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65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包括上冲、凹模、下冲、中柱和垫块,所述上冲与凹模配合设置,所述下冲与中柱配合设置,所述下冲下设置有间隙可供中柱上下运动;所述垫块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中还设置有弹簧。本专利对压制模具结构进行了完善,针对矮中柱结构磁芯,将下冲中柱和另外两柱分开制作,中柱相对于下冲可以相互滑动,根据成型高度和粉料的松装比确定好中柱的高度;结构上在中柱与垫板之间预留一定高度,增加一根弹簧,这样来减少中柱位置的装粉高度,从而使中柱与另外两柱在装粉不等高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同样的胚体密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后续加工的时间和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
本技术设计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对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磁芯产品也在结构设计上发生着变化。改进前中柱与其余两柱等高,改进后中柱比其余两柱矮6mm。对于改进前的产品的生产,我们采用常规模具进行压制,先生产出三柱等高的产品,然后分几次将中柱一点一点磨掉,但是这样造成了原材料浪费,能耗增加,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磨床的备品备件极容易损坏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包括上冲、凹模、下冲、中柱和垫块,所述上冲与凹模配合设置,所述下冲与中柱配合设置,所述下冲下设置有间隙可供中柱上下运动;所述垫块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中还设置有弹簧。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对压制模具结构进行了完善,针对矮中柱结构磁芯,将下冲中柱和另外两柱分开制作,中柱相对于下冲可以相互滑动,根据成型高度和粉料的松装比确定好中柱的高度;结构上在中柱与垫板之间预留一定高度,增加一根弹簧,这样来减少中柱位置的装粉高度,从而使中柱与另外两柱在不等高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同样的胚体密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后续加工的时间和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冲;2-凹模;3-下冲;4-中柱;5-垫块;31-间隙;6-弹簧;7-凹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参阅图1,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包括上冲1、凹模2、下冲3、中柱4和垫块5,所述上冲I与凹模2配合设置,所述下冲3与中柱4配合设置,所述下冲下设置有间隙31可供中柱4上下运动;所述垫块5上设置有凹陷7,所述凹陷7中还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强度应设计得既可以把中冲弹起,也要能在压制时能被压缩到中冲与垫板接触的位置;作为一实施方式弹簧6采用直径1mm,线径Imm的65Mn优质弹簧。本技术工作原理:(I)开始时,模具处于装粉位置,中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处在最高点,这样中柱的装粉就少于另外两柱的装粉;(2)开始压制,随着上冲往下压力的增加,弹簧开始被压缩,直到弹簧被全部压入垫块中心的弹簧孔中,此时达到成型位置,中冲底部与垫块压紧;(3)脱模开始时,要保证上冲压在产品上下冲慢慢托起产品,避免弹簧急速回弹时损坏胚体。(4)待产品完全从凹模中脱出后,为避免碰撞,需要在出胚位置时档胚工装中间处预留缺口,让中冲顺利通过,此时一个周期完成。以生产50万件产品来计算,模具结构改进后比改进前可以节约原材料2500kg;在磨加工方面,之前需要反复加工5次后才可以达到客户标准,现在对中柱不需要额外的磨加工,所以节约磨床用电约33000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磨床配件损耗及其他设备维护等费用。在生产效率上,改进前,磨加工环节上两个操作工一天的产量大概是2000件半成品,在改进后,同样的工作时间,同样的工人,同样的人工成本下,一天的产量增加到12000到15000件之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数据,可见本专利大幅度提高了矮中柱磁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芯矮中柱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冲、凹模、下冲、中柱和垫块,所述上冲与凹模配合设置,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晋扬杨建明胡笛梁波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浩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