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996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泵马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该机构在控制油液入口处引入一股稳定的压力油,给转阀阀芯一个控制行程内的任意转角,异型活塞将快速运动到相应位置。连续改变转阀阀芯转角,通过连续控制异型活塞的位置,实现连续控制斜盘摆角。在该变斜盘过程中,异性活塞在液压油的驱动之下,自主克服大幅值交变的斜盘阻力矩,其对转阀阀芯的响应快速、准确且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方案,尤其适用于高压、高速、大功率军用车辆转向用联体泵马达。

Swashplate swing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of conjoined pump moto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 hydraulic pump motor, in particular to a tilting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of a conjoined pump motor. The mechanism introduces a steady pressure oil at the entrance of the control oil inlet, and gives the rotary valve spool any rotation angle in the control stroke, and the special-shaped piston moves rapidly t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The angle of the rotary valve core is continuously changed, and the tilting angle of the swashplate is continuously controlled by continuousl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pecial-shaped piston. In the swash plate process, the opposite piston, under the drive of hydraulic oil, independently overcomes the large value of alternating swashplate resistance torque,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pool valve is fast, accurate and stable. The tilting disc swing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conjoined pump motors of high pressure, high speed and high power military vehicle st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泵马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当前,坦克装甲车辆普遍利用高速、高压、大功率联体泵马达实现静液转向驱动,由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和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集成设计的联体泵马达,通过改变泵或马达斜盘摆角实现联体泵马达无级变速驱动,进而实现车辆的无级转向。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即根据上级排量控制指令,能连续调节斜盘摆角,并提供随动助力克服斜盘阻力矩的一套控制机构。此类控制机构主要由液压阀、液压缸以及液压缸中活塞到液压阀的反馈机构三部分组成。目前,普遍采用的第一种形式是三通滑阀控制差动液压缸,滑阀的阀体与液压缸的缸体刚性连结在一起,构成直接位置反馈回路。此种设计结构简单、容易维护,但其双向变排量特性不一致,无法应用于车辆静液转向操纵等场合。普遍采用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四通滑阀控制双作用液压缸,反馈回路又通常由杠杆、凸轮机构、弹簧、连杆机构等构件组成。此类设计方案双向变排量特性一致,但结构复杂,尤其是其反馈回路,其加工成本高,且恶劣工作环境下耐受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方案,以解决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双向变量特性一致性问题,以解决紧凑空间下的结构集成设计问题,以解决控制机构恶劣工况下的环境耐受度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其包括: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两个缸体端盖6、异型活塞8、一组第四螺栓9、球头反馈柄10、转阀阀套11、转阀阀芯16、一组胀塞19;所述异型活塞8设置于液压缸体2内,在液压缸体2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平动,由两侧的两个缸体端盖6限制其工作行程,且所述异型活塞8将液压缸体2内部空间隔开为两个,分为第一腔(A腔)和第二腔(B腔);所述异型活塞8中部设有二级阶梯槽口,较小的一级槽口通过一组第四螺栓9固定安装球头反馈柄10,较大的一级豁槽与下级对象件配合,用于推动斜盘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装于阀组基座4内设的长圆孔中,与异型活塞8轴线呈空间垂直关系,并设置为可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上设有拨叉,其叉口与球头反馈柄10的球头配合;球头反馈柄10随异型活塞8平动,设置为可带动转阀阀套11沿其轴线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构成转阀的主体部件;所述转阀阀芯16插装于转阀阀套11中,设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上设有四条阀口工作棱边,与转阀阀套11的长圆形过流窗口配合,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配合形成转阀的四个阀口;通过改变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的相对转角大小及方向,从而控制阀口开合状态,进而可控制油液的流量及方向;所述四个阀口分为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P、第四阀口T;所述转阀阀芯16一端设置有拨叉,用于与上级对象件配合,接收排量控制指令;所述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上设置有长圆孔,长圆孔末端用胀塞19密封,构成四条工作油道,分为:第一油道(油道1)、第二油道(油道2)、第三油道(油道3)、第四油道(油道4);工作油道在两零件相交面上利用O型圈完成端面密封;其中,第一油道(油道1)连接控制油液入口至转阀的第三阀口P,第二油道(油道2)连接转阀的第一阀口A至液压缸的第一腔(A腔),第三油道(油道3)连接转阀的第二阀口B至液压缸的第二腔(B腔),第四油道(油道4)连接转阀的第四阀口T至壳体。其中,所述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通过一组第二螺栓3来与对象件,即泵马达壳体连接紧固。其中,异型活塞8两侧的两个缸体端盖6通过第一螺栓1紧固在液压缸体2上。其中,所述两个缸体端盖6分别通过第一O型圈7实现径向密封。其中,所述阀组基座4通过一组第七螺栓21固定在液压缸体2上。其中,在液压缸体2底部端面设外部控制油液入口,与对象件通过第四O型圈20实现端面密封。其中,所述异型活塞8两端各均布4道均压槽,用于防止活塞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其中,所述异型活塞8两端均设圆柱体空腔用于减轻活塞重量,提升活塞响应的速度。其中,所述转阀阀芯16上的阀口工作棱边锐利无倒角。其中,所述球头反馈柄10与异型活塞8轴线呈垂直关系装配。(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采用双作用液压缸推斜盘的设计,控制机构双向变量特性一致;采用四通转阀控双作用液压缸,转阀轴线与液压缸中异型活塞轴线空间垂直布置,转阀阀套上集成设计叉口,异型活塞上通过螺栓连接球头反馈柄,球头与叉口配合直接构成异型活塞位置到转阀阀套的位置反馈,空间布置非常紧凑。反馈回路非常简单,整个系统由刚性构件精密配合形成,系统可靠性高,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能力强,尤其适用于车辆转向用高压、高速、大功率联体泵马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的整体外形主示图;图2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的整体外形俯示图;图3为图1的A-A局部剖面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图5为图1的G-G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2的E-E局部剖视图;图7为图1的F-F局部剖视图;图8为图7的H-H局部剖视图;图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中的异型活塞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中的球头反馈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中的转阀阀套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斜盘摆角控制机构中的转阀阀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组第一螺栓;2.液压缸体;3.一组第二螺栓;4.阀组基座;5.一组第三螺栓;6.缸体端盖;7.第一O型圈;8.异型活塞;9.一组第四螺栓;10.球头反馈柄;11.转阀阀套;12.第五螺栓;13.第一盖板;14.第二盖板;15.一组第三螺栓;16.转阀阀芯;17.第二O型圈;18.第三O型圈;19.胀塞;20.第四O型圈;21.一组第四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其包括: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两个缸体端盖6、异型活塞8、一组第四螺栓9、球头反馈柄10、转阀阀套11、转阀阀芯16、一组胀塞19;所述异型活塞8设置于液压缸体2内,在液压缸体2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平动,由两侧的两个缸体端盖6限制其工作行程,且所述异型活塞8将液压缸体2内部空间隔开为两个,分为第一腔(A腔)和第二腔(B腔);所述异型活塞8中部设有二级阶梯槽口,较小的一级槽口通过一组第四螺栓9固定安装球头反馈柄10,较大的一级豁槽与下级对象件配合,用于推动斜盘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装于阀组基座4内设的长圆孔中,与异型活塞8轴线呈空间垂直关系,并设置为可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上设有拨叉,其叉口与球头反馈柄10的球头配合;球头反馈柄10随异型活塞8平动,设置为可带动转阀阀套11沿其轴线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构成转阀的主体部件;所述转阀阀芯16插装于转阀阀套11中,设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上设有四条阀口工作棱边,与转阀阀套11的长圆形过流窗口配合,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配合形成转阀的四个阀口;通过改变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的相对转角大小及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两个缸体端盖(6)、异型活塞(8)、一组第四螺栓(9)、球头反馈柄(10)、转阀阀套(11)、转阀阀芯(16)、一组胀塞(19);所述异型活塞(8)设置于液压缸体(2)内,在液压缸体(2)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平动,由两侧的两个缸体端盖(6)限制其工作行程,且所述异型活塞(8)将液压缸体(2)内部空间隔开为两个,分为第一腔(A腔)和第二腔(B腔);所述异型活塞(8)中部设有二级阶梯槽口,较小的一级槽口通过一组第四螺栓(9)固定安装球头反馈柄(10),较大的一级豁槽与下级对象件配合,用于推动斜盘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装于阀组基座(4)内设的长圆孔中,与异型活塞(8)轴线呈空间垂直关系,并设置为可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上设有拨叉,其叉口与球头反馈柄(10)的球头配合;球头反馈柄(10)随异型活塞(8)平动,设置为可带动转阀阀套(11)沿其轴线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构成转阀的主体部件;所述转阀阀芯(16)插装于转阀阀套(11)中,设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上设有四条阀口工作棱边,与转阀阀套(11)的长圆形过流窗口配合,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配合形成转阀的四个阀口;通过改变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的相对转角大小及方向,从而控制阀口开合状态,进而可控制油液的流量及方向;所述四个阀口分为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P)、第四阀口(T);所述转阀阀芯(16)一端设置有拨叉,用于与上级对象件配合,接收排量控制指令;所述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上设置有长圆孔,长圆孔末端用胀塞(19)密封,构成四条工作油道,分为:第一油道(油道1)、第二油道(油道2)、第三油道(油道3)、第四油道(油道4);工作油道在两零件相交面上利用O型圈完成端面密封;其中,第一油道(油道1)连接控制油液入口至转阀的第三阀口(P),第二油道(油道2)连接转阀的第一阀口(A)至液压缸的第一腔(A腔),第三油道(油道3)连接转阀的第二阀口(B)至液压缸的第二腔(B腔),第四油道(油道4)连接转阀的第四阀口(T)至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体泵马达斜盘摆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两个缸体端盖(6)、异型活塞(8)、一组第四螺栓(9)、球头反馈柄(10)、转阀阀套(11)、转阀阀芯(16)、一组胀塞(19);所述异型活塞(8)设置于液压缸体(2)内,在液压缸体(2)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平动,由两侧的两个缸体端盖(6)限制其工作行程,且所述异型活塞(8)将液压缸体(2)内部空间隔开为两个,分为第一腔(A腔)和第二腔(B腔);所述异型活塞(8)中部设有二级阶梯槽口,较小的一级槽口通过一组第四螺栓(9)固定安装球头反馈柄(10),较大的一级豁槽与下级对象件配合,用于推动斜盘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装于阀组基座(4)内设的长圆孔中,与异型活塞(8)轴线呈空间垂直关系,并设置为可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套(11)上设有拨叉,其叉口与球头反馈柄(10)的球头配合;球头反馈柄(10)随异型活塞(8)平动,设置为可带动转阀阀套(11)沿其轴线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构成转阀的主体部件;所述转阀阀芯(16)插装于转阀阀套(11)中,设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转阀阀芯(16)上设有四条阀口工作棱边,与转阀阀套(11)的长圆形过流窗口配合,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配合形成转阀的四个阀口;通过改变转阀阀芯(16)与转阀阀套(11)的相对转角大小及方向,从而控制阀口开合状态,进而可控制油液的流量及方向;所述四个阀口分为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P)、第四阀口(T);所述转阀阀芯(16)一端设置有拨叉,用于与上级对象件配合,接收排量控制指令;所述液压缸体(2)、阀组基座(4)上设置有长圆孔,长圆孔末端用胀塞(19)密封,构成四条工作油道,分为:第一油道(油道1)、第二油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明汪浒江冀海王涛李厚德于艳秋郭刘洋于定跃梁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