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6413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采用待测酸液对所述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求出所述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将求出的表面粗糙度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待测酸液的酸压效果。通过酸蚀前后的岩心试样表面的形貌特征来评价酸压效果,从而为后续的酸液的筛选、酸化压裂设计及优化、碳酸盐岩酸化增产记录的认识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酸化压裂是改造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在酸化压裂过程中,当前置液或酸处理液以大于地层所能接受的注入排量施工时,井眼附近压力增大,当其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被压开,前置液或酸处理液进入裂缝;若继续维持一定的压力,裂缝将继续延伸,并随酸液的注入,发生酸岩反应,酸液不均匀地刻蚀地层裂缝壁面。如果设计得当,在撤除地面施工压力后,在地层压力下,裂缝不会闭合,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不均匀刻蚀通道使地层流体比较容易地流入井底。如果没有形成非均匀的刻蚀,则停泵后裂缝将会闭合,使得裂缝的导流能力很小。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酸压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现有技术中,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室内实验评价,主要通过导流实验系统完成,把碳酸盐岩制作加工成特制岩板(即岩心试样),通过模拟垂直裂缝,对前置液酸压、稠化酸酸压、多级注入闭合酸压等不同的工艺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确定在不同闭合压力下酸蚀导流能力的大小,其中平行板渗透率计算公式采用达西公式。在上述酸蚀裂缝导流评价过程中,重点考虑了闭合压力、酸液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采用待测酸液对所述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求出所述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将求出的表面粗糙度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待测酸液的酸压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采用待测酸液对所述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求出所述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将求出的表面粗糙度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待测酸液的酸压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通过以下步骤获得:对标准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采用标准酸液对所述标准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求出所述标准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差值,作为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试样和标准岩心试样的形状相同,其长度为120-180cm,宽度为40-60cm,厚度为20-30c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貌扫描包括二维形貌扫描和/或三维形貌扫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蒋廷学姚奕明张旭东徐胜强吴峙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