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816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包括触头片、第一软连接导电体、第二软连接导电体、第一导电排座、第二导电排座、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第一软连接导电体和第二软连接导电体竖直并排固定连接在触头片的下端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电排座、第二导电排座二者的后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软连接导电体、第二软连接导电体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导电排座、第二导电排座二者的前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设置为结构相同且仅具有前端开口的半圆环状结构。导电排座采用上、下两排结构,两个导电排座分别与软连导电体接焊接,导电排去除中间利用率较低的部分,使导电排变薄,另一方面导电排中部的空心化设计增大了散热空间。

Energy saving movable contact connecting r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ergy saving type movable contact connection row, including the contact piece, the first connecting soft conductive body, second connecting soft conductive body, a first conductive seat, second conductive row seat, a first conductive row and the second guide bars,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body and second connecting soft soft connecting conductive body the vertical side by sid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ontact piece, wherein the first conductive row seat, second row seat two conductive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soft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conductive body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oft connection, front row seat,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second seat of the two conducting bars are connected by fasteners, the first the conductive row and second conductive row is set to the same structure and only semi-circular structures with an opening at the front end. Conductive row seat with upper and lower two row structure, two rows of seats are conductive and soft even conductor weld, conductive row remove the middle lower utilization rate, the conductive row thinn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sign of the central hollow conductive row increases the heat dissipation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动触头导电排连接方式,属于低压电器的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对用于电路保护开关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载流大,体积小、温升低等。尤其是万能式断路器作为输配电线路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通常在闭合状态下要持续通入大电流,其承载的电流越大,则断路器的导电部分体积越大,则导电部分发热相对也比较大。尤其当产品通过交流电时,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特性,导致导线的等效电阻增加,发热增大,使导体有效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造成金属资源浪费。对于50Hz的工频交流电,导体为铜,其集肤深度约为10mm,越厚的导电排,对于传输大电流越不利。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合理设计载流导体的尺寸与结构,以减小集肤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又可以降低温升,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集肤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又可以降低导电排温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包括触头片、第一软连接导电体、第二软连接导电体、第一导电排座、第二导电排座、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所述触头片上设置有银点,所述第一软连接导电体和第二软连接导电体竖直并排固定连接在触头片的下端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电排座、第二导电排座二者的后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软连接导电体、第二软连接导电体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导电排座、第二导电排座二者的前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设置为结构相同且仅具有前端开口的半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的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导电排座和第二导电排座的前端,所述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之间配合形成圆形盲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排和第二导电排的半圆环壁厚均设置为10mm~12mm。作为优选,所述圆形盲孔的底面与圆柱面之间设置为圆角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软连接导电体与第二软连接导电体之间存在0.5mm~1mm的间隙,所述第一导电排座与第二导电排座之间存在0.5mm~1mm的间隙,所述第一导电排与第二导电排之间存在0.5mm~1mm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导电排座采用上、下两排结构,两个导电排座分别与软连导电体接焊接,导电排去除中间利用率较低的部分,使导电排变薄,这样导电排座载流体整体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导电排中部的空心化设计增大了散热空间。因此不仅动触头系统回路的载流能力得到提高,也增加了散热空间,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进而降低了温升,同时又大大降低集肤效应的不利,一定程度节省金属材料用量。且双软连接导电体与上、下两排导电排座形成并联电路回路,相比原来的单软连接导电体与单导电排座,本结构的发热量降低一半(公式:热量Q=I2Rt),所以产品温升将大大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触头片;11、银点;2、第一软连接导电体;3、第二软连接导电体;4、第一导电排座;5、第二导电排座;6、第一导电排;7、第二导电排;8、圆形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包括触头片1、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所述触头片1上设置有银点11,所述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和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竖直并排固定连接在触头片1的下端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二者的后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二者的前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设置为结构相同且仅具有前端开口的半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的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导电排座4和第二导电排座5的前端,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之间配合形成圆形盲孔8,图1中箭头为两路电流流向示意,每条回路承载整个电路的一半电流,每条回路承载整个电路的一半电流,则整个回路的电阻损耗也只有现有动触头系统的一半,温升较低。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组合而成的薄壁形状,不仅增大散热空间,也有效降低集肤效应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减少金属材料的用量,节省能源。对于50Hz的工频交流电,导体为铜,其集肤深度约为10mm,因此作为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的半圆环壁厚的优选尺寸,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的半圆环壁厚均设置为10mm~12mm。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直角结构对于电流的阻碍作用,所述圆形盲孔8的底面与圆柱面之间设置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与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之间存在0.5mm~1mm的间隙,所述第一导电排座4与第二导电排座5之间存在0.5mm~1mm的间隙,所述第一导电排6与第二导电排7之间存在0.5mm~1mm的间隙,空隙有利于增大散热面积,起到更好的降低温升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片(1)、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所述触头片(1)上设置有银点(11),所述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和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竖直并排固定连接在触头片(1)的下端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二者的后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二者的前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设置为结构相同且仅具有前端开口的半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的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导电排座(4)和第二导电排座(5)的前端,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之间配合形成圆形盲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动触头连接排,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片(1)、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所述触头片(1)上设置有银点(11),所述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和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竖直并排固定连接在触头片(1)的下端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二者的后端分别垂直于第一软连接导电体(2)、第二软连接导电体(3)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导电排座(4)、第二导电排座(5)二者的前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设置为结构相同且仅具有前端开口的半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排(6)和第二导电排(7)的后端分别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菊邓高见李大意朱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博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