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杆脚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937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登杆脚扣,包括:固定卡头、连接杆、脚踏板及防滑固定块。所述固定卡头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所述防滑固定块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上,所述防滑固定块具有多个防滑齿条。由于在固定卡头上装设具有多个防滑齿条的防滑固定块,将固定卡头套在攀爬杆上后,防滑固定块上的防滑齿条便与攀爬杆相接触,防滑固定块能使得固定卡头固定于攀爬杆上,固定卡头通过连接杆对脚踏板进行支撑,从而便可以对攀爬者进行受力支撑。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卡头上设置的防滑垫,防滑固定块上的防滑齿条的防滑效果更好,即使用于湿滑杆的攀爬或者桉树清障的攀爬,也能较好地避免登杆脚扣与攀爬杆之间出现打滑现象。

The pole climb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le climber, comprising a fixed clamp, a connecting rod, a pedal plate and a fixed slip block. The fixed clamping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ot board. The antiskid fixing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fixing clamping head, and the antiskid fix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tiskid rack. Due to a no slip fixed block has a plurality of antiskid rack fixed in clamping head is fixed in the clamping head, climbing pole, antiskid rack slip on the fixing block is in contact with the climbing pole, anti-skid fixed block can make the fixed clamping head fixed on the climbing rod, a fixing clamping head through a connecting rod support on the pedal, thus they can force to support the climber. Relative to the mat fixed card head tradition, better antiskid effect of antiskid rack antiskid fixing on the block, even for the slippery pole climbing or climbing Eucalyptus wrecker, can avoid slipping phenomenon between the pole and pole climbing ir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登杆脚扣
本技术涉及登杆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登杆脚扣。
技术介绍
登杆脚扣是登杆作业的必备工具之一。传统的登杆脚扣包括脚扣踏板及用于杆套设在攀爬杆上的弧形固定杆。弧形固定杆侧壁上设有用于避免从攀爬杆上滑脱的防滑垫。而登杆脚扣在攀登湿滑电杆及攀登桉树清障中的防滑效果并不理想,弧形固定杆容易出现打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登杆脚扣,它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能避免攀爬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登杆脚扣,包括:固定卡头、连接杆、脚踏板及防滑固定块,所述固定卡头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所述防滑固定块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上,所述防滑固定块具有多个防滑齿条。上述的登杆脚扣,由于在固定卡头上装设具有多个防滑齿条的防滑固定块,将固定卡头套在攀爬杆上后,防滑固定块上的防滑齿条便与攀爬杆相接触,防滑固定块能使得固定卡头固定于攀爬杆上,固定卡头通过连接杆对脚踏板进行支撑,从而便可以对攀爬者进行受力支撑。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卡头上设置的防滑垫,防滑固定块上的防滑齿条的防滑效果更好,即使用于湿滑杆的攀爬或者桉树清障的攀爬,也能较好地避免登杆脚扣与攀爬杆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齿条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底边长度L为1.5mm~2.5mm,所述截面的高度H为1mm~2mm,所述截面的顶角为半径R在0.3mm~0.7mm的圆弧倒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齿条并列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防滑齿条之间的距离d为0.5mm~1.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这样能够使得防滑固定块与攀爬杆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防滑效果较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固定块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上。当防滑固定块上的防滑齿条由于长期使用而磨损失效时,能够便于对固定卡头进行更换防滑固定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登杆脚扣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固定卡头为J形杆,所述防滑固定块设有用于所述J形杆穿过的滑动槽,所述防滑固定块还设有与所述滑动槽相连通的紧固孔,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紧固孔中,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J形杆紧密接触。通过滑动槽在J形杆上移动防滑固定块,并使紧固件紧紧抵触固定卡头,便可以将防滑固定块固定于固定卡头上,而将紧固件从紧固孔中松开后,便失去对防滑固定块的固定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螺栓上套设有螺母,所述紧固孔为与所述螺栓相应设置的螺栓孔,所述防滑固定块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槽相连通的窗口,所述窗口开设位置与所述螺母在所述螺栓上的位置相适应。如此,通过窗口能够手动拧紧或者松开螺栓上的螺母,从而便可以调整螺栓是否紧紧抵触J形杆,操作较为方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上设有脚前部固定带与脚后跟固定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前部固定带两端固定在所述脚踏板上,所述脚后跟固定带包括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一端具有套接在所述脚前部固定带上的第一套环,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具有锁扣件;所述第二连接带一端具有套接在所述脚前部固定带上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二连接带另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锁扣件相连接的多个连接孔。如此,将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分别套装在脚前部固定带上,便可以实现脚后跟固定带的安装,操作较为方便。并可以根据脚部大小,将第一连接带的锁扣件与第二连接带上的连接孔之间进行连接,从而起到对脚后跟进行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上还活动连接有活动卡头,所述活动卡头上设置有防滑垫。通过固定卡头与活动卡头共同作用于攀爬杆,登杆脚扣与攀爬杆之间的接触将更加稳固可靠,使得作业人员的攀爬过程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登杆脚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滑固定块的防滑齿条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滑固定块上防滑齿条的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滑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脚前部固定带与脚后跟固定带的连接示意图。10、固定卡头,20、连接杆,30、脚踏板,40、防滑固定块,41、防滑齿条,42、滑动槽,43、紧固孔,44、窗口,51、螺栓,52、螺母,60、脚前部固定带,70、脚后跟固定带,71、第一连接带,711、第一套环,712、锁扣件,72、第二连接带,721、第二套环,722、连接孔,80、活动卡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图1所示,一种登杆脚扣,包括:固定卡头10、连接杆20、脚踏板30及防滑固定块40。所述固定卡头10与所述连接杆20相连。所述连接杆20与所述脚踏板30相连。所述防滑固定块40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10上,所述防滑固定块40具有多个防滑齿条41。上述的登杆脚扣,由于在固定卡头10上装设具有多个防滑齿条41的防滑固定块40,将固定卡头10套在攀爬杆上后,防滑固定块40上的防滑齿条41便与攀爬杆相接触,防滑固定块40能使得固定卡头10固定于攀爬杆上,固定卡头10通过连接杆20对脚踏板30进行支撑,从而便可以对攀爬者进行受力支撑。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卡头10上设置的防滑垫,防滑固定块40上的防滑齿条41的防滑效果更好,即使用于湿滑杆的攀爬或者桉树清障的攀爬,也能较好地避免登杆脚扣与攀爬杆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齿条41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底边长度L为1.5mm~2.5mm,所述截面的高度H为1mm~2mm,所述截面的顶角为半径R在0.3mm~0.7mm的圆弧倒角。所述防滑齿条41并列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防滑齿条41之间的距离d为0.5mm~1.5mm。所述防滑齿条4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这样能够使得防滑固定块40与攀爬杆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防滑效果较好。较佳的,所述截面的底边长度L为2mm,所述截面的高度H为1.5mm,所述截面的顶角为半径R在0.5mm的圆弧倒角。所述防滑齿条41并列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防滑齿条41之间的距离d为1mm,所述防滑齿条4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此外,所述防滑固定块40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10上。当防滑固定块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登杆脚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卡头、连接杆、脚踏板及防滑固定块,所述固定卡头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所述防滑固定块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上,所述防滑固定块具有多个防滑齿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卡头、连接杆、脚踏板及防滑固定块,所述固定卡头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所述防滑固定块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上,所述防滑固定块具有多个防滑齿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条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截面的底边长度L为1.5mm~2.5mm,所述截面的高度H为1mm~2mm,所述截面的顶角为半径R在0.3mm~0.7mm的圆弧倒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条并列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防滑齿条之间的距离d为0.5mm~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固定块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固定卡头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杆脚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固定卡头为J形杆,所述防滑固定块设有用于所述J形杆穿过的滑动槽,所述防滑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冀李土明陈一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