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02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8 13:04
公开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该结构的阴极基体用于在热辐射作用下发射电子,阴极基体内部固接热子组件,热子组件用于向阴极基体提供热辐射;第一杯形件、第二杯形件和第三杯形件具有宽段和直径比宽段小的窄段;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分别固接在第一杯形件和第三杯形件宽段的内壁上;阴极基体固接在的第一杯形件的窄段内;屏蔽罩固接在第二杯形件内,且内部固接第一杯形件的宽段;第二杯形件的宽段固接于第三杯形件的窄段内;陶瓷管贯穿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上的大圆孔;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始段均固接于热子组件,且第一引出线贯穿第一盖子的小孔,第二引出线位于陶瓷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且能提供大强度电子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阴极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
技术介绍
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的高频结构的尺寸的局限性,即电子注与高频结构的空间十分窄小。为获得足够的毫米波功率,通常采用高密度电子注同高频结构进行能量交换。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高压缩比电子枪来获得高密度电子注。高压缩比电子枪对阴极的要求十分苛刻,如工作温度低、发射电流密度太,阴极尺寸小,加上精度高,发射表面光洁度高,此外寿命长,活性物质蒸发小等。现有技术中的阴极结构的寿命短、工作状态不稳定以及耐振动冲击的能力低下,所以设计出一种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耐振动冲击的阴极结构是本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阴极结构的寿命短、工作状态不稳定以及耐振动冲击的能力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耐振动冲击的宽带毫米波行波管阴极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阴极基体、热子组件、第一杯形件、屏蔽罩、第二杯形件、第三杯形件、具有第一大圆孔和第一小圆孔的第一盖子、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一小圆孔对应的第二大圆孔和第二小圆孔的第二盖子以及陶瓷管;所述阴极基体被配置成在热辐射作用下发射电子,所述阴极基体内部固接所述热子组件,所述热子组件被配置成向所述阴极基体提供热辐射;所述第一杯形件、所述第二杯形件和所述第三杯形件具有宽段和直径比宽段小的窄段;所述第一盖子和所述第二盖子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杯形件和所述第三杯形件宽段的内侧面;所述阴极基体固接在所述的第一杯形件的窄段内侧面;所述屏蔽罩固接在所述第二杯形件内侧面,且屏蔽罩内侧面固接所述第一杯形件的宽段;所述第二杯形件的宽段固接于所述第三杯形件的窄段内侧面;所述陶瓷管贯穿所述第一盖子的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二盖子的第二大圆孔;以及所述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始段均固接于所述热子组件,且第一引出线贯穿所述第一盖子的第一小圆孔,第二引出线位于所述陶瓷管内。优选地,所述结构还包括:“L”型的第一钽箔片、第二钽箔片和“U”型的第三钽箔片;两片所述第一钽箔片从两侧夹持固接所述第一引出线末段,该两片所述第一钽箔片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盖子上;所述第二钽箔片固接于所述第二引出线末段;以及所述第三钽箔片套在所述第二钽箔片上,并固接于所述陶瓷管。优选地,所述结构还包括卡箍,所述卡箍被配置成将所述陶瓷管固接在所述第二盖子上。优选地,所述结构还包括平面底瓷,位于所述热子组件和所述阴极基体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杯形件、所述第二杯形件和所述第三杯形件是将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筒连接而成的台阶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杯形件和/或所述第三杯形件侧壁上有8个在圆周方向上相隔45°设置的条形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杯形件、所述第二杯形件、所述第三杯形件、所述第一盖子和所述第二盖子的连接处为锯齿状,所述热子组件有“S”型的螺旋线。优选地,所述阴极基体为钼筒内压制纯钨粉末而成的部件,所述钼筒的两端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杯形件内部的台阶状的内凸沿和远离所述热子组件方向的外凸沿,且所述内凸沿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凸沿直径。优选地,所述固接和/或所述连接为焊接。优选地,所述热子组件包括热子和灌封体,其中,所述热子组件中热子的材料为钨铼合金丝,所述灌封体为氧化铝和氧化钇的混合材料;所述第一盖子和所述第二盖子的材料为铌箔;所述第一杯形件、所述第二杯形件、所述第三杯形件、所述屏蔽罩和所述卡箍的材料为钽箔;以及所述陶瓷管的材料为含量99%氧化铝的陶瓷。本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宽带毫米波行波管阴极结构体积大、热容大和定位精度不高的缺陷,避免了由机械振动、热冲击引起阴极结构寿命不高的现象的产生,保证了宽带毫米波行波管阴极结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在精度很高的工装上完成装配,提高了宽带毫米波行波管阴极的合格率,体现了该阴极结构制造工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阴极基体2、热子组件3、第一杯形件4、屏蔽罩5、第二杯形件6、第三杯形件7、第一盖子8、第二盖子9、陶瓷管10、卡箍11.、第一钽箔片12、第二钽箔片13、第三钽箔片14、第一引出线15、第二引出线16、平面底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第一引出线14、第二引出线15、阴极基体1、热子组件2、第一杯形件3、屏蔽罩4、第二杯形件5、第三杯形件6、具有第一大圆孔和第一小圆孔的第一盖子7、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一小圆孔对应的第二大圆孔和第二小圆孔的第二盖子8、陶瓷管9、卡箍10、“L”型的第一钽箔片11、第二钽箔片12、“U”型的第三钽箔片13以及平面底瓷16;所述阴极基体1被配置成在热辐射作用下发射电子,所述阴极基体1内部固接所述热子组件2,所述热子组件2被配置成向所述阴极基体1提供热辐射;所述第一杯形件3、所述第二杯形件5和所述第三杯形件6具有宽段和直径比宽段小的窄段;所述第一盖子7和所述第二盖子8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杯形件3和所述第三杯形件6宽段的内侧面;所述阴极基体1固接在所述的第一杯形件3的窄段内侧面;所述屏蔽罩4固接在所述第二杯形件5内侧面,且屏蔽罩4内侧面固接所述第一杯形件3的宽段;所述第二杯形件5的宽段固接于所述第三杯形件6的窄段内侧面;所述陶瓷管9贯穿所述第一盖子7的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二盖子8的第二大圆孔;以及所述第一引出线14和第二引出线15的始段均固接于所述热子组件2,且第一引出线14贯穿所述第一盖子7的第一小圆孔,第二引出线15位于所述陶瓷管9内;“L”型的第一钽箔片11、第二钽箔片12和“U”型的第三钽箔片13;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第一引出线(14)、第二引出线(15)、阴极基体(1)、热子组件(2)、第一杯形件(3)、屏蔽罩(4)、第二杯形件(5)、第三杯形件(6)、具有第一大圆孔和第一小圆孔的第一盖子(7)、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一小圆孔对应的第二大圆孔和第二小圆孔的第二盖子(8)以及陶瓷管(9); 所述阴极基体(1)被配置成在热辐射作用下发射电子,所述阴极基体(1)内部固接所述热子组件(2),所述热子组件(2)被配置成向所述阴极基体(1)提供热辐射; 所述第一杯形件(3)、所述第二杯形件(5)和所述第三杯形件(6)具有宽段和直径比宽段小的窄段; 所述第一盖子(7)和所述第二盖子(8)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杯形件(3)和所述第三杯形件(6)宽段的内侧面; 所述阴极基体(1)固接在所述的第一杯形件(3)的窄段内侧面; 所述屏蔽罩(4)固接在所述第二杯形件(5)内侧面,且该屏蔽罩(4)内侧面固接所述第一杯形件(3)的宽段; 所述第二杯形件(5)的宽段固接于所述第三杯形件(6)的窄段内侧面; 所述陶瓷管(9)贯穿所述第一盖子(7)的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二盖子(8)的第二大圆孔;以及 所述第一引出线(14)和第二引出线(15)的始段均固接于所述热子组件(2),且所述第一引出线(14)贯穿所述第一盖子(7)的第一小圆孔,所述第二引出线(15)位于所述陶瓷管(9)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毫米波行波管的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第一引出线(14)、第二引出线(15)、阴极基体(1)、热子组件(2)、第一杯形件(3)、屏蔽罩(4)、第二杯形件(5)、第三杯形件(6)、具有第一大圆孔和第一小圆孔的第一盖子(7)、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一小圆孔对应的第二大圆孔和第二小圆孔的第二盖子(8)以及陶瓷管(9);
所述阴极基体(1)被配置成在热辐射作用下发射电子,所述阴极基体(1)内部固接所述热子组件(2),所述热子组件(2)被配置成向所述阴极基体(1)提供热辐射;
所述第一杯形件(3)、所述第二杯形件(5)和所述第三杯形件(6)具有宽段和直径比宽段小的窄段;
所述第一盖子(7)和所述第二盖子(8)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杯形件(3)和所述第三杯形件(6)宽段的内侧面;
所述阴极基体(1)固接在所述的第一杯形件(3)的窄段内侧面;
所述屏蔽罩(4)固接在所述第二杯形件(5)内侧面,且该屏蔽罩(4)内侧面固接所述第一杯形件(3)的宽段;
所述第二杯形件(5)的宽段固接于所述第三杯形件(6)的窄段内侧面;
所述陶瓷管(9)贯穿所述第一盖子(7)的第一大圆孔和所述第二盖子(8)的第二大圆孔;以及
所述第一引出线(14)和第二引出线(15)的始段均固接于所述热子组件(2),且所述第一引出线(14)贯穿所述第一盖子(7)的第一小圆孔,所述第二引出线(15)位于所述陶瓷管(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L”型的第一钽箔片(11)、第二钽箔片(12)和“U”型的第三钽箔片(13);
两片所述第一钽箔片(11)从两侧夹持固接所述第一引出线(14)末段,该两片所述第一钽箔片(11)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盖子(7)上;
所述第二钽箔片(12)固接于所述第二引出线(15)末段;以及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夏孟昭红宋田英尚吉花陈爱民于晨晨卞磊邹莺歌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