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393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21
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包括至少4个立柱,相邻立柱顶部之间安装横梁,各立柱顶端均安装长斜梁,各横梁中部均安装短斜梁,各长斜梁和各短斜梁顶端均与同一个连接座连接,各长斜梁两侧分别与一个篷布的一侧连接,篷布顶端与连接座连接,篷布另一侧边沿设置导杆,相邻长斜梁和短斜梁之间均安装导轨,导轨上安装有与导轨配合的导向块,导杆与导向块连接,即能满足使用者临时采光的需求,又能在下雨时迅速排走雨水,还能够有效提升帐篷内部的垂直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部旋转开合帐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帐篷,具体地说是一种顶部旋转开合帐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帐篷产品篷布大都是固定的封闭结构,只能起到遮蔽作用,需要采光时,只能将帐篷拆除。为满足使用者在帐篷内临时采光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出了篷布可开启的帐篷产品,但现有的顶蓬可开启的帐篷均采用平面的顶蓬结构,其顶部的平面篷布沿一个平行于地面的矩形框架移动来实现顶蓬的开启与关闭,这种帐篷结构虽然能够满足使用者临时采光的需求,但在下雨时顶部的篷布会积聚大量雨水,使篷布受压后边缘出现缝隙导致漏雨,另外,平面的顶蓬结构内部的垂直高度相对较低,人们在帐篷内的部分活动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它采用拱顶的顶蓬结构,并且顶部篷布可以打开或关闭,即能满足使用者临时采光的需求,又能在下雨时迅速排走雨水,还能够有效提升帐篷内部的垂直高度。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至少4个立柱,相邻立柱顶部之间安装横梁,各立柱顶端均安装长斜梁,各横梁中部均安装短斜梁,各长斜梁和各短斜梁顶端均与同一个连接座连接,各长斜梁两侧分别与一个篷布的一侧连接,篷布顶端与连接座连接,篷布另一侧边沿设置导杆,相邻长斜梁和短斜梁之间均安装导轨,导轨上安装有与导轨配合的导向块,导杆与导向块连接。所述短斜梁的截面为工字型,各导杆可进入短斜梁两侧的凹槽内。所述所述各导轨均是弧形导轨,各导轨的圆心均与连接座的中心重合,连接座顶部设置防雨罩,各篷布顶端均设置挂钩,连接座内设置挂环,挂环的圆心与连接座的中心重合,各挂钩均挂在挂环上。所述导轨上开设导向槽,导向槽内安装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导向块能够在导向槽内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导轨与导向块之间安装第一棘齿条和第二棘齿条,第一棘齿条和第二棘齿条分别位于导轨两端部,第一棘齿条和第二棘齿条的棘齿方向相反,第一棘齿条和第二棘齿条均与导轨连接,导向块包括壳体,壳体靠近棘齿条的一侧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第一活动块,第二通孔内安装第二活动块,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端部均为一个直面和一个斜面相交组成的楔形端部,第一活动块端部的斜面与第一棘齿条的棘齿斜面相对,第二活动块端部的斜面与第二棘齿条的棘齿斜面相对,第一活动块与壳体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第一弹簧,第二活动块与壳体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第二弹簧,壳体上安装致动装置,致动装置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活动块或第二活动块单独靠近、远离导轨,第一活动块靠近导轨时,第一活动块的楔形端部可与第一棘齿条的棘齿啮合,第二活动块靠近导轨时,第二活动块的楔形端部可与第二棘齿条的棘齿啮合。所述导向块上侧安装上滑轮组,导向块下侧安装下滑轮组,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分别与导向槽的顶面和底面接触。所述致动装置包括与第一活动块连接的第一挡块和与第二活动块连接的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与端面凸轮的曲面接触,端面凸轮通过转轴与壳体连接,端面凸轮能够绕转轴的轴方向旋转,壳体上开设长条孔,长条孔内安装拨杆,拨杆一端与端面凸轮连接,拨杆另一端安装牵拉布带,拨杆向导轨设置第一棘齿条的一端倾斜时,端面凸轮挤压第二挡块使第二活动块远离导轨,此时第一活动块保持在靠近导轨的位置;拨杆向导轨设置第二棘齿条的一端倾斜时,端面凸轮挤压第一挡块使第一活动块远离导轨,此时第二活动块保持在靠近导轨的位置。所述牵拉布带上安装尼龙搭扣。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与端面凸轮配合的面均为斜面。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远离各自斜面的一侧均设置导向凸柱,壳体内设置与导向凸柱配合的导向套管,导向凸柱能够在导向套管内轴向移动。所述各横梁内侧均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均安装滑块,第一滑道内的滑块与侧围布连接,第二滑道内的滑块与网布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拱顶的顶蓬结构,并且顶部篷布可以打开或关闭,即能满足使用者临时采光的需求,又能在下雨时迅速排走雨水,还能够有效提升帐篷内部的垂直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顶部篷布闭合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顶部篷布打开状态;图3是图1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横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导向块和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导向块移动至导轨设置第二棘齿条一端的状态;图6是图5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B向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导向块和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导向块移动至导轨设置第一棘齿条一端的状态;图9是图8中C-C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包括至少4个立柱1,相邻立柱1顶部之间安装横梁2,各立柱1顶端均安装长斜梁3,各横梁2中部均安装短斜梁5,各长斜梁3和各短斜梁5顶端均与同一个连接座4连接,各长斜梁3两侧分别与一个篷布6的一侧连接,篷布6顶端与连接座4连接,篷布6另一侧边沿设置导杆7,相邻长斜梁3和短斜梁5之间均安装导轨101,导轨101上安装有与导轨101配合的导向块103,导杆7与导向块103连接。使用时,使用者移动导杆7来实现篷布6的开启或关闭,本专利技术能满足使用者临时采光的需求,在下雨时能够迅速排走雨水,还能够有效提升帐篷内部的垂直高度。为了保持篷布6的形状,本专利技术还可在篷布内或篷布表面设置支撑杆来防止篷布6下垂,支撑杆的设置方向以连接座4为圆心呈放射状设置,不会影响篷布6的折叠。本专利技术为了确保短斜梁5与两侧的篷布6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防雨效果,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短斜梁5的截面为工字型,工字型的短斜梁5两侧为凹槽结构,各导杆7可进入短斜梁5两侧的凹槽内,使篷布6边缘与凹槽形成迷宫式的防雨结构,避免雨水从篷布6与短斜梁5之间漏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篷布6优选采用下述结构与连接座4连接:所述所述各导轨101均是弧形导轨,各导轨101的圆心均与连接座4的中心重合,连接座4顶部设置防雨罩15,各篷布6顶端均设置挂钩8,连接座4内设置挂环9,挂环9的圆心与连接座4的中心重合,各挂钩8均挂在挂环9上。该结构安装方便,在篷布6打开或关闭过程中挂钩8可沿挂环9移动来改变角度,使篷布6始终绷紧,防雨罩15遮蔽篷布6与连接座4之间的间隙,并能够允许气流通过,使本专利技术在具备良好的防雨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防风透气性能。本专利技术为了对篷布6进行牢固的定位,避免篷布6松脱,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导轨101上开设导向槽102,导向槽102内安装与导向槽102配合的导向块103,导向块103能够在导向槽102内沿着导轨101的长度方向移动,导轨101与导向块103之间安装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分别位于导轨101两端部,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的棘齿方向相反,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均与导轨101连接,导向块103包括壳体106,壳体106靠近棘齿条的一侧开设第一通孔107和第二通孔108,第一通孔107内安装第一活动块109,第二通孔108内安装第二活动块110,第一活动块109和第二活动块110端部均为一个直面和一个斜面相交组成的楔形端部,第一活动块109端部的斜面与第一棘齿条104的棘齿斜面相对,第二活动块110端部的斜面与第二棘齿条105的棘齿斜面相对,第一活动块109与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部旋转开合帐篷

【技术保护点】
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4个立柱(1),相邻立柱(1)顶部之间安装横梁(2),各立柱(1)顶端均安装长斜梁(3),各横梁(2)中部均安装短斜梁(5),各长斜梁(3)和各短斜梁(5)顶端均与同一个连接座(4)连接,各长斜梁(3)两侧分别与一个篷布(6)的一侧连接,篷布(6)顶端与连接座(4)连接,篷布(6)另一侧边沿设置导杆(7),相邻长斜梁(3)和短斜梁(5)之间均安装导轨(101),导轨(101)上安装有与导轨(101)配合的导向块(103),导杆(7)与导向块(10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4个立柱(1),相邻立柱(1)顶部之间安装横梁(2),各立柱(1)顶端均安装长斜梁(3),各横梁(2)中部均安装短斜梁(5),各长斜梁(3)和各短斜梁(5)顶端均与同一个连接座(4)连接,各长斜梁(3)两侧分别与一个篷布(6)的一侧连接,篷布(6)顶端与连接座(4)连接,篷布(6)另一侧边沿设置导杆(7),相邻长斜梁(3)和短斜梁(5)之间均安装导轨(101),导轨(101)上安装有与导轨(101)配合的导向块(103),导杆(7)与导向块(10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斜梁(5)的截面为工字型,各导杆(7)可进入短斜梁(5)两侧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各导轨(101)均是弧形导轨,各导轨(101)的圆心均与连接座(4)的中心重合,连接座(4)顶部设置防雨罩(15),各篷布(6)顶端均设置挂钩(8),连接座(4)内设置挂环(9),挂环(9)的圆心与连接座(4)的中心重合,各挂钩(8)均挂在挂环(9)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顶部旋转开合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01)上开设导向槽(102),导向槽(102)内安装与导向槽(102)配合的导向块(103),导向块(103)能够在导向槽(102)内沿着导轨(101)的长度方向移动,导轨(101)与导向块(103)之间安装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分别位于导轨(101)两端部,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的棘齿方向相反,第一棘齿条(104)和第二棘齿条(105)均与导轨(101)连接,导向块(103)包括壳体(106),壳体(106)靠近棘齿条的一侧开设第一通孔(107)和第二通孔(108),第一通孔(107)内安装第一活动块(109),第二通孔(108)内安装第二活动块(110),第一活动块(109)和第二活动块(110)端部均为一个直面和一个斜面相交组成的楔形端部,第一活动块(109)端部的斜面与第一棘齿条(104)的棘齿斜面相对,第二活动块(110)端部的斜面与第二棘齿条(105)的棘齿斜面相对,第一活动块(109)与壳体(106)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第一弹簧(201),第二活动块(110)与壳体(106)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第二弹簧(202),壳体(106)上安装致动装置,致动装置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活动块(109)或第二活动块(110)单独靠近、远离导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峰孟祥会王军祥孙新城耿娜古会萍王雪静苏彤穆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鹏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