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概括而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用非对称振子的天线振子单元。
技术介绍
目前,在通信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如何解决网络高话务量密度区的容量和干扰问题,提高全网的接通率,降低掉话率和提高通话质量,已经成为近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合适的天线技术将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覆盖范围,降低同频干扰和改善手机信号的接收效果的方法之一。图1所示为现有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单元,由其组合成阵列,形成+45°和-45°两副相互正交的极化方向天线阵,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基站天线由振子组阵构成,每个振子包括4个振子臂11、12、13和14,其中两个以+45度极化方向工作,另外两个以-45度极化方向工作。通常地,作为基站天线的振子的辐射单元,这四个振子臂的长度相同且形状也相同。当前,在基站天线的设计中,往往要求方向图(Azimuthpattern)尽可能地对称,以得到较好的小区容量和覆盖,并使得从一个小区到另外一个小区的不必要的分散辐射最小化,从而提升小区覆盖的效果。设计与使用方向图对称的天线阵列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因是交叉极化鉴别率(cro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非对称振子的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振子臂对,其包括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 第二振子臂对,其包括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 馈电模块,所述第一、第二振子臂对通过所述馈电模块连接至射频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振子臂对相互正交,并且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振子臂对为非对称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非对称振子的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振子臂对,其包括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
第二振子臂对,其包括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
馈电模块,所述第一、第二振子臂对通过所述馈电模块连接至射频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振子臂对相互正交,并且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振子臂对为非对称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馈电模块到所述第一振子臂末端的电长度小于从所述馈电模块到所述第二振子臂末端的电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振子臂的末端处设有第一金属棒,用于增大所述第一振子臂的有效电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振子臂的有效电长度为所述第一金属棒对应的电长度与所述第一振子臂的电长度之和;和/或
从所述馈电模块到所述第三振子臂末端的电长度小于从所述馈电模块到所述第四振子臂末端的电长度,其中,所述第三振子臂的末端处设有第二金属棒,用于增大所述第三振子臂的有效电长度,其中,所述第三振子臂的有效电长度为所述第二金属棒对应的电长度与所述第三振子臂的电长度之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子臂的有效电长度大于四分之一波长且小于等于二分之一波长;和/或
所述第三振子臂的有效电长度大于四分之一波长且小于等于二分之一波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菊,李耀焕,
申请(专利权)人:安弗施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