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860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03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一内遮蔽件、以及一外遮蔽件;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上、下相叠置的一上基座与一下基座,上基座延伸一上舌部,下基座延伸一下舌部,上、下舌部亦上、下相叠置,各端子分别设于上、下舌部上并延伸而出,且内遮蔽件设于绝缘本体内并介于上、下舌部的各端子之间,而外遮蔽件则具有一环围部,并套固于上、下舌部外。

Electric connector structure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 shield, and an outer shield; wherein, the insulating body has upper and lower stacked on a base and a base on a pedestal on the tongue, the tongue extends under the base, the upper and lower tongue also, are stacked, the termina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tongue and extends out, and between the inner shield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n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tongue terminals, the outer covering has a ring, and is sheath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 of the outer tong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各式各样连接器规格的变化与创新,现今如USBType-C等连接器,往往通过上、下排端子来增加端子数量,从而在与绝缘本体的舌部的设置上,采用了上、下分离的组装方式。为此,往往也需要增设如金属件来达到屏蔽效果。以往的设计通常是通过二件式的遮蔽件各自组装于绝缘本体上,以分别遮罩于上、下排端子外,因此在模具费用及组装工时上皆较高、组件间组装的稳定性也较差,同时在屏蔽效果上也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是通过呈环形的遮蔽件达到一体化的设计,以便于一次性组装来节省模具费用及组装工时,同时可提高绝缘本体的舌部在上、下组装的结构强度,并可更有效地达到EMI等防护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是可进一步使上述遮蔽件与一金属壳体相导通而具有接地功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相叠置的一上基座与一下基座,该上基座延伸一上舌部,该下基座延伸一下舌部,该上、下舌部亦上、下相叠置;多个端子,分别设于该上、下舌部上并延伸而出;一内遮蔽件,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介于该上、下舌部的该多个端子之间;以及一外遮蔽件,具有一环围部,并套固于该上、下舌部外。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上、下舌部前端设有一舌部前端部。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舌部前端部为射出成型。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多个端子区分为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且所述上排端子间隔排列设置于该上舌部,而所述下排端子则间隔排列设置于该下舌部。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内遮蔽件位于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之间。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内遮蔽件具有一片部,该片部分别延伸出一弹臂,且各该弹臂末端外突设有卡缘,而各该弹臂与该片部间则分别形成有一缩沟。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外遮蔽件的环围部具有一上壁、一与该上壁相间隔的下壁、以及分别位于该上壁与该下壁之间外的二侧壁,并一体包围构成一环形。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外遮蔽件更具有一上定位部与一下定位部,该上定位部由该上壁延伸而出并跨置于该上基座,而该下定位部则由该下壁延伸而出并跨置于该下基座。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外套设一金属壳体,且该上、下定位部任一者与该金属壳体内面接触。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外套设一金属壳体,且该上定位部上突设有至少一突点,所述突点抵接该金属壳体。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上定位部设有定位孔,并于该上基座上设有对应的定位块,且该定位孔卡扣于该定位块内。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5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组合完成图;图7本技术与金属壳体的组合完成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绝缘本体1上基座10上舌部100定位块101下基座11下舌部110舌部前端部12端子2上排端子20下排端子21内遮蔽件3片部30弹臂31卡缘310缩沟311接地脚32外遮蔽件4环围部40上壁400下壁401侧壁402上定位部41突点410定位孔411下定位部42金属壳体5插口5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端子2、一内遮蔽件3、以及一外遮蔽件4;其中:该绝缘本体1由如塑胶等绝缘材料所制成,并至少具有彼此上、下相叠置的一上基座10与一下基座11,该上基座1前端向前延伸有一上舌部100,而该下基座11前端亦向前延伸有一下舌部110,且该上、下舌部100、110亦彼此上、下相叠置而构成连接器绝缘本体的舌部。该多个端子2为导电材质所构成,分别设于上述绝缘本体1之上、下舌部100、110上并延伸而出。更详细地,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多个端子2对应Type-C连接器的规格,故该多个端子2可区分为上排端子20与下排端子21,且上排端子20间隔排列设置于上舌部100,而下排端子21则间隔排列设置于下舌部110。该内遮蔽件3为金属材质构成,可呈一片状体,设于上述绝缘本体1内并介于该上、下舌部100、110的上排端子20与下排端子21之间,藉以避免上、下排端子20、21相互干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于上述绝缘本体1的上、下舌部100、110上设有该外遮蔽件4,该外遮蔽件4为金属材质构成,至少具有一环围部40,以套固于该上、下舌部100、110外,如此即可藉由该外遮蔽件4以其环围部40一体化的设计,以便于一次性组装来节省模具费用及组装工时。更详细地,该外遮蔽件4的环围部40具有一上壁400、一与上壁400相间隔的下壁401、以及二分别位于上壁400与下壁401之间外的侧壁402,以一体包围构成一环形。其中的上壁400紧贴于上舌部100外,下壁401则紧贴于下舌部110外,并藉由二侧壁402一体连结上、下壁400、401而使该上、下舌部100、110得以被套固于该环围部40内,藉以提高该上、下舌部100、110在组装上的结构强度,同时也由于该环围部40由上壁400、下壁、401及二侧壁402构成,故可更有效地达到EMI等防护作用。所以,藉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再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为便于上述外遮蔽件4可由绝缘本体1前端套入上、下舌部100、110外,且避免在组装时与内遮蔽件3发生干涉等问题,本技术进一步针对该内遮蔽件3进行。其中,该内遮蔽件3具有一片部30,片部30朝二侧向的外侧处分别延伸出一弹臂31,且各弹臂31末端外突设有卡缘310,而各弹臂31与片部30间则分别形成有一缩沟311,以供各弹臂31(尤其卡缘310)在受侧向外力时,可朝向缩沟311变形而内缩,藉以避免外遮蔽件4在组装时与该内遮蔽件3的卡缘310发生干涉,进而能便于该外遮蔽件4进行组装。另,该片部30后端可设有由该下基座11延伸而出的接地脚32。承上所述,如图6所示,当上述外遮蔽件4由绝缘本体1前端套入上、下舌部100、110外后,亦可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于该上、下舌部100、110前端构成一舌部前端部12,以完成所述连接器。此外,如图7所示,本技术亦可于该绝缘本体1外套设一金属壳体5,并构成一插口50以供上、下舌部100、110及各端子2位于该插口50内。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该外遮蔽件4更具有一上定位部41与一下定位部42,该上定位部41由上壁400延伸而出并跨置于上基座10,而该下定位部42则由下壁401延伸而出并跨置于下基座11,同时,该上、下定位部41、42任一者皆可与金属壳体5内面接触后达到接地的功能;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上定位部41上可突设有至少一突点410,所述突点410抵接于金属壳体5内面,以便于通过该金属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相叠置的一上基座与一下基座,该上基座延伸一上舌部,该下基座延伸一下舌部,该上、下舌部亦上、下相叠置;多个端子,分别设于该上、下舌部上并延伸而出;一内遮蔽件,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介于该上、下舌部的该多个端子之间;以及一外遮蔽件,具有一环围部,并套固于该上、下舌部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相叠置的一上基座与一下基座,该上基座延伸一上舌部,该下基座延伸一下舌部,该上、下舌部亦上、下相叠置;多个端子,分别设于该上、下舌部上并延伸而出;一内遮蔽件,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介于该上、下舌部的该多个端子之间;以及一外遮蔽件,具有一环围部,并套固于该上、下舌部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下舌部前端设有一舌部前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舌部前端部为射出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端子区分为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且所述上排端子间隔排列设置于该上舌部,而所述下排端子则间隔排列设置于该下舌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遮蔽件位于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遮蔽件具有一片部,该片部分别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维亮祁建明廖遑亨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