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349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第二连接套,第一、第二连接套上均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腔体,第一、第二连接套通过腔体套装在交叉支杆端部,第二连接套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连接套前端面上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凸台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位置相对且中心均开设有贯通前后的轴孔,交叉支杆正对轴孔的位置设置有与轴孔直径大小一致的通孔;还包括有螺栓和螺帽,螺栓穿过轴孔和通孔后与螺帽螺纹配合。本连接结构中相互铰接的两根交叉支杆之间将存在较大的空隙,即使有细小如沙粒般的异物进入到两根交叉支杆之间时也可以很顺畅的继续进行相互转动,帐篷也可以正常的打开或收拢。

Folding tent support end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tent bracket cross rod end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sleeve,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cavity,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leeve at the end of the cross rod through the chamber set, second connecting sets are arranged on the end surface the first boss, the first connecting sleeve on the front end face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second convex shape and the same size of the first boss, the first boss and the second boss position and the center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hole before and after the cross rod shaft hole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ith the diameter of the shaft hole size; include bolts and nuts, bolts through the shaft hole of the through hole and nut thread. The two hinge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cross rod would have a larger gap, also can be very smooth to rotate with each other even if there is fine as a foreign body into the sand between the two cross rods, the tent can also normally open or clo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
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帐篷支架,特别是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帐篷,特别是大型的凉亭式折叠帐篷,因具有收折和展开使用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临时场所;目前有一种帐篷支架,其包括有立柱、侧面交叉支杆,顶部交叉支杆、顶杆等,侧面交叉支杆设置在立柱之间,而顶部交叉支杆设置在立柱与顶杆之间,上述两种交叉支杆主要功能在于保证帐篷的稳定性和将顶杆的支撑负载卸载到立柱上。现有帐篷支架中的交叉支杆一般都是采用直接铰接的形式,相互铰接的两根交叉支杆一般都是紧紧贴合在一起的,因而两根相互铰接的交叉支杆之间一旦有细小异物(如沙子等)进入将很容易发生卡死而使帐篷无法正常打开或收拢,造成使用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动灵活、可有效防止因异物进入而导致在帐篷打开或收拢时卡死的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上均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通过所述腔体套装在交叉支杆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套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套前端面上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位置相对且中心均开设有贯通前后的轴孔,所述交叉支杆正对所述轴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轴孔直径大小一致的通孔;还包括有螺栓和螺帽,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轴孔和通孔后与所述螺帽螺纹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后端面位于所述轴孔的外围分别设置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内壁设置为与所述螺帽相匹配的正六边形。所述交叉支杆为空心管件且端部管口位置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向管内延伸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交叉支杆管壁接触的支撑筋,所述支撑块正对所述通孔的位置还设置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连接结构通过将所述交叉支杆端部套入所述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后再进行铰接,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相互贴合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因此相互铰接的两根所述交叉支杆之间将存在较大的空隙,即使有细小如沙粒般的异物进入到两根所述交叉支杆之间时也可以很顺畅的继续进行相互转动,帐篷也可以正常的打开或收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位置指示图,图中A箭头所指区域为本技术在帐篷支架中的具体位置;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和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或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的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其主要应用于图1中A箭头所指区域,包括有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所述第一连接套1和第二连接套2均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套1和第二连接套2通过所述腔体套装在交叉支杆3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套2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所述第一连接套1前端面上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4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二凸台5,所述第一凸台4与第二凸台5位置相对且中心均开设有贯通前后的轴孔6,所述交叉支杆3正对所述轴孔6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轴孔直径大小一致的通孔7;还包括有螺栓8和螺帽9,所述螺栓8穿过所述轴孔6和通孔7后与所述螺帽9螺纹配合。本连接结构通过将所述交叉支杆3端部套入所述第一连接套1和第二连接套2后再进行铰接,由于第二连接套2和所述第一连接套1相互贴合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台4和所述第二凸台5,因此相互铰接的两根所述交叉支杆3之间将存在较大的空隙,即使有细小如沙粒般的异物进入到两根所述交叉支杆3之间时也可以很顺畅的继续进行相互转动,帐篷也可以正常的打开或收拢。参照图4和图6,所述第二连接套2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一连接套1的后端面位于所述轴孔6的外围分别设置第一环形凸台10和第二环形凸台11,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1的内壁设置为与所述螺帽9相匹配的正六边形。上述结构可以方便安装所述螺栓8和螺帽9,并且可以有效防止螺帽9松动。所述交叉支杆3为空心管件且端部管口位置安装有端盖12,所述端盖12设置有向管内延伸的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上设置有与所述交叉支杆3管壁接触的支撑筋14,所述支撑块13正对所述通孔7的位置还设置有腰型孔15,所述腰型孔15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7的直径。上述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所述交叉支杆3端部管口的刚度,防止所述交叉支杆3管口在安装所述螺栓8和螺帽9时因螺栓紧固力过大而使所述交叉支杆3管口被压扁或压变形。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所述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上均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通过所述腔体套装在交叉支杆(3)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2)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所述第一连接套(1)前端面上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4)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二凸台(5),所述第一凸台(4)与第二凸台(5)位置相对且中心均开设有贯通前后的轴孔(6),所述交叉支杆(3)正对所述轴孔(6)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轴孔直径大小一致的通孔(7);还包括有螺栓(8)和螺帽(9),所述螺栓(8)穿过所述轴孔(6)和通孔(7)后与所述螺帽(9)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帐篷支架交叉支杆端部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所述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上均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通过所述腔体套装在交叉支杆(3)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2)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所述第一连接套(1)前端面上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4)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二凸台(5),所述第一凸台(4)与第二凸台(5)位置相对且中心均开设有贯通前后的轴孔(6),所述交叉支杆(3)正对所述轴孔(6)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轴孔直径大小一致的通孔(7);还包括有螺栓(8)和螺帽(9),所述螺栓(8)穿过所述轴孔(6)和通孔(7)后与所述螺帽(9)螺纹配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山陈少芳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创顺五金制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