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光喜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034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8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包括船体与甲板,在船体的后半部中间设有一凸出的中空舱体;在中空舱体的两侧还各对称设有一凸台,凸台的内侧面与中空舱体之间形成输送垃圾的流道,在流道末端设有收集垃圾的网袋;在船体上端还左右对称设有两块垂直于水面的挡板,挡板均朝着斜向前方向设置,挡板通过第一转轴与船体铰接,挡板斜向前延伸且挡板的末端与河岸相抵。使用时只需将浮船固定置于河道中间位置,并使挡板的末端与河岸相抵,然后在船体内放置石头等重物,使甲板及部分挡板沉于水面以下;最后等待水流将漂浮的垃圾经两个流道冲入网袋内,待到网袋装满后更换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浮船收集垃圾时完全依靠水流的漂移,无需人工过多干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河流、河道上水面垃圾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更有些不文明的行为导致垃圾乱丢乱弃,或是一些生活垃圾随污水流入河道,造成河道上的垃圾日益增多,其中有些包装袋、饮料瓶等杂物漂浮于水面,不仅不美观,还给河水造成污染。为了解决河道水面垃圾的问题,通常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即工人定期驾驶小船,通过长杆网兜来捞取水面的垃圾,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浪费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打捞效率低、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可放置于河道的固定位置并自动收集水面漂浮垃圾的收集浮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包括船体与设置在船体最上端的甲板,在船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凸出于甲板的中空舱体,在沿船体的宽度方向,中空舱体是设置在船体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中空舱体横截面整体呈楔形,其宽度是由后到前逐渐减小,中空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舱盖;在中空舱体的两侧还各对称设有一凸台,凸台包括与中空舱体相对的内侧面与朝向船体前方设置的前端面,凸台的内侧面与前端面均垂直于甲板且两个面均设置在甲板内的区域,凸台的内侧面与中空舱体之间形成输送垃圾的流道,在流道末端设有收集垃圾的网袋;由后向前、且由船体内向船体外部方向凸台的前端面相对于沿长度方向的船体的中线斜向前倾斜设置,在船体上端还左右对称设有两块垂直于水面的用以拦截垃圾的挡板,挡板均朝着斜向前方向设置,在凸台的内侧面与前端面的交汇处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的挡板通过第一转轴与船体铰接,且挡板的始端抵靠在凸台的前端面上,船体的底部通过拉绳连接有船桩或锚。为防止挡板末端下沉,使挡板各处尽量保持水平,作为优选,在挡板的靠近挡板末端的部位固定设有浮子。浮子可通过铆钉铆于挡板下端。为了加快垃圾收集,使垃圾尽快通过流道流入网袋内,作为优选,在挡板的末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共同绕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将挡板包覆于其中,第一转轴的下端与设置在船体内的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为使网袋入口保持撑开状态,作为优选,在网袋的入口处设有环形圈,环形圈挂在流道末端的挂钩上。为使浮船的收集符合各种河道的需要,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为可伸缩式挡板。挡板由多块小挡板顺次套接而成,使用时,可将其拉伸并使挡板末端抵触到河岸即可。其类似于三脚架的伸缩,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同样,为使网袋内部保持撑起的状态,方便垃圾进入网袋,作为优选,在凸台与中空舱体之间设有搭板,在搭板上沿流道设置的方向延伸出一个挑杆,所述的挑杆伸入网袋内将网袋撑起。作为优选,所述的流道由前往后形成逐渐走低的坡度。作为优选,中空舱体与凸台的高度相同,且中空舱体或凸台的高度为25~40cm,挡板的高度为15~25cm。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简单,可较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使用时,只需将浮船置于河道中间位置,船头朝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将船体固定于所处位置,转动挡板使挡板张开,并使挡板的末端与河岸相抵,这样可防止垃圾越过浮船,而河道的始端抵靠在凸台的前端面上,又使得挡板张开的角度受到限制,防止其张开角度过大导致拦截失效,在流道的末端挂有网袋;然后打开舱盖,在船体内放置石头等重物,使甲板及部分挡板沉于水面以下;最后等待水流将漂浮的垃圾经两个流道冲入网袋内,待到网袋装满后再行更换即可。整个收集过程完全依靠水流的漂移,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为了加速收集,在挡板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在两个转轴上共同绕有传动带,其中一个转轴连接电机,开启电机,使第一转轴带动传送带转动,当垃圾触及到传送带时,传动带会将其带入至流道内从而加速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浮船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首先定义本技术在描述位置关系时涉及的方向,前方为船头及船头前方所处的位置,后方为船尾及船尾后方所处的区域。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如图1~3所示,包括船体1与设置在船体1最上端的甲板2,在船体1的后半部设有一凸出于甲板的中空舱体3,在沿船体1的宽度方向,中空舱体3是设置在船体后半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中空舱体3横截面整体呈楔形,其宽度是由后到前逐渐减小;中空舱体3的上端面上设有舱盖4。在中空舱体3的两侧还各对称设有一凸台5,中空舱体3与凸台5的高度相同,且中空舱体3或凸台5凸出于甲板2的高度为30cm;凸台5包括与中空舱体相对的内侧面6与朝向船体前方设置的前端面7,凸台5的内侧面6与前端面7均垂直于甲板2且两个面均设置在甲板2内的区域,凸台5的内侧面6与中空舱体3之间形成输送垃圾的流道8,如图2所示,所述的流道8由前往后形成逐渐走低的坡度,在流道8末端设有收集垃圾的网袋9;具体的说,在网袋9的入口处设有环形圈10,环形圈10挂在流道末端两侧的挂钩11上,在凸台5与中空舱体3之间设有搭板12,在搭板12上沿流道设置的方向延伸出一个挑杆13,所述的挑杆13伸入网袋9内将网袋9撑起。如图1所示,由后向前、且由船体1内向船体1外部方向凸台5的前端面7相对于沿长度方向的船体的中线14斜向前倾斜设置,在船体1上端还左右对称设有两块垂直于水面的用以拦截垃圾的挡板15,挡板15为可伸缩式挡板,可根据河道的宽度进行调节,挡板15的高度为15~25cm,挡板15均朝着斜向前方向设置,在凸台的内侧面6与前端面7的交汇处设有第一转轴16,所述的挡板15通过第一转轴16与船体1铰接,且挡板15的始端部分抵靠在凸台的前端面7上,挡板15斜向前延伸且挡板15的末端与河岸17相抵,在挡板15的靠近挡板末端的部位固定设有浮子23,船体1的底部通过拉绳18连接有船桩19。在挡板15的末端设有第二转轴20,第一转轴16与第二转轴20共同绕有传送带21,所述的传送带21将挡板15包覆于其中,第一转轴16的下端穿过甲板2并与设置在船体1内的电机22的输出轴相连。使用时,如图1、2所示,将浮船置于河道中间,并使船头27的朝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在河底24打上船桩19以将船体1固定,挡板15始端通过第一转轴16与船体铰接,转动挡板15使挡板张开,使挡板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包括船体与设置在船体最上端的甲板,其特征是:在船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凸出于甲板的中空舱体,在沿船体的宽度方向,中空舱体是设置在船体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中空舱体横截面整体呈楔形,其宽度是由后到前逐渐减小,中空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舱盖;在中空舱体的两侧还各对称设有一凸台,凸台包括与中空舱体相对的内侧面与朝向船体前方设置的前端面,凸台的内侧面与前端面均垂直于甲板且两个面均设置在甲板内的区域,凸台的内侧面与中空舱体之间形成输送垃圾的流道,在流道末端设有收集垃圾的网袋;由后向前、且由船体内向船体外部方向凸台的前端面相对于沿长度方向的船体的中线斜向前倾斜设置,在船体上端还左右对称设有两块垂直于水面的用以拦截垃圾的挡板,挡板均朝着斜向前方向设置,在凸台的内侧面与前端面的交汇处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的挡板通过第一转轴与船体铰接,且挡板的始端抵靠在凸台的前端面上,船体的底部通过拉绳连接有船桩或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包括船体与设置在船体最上端的甲板,其特征是:
在船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凸出于甲板的中空舱体,在沿船体的宽度方向,中
空舱体是设置在船体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中空舱体横截面整体呈楔形,其
宽度是由后到前逐渐减小,中空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舱盖;在中空舱体的
两侧还各对称设有一凸台,凸台包括与中空舱体相对的内侧面与朝向船体
前方设置的前端面,凸台的内侧面与前端面均垂直于甲板且两个面均设置
在甲板内的区域,凸台的内侧面与中空舱体之间形成输送垃圾的流道,在
流道末端设有收集垃圾的网袋;由后向前、且由船体内向船体外部方向凸
台的前端面相对于沿长度方向的船体的中线斜向前倾斜设置,在船体上端
还左右对称设有两块垂直于水面的用以拦截垃圾的挡板,挡板均朝着斜向
前方向设置,在凸台的内侧面与前端面的交汇处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的挡
板通过第一转轴与船体铰接,且挡板的始端抵靠在凸台的前端面上,船体
的底部通过拉绳连接有船桩或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收集浮船,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光喜
申请(专利权)人:沈光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