸轮及该可转动启动部不受外力时,该第一弹性体使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朝该抵接部方向趋近摆动,使得该啮合表面位于该第二位置,用以该啮合表面及该抵接部夹持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但允许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单方向滑动;(3)在位于该空间的该绳索受一第二外力时,使得该绳索驱动该可转动凸轮的该啮合表面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及驱动该可转动启动部相反该抵接部方向摆动,使得该可转动启动部的该第二衔接部衔接该可转动凸轮的该第一衔接部,用以介于该啮合表面与该抵接部之间的空间能让该绳索自由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益顺
申请(专利权)人:施益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