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杠接头、顶杠与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743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杠接头,包括折弯部和固定部,折弯部包括折弯形的折弯本体,折弯本体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接部且另一端为用于与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端,固定部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为用于与另一个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本方案将顶杠接头设计在顶杠的折弯处,即利用顶杠接头的折弯部作为顶杠的折弯处,因此,可以单独通过铸造或金属注射等方式来加工制造顶杠接头,如此便可保证顶杠接头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力学性能,从而可以任意设计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和大小,进而可以使顶杠结构与边门等部件结构更好地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顶杠接头的顶杠以及包括该顶杠的车辆。

Top bar joint, top bar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p bar joints, including bending part and a fixed part, the bending part including bending bending body, end bending body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other end is used and the top b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end fixed, one end fixed par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other end is second for the second fixed end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another top bar,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by a fastener. This scheme will be the top bar joint design in the bend at the top bar, the bending part of top bar joints as bending, so the top bar, can be through the way of casting or metal injection to manufacture the top bar joint, so it can ensure the top bar joint has sufficient thickn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the bending angle and bending of arbitrary design size, then can make the top bar structure and a structure better match etc..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top bar including the top bar join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top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杠接头、顶杠与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顶杠接头与一种顶杠,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在UTV(UtilityVehicle,农夫车)和ATV(AllTerrainVehicle,沙滩车)等全地形车辆中,驾驶室顶杠位于边门和挡风玻璃之间,用于支撑驾驶室并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还用于密封边门和挡风玻璃。请参照图1,现有的顶杠02通常采用管件折弯成型,为了简化加工工艺,通常将较长的顶杠02分为两段,即前顶杠和后顶杠两部分,然后将两段顶杠02通过顶杠接头01连接固定到一起而形成顶杠02。传统的顶杠接头01都普遍设计在顶杠02直管段中间断开处,接头使用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由于受折弯工艺的限制,管件折弯处在成型后的管壁厚度会变小,力学性能会下降,因此,为了保证顶杠02的强度,管件折弯处角度都不能做的太小。然而,这却导致无法满足边门的设计要求,并且,由于折弯处强度不够,顶杠02的中间加强管03不能焊接在管件的折弯处,这给车辆驾驶室的结构设计和布置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结构设计的顶杠接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杠接头,用于优化顶杠的结构,便于驾驶室的结构设计。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顶杠接头的顶杠以及车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杠接头,包括折弯部和固定部,所述折弯部包括折弯形的折弯本体,所述折弯本体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接部且另一端为用于与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端,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为用于与另一个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优选地,在上述顶杠接头中,所述折弯本体为圆弧形管状结构。优选地,在上述顶杠接头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对应设置有连接孔。优选地,在上述顶杠接头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贯穿所述连接孔的紧固螺栓以及与所述紧固螺栓配合的紧固螺母。优选地,在上述顶杠接头中,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紧固螺母旋转的卡槽。优选地,在上述顶杠接头中,所述折弯本体的外侧固设有中间加强管焊接端。优选地,在上述顶杠接头中,所述固定部的边缘固设有防护网安装孔。本技术提供的顶杠接头,包括折弯部和固定部,折弯部包括折弯形的折弯本体,折弯本体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接部且另一端为用于与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端,固定部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为用于与另一个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由于本方案将顶杠接头设计在顶杠的折弯处,即利用顶杠接头的折弯部作为顶杠的折弯处,因此,本方案可以单独通过铸造或金属注射等方式来加工制造顶杠接头,如此便可保证顶杠接头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力学性能,从而可以任意设计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和大小,进而可以使顶杠结构与边门等驾驶室部件结构更好地配合。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顶杠接头的顶杠,该顶杠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顶杠接头的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如上所述的顶杠。该车辆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顶杠接头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优选地,上述车辆为全地形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顶杠及其顶杠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连接顶杠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连接顶杠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中:01-顶杠接头、02-顶杠、03-中间加强管;图2至图7中:1-顶杠接头、2-顶杠、3-中间加强管、11-折弯部、12-固定部、13-连接孔、14-紧固螺栓、15-紧固螺母、111-折弯本体、112-第一连接部、113-中间加强管焊接端、114-第一固定端、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二固定端、123-防护网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顶杠接头,用于优化顶杠的结构,便于驾驶室的结构设计。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2至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连接顶杠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连接顶杠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顶杠接头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杠接头1,该顶杠接头1用于车辆的驾驶室的顶杠2连接中,具体的,该顶杠接头1包括折弯部11和固定部12,折弯部11包括折弯形的折弯本体111,折弯本体111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接部112且另一端为用于与顶杠2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端114,固定部12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部121且另一端为用于与另一个顶杠2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端122,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21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其中,折弯部11的第一固定端114和固定部12的第二固定端122可以通过焊接、过盈配合等方式与顶杠2的端口连接固定。由于本方案将顶杠接头1设计在顶杠2的折弯处,即利用顶杠接头1的折弯部11作为顶杠2的折弯处,因此,本方案可以单独通过铸造或金属注射等方式来加工制造顶杠接头1,如此便可保证顶杠接头1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力学性能,从而可以任意设计折弯部11的折弯角度和大小,进而可以使顶杠2结构与边门等驾驶室部件结构更好地配合。另外,由于本方案将顶杠接头1设计在顶杠2的折弯处,在运输顶杠2的过程中,就可以将顶杠2拆分为直管结构的前顶杠和后顶杠,由于管件的折弯较少,因此,使得用于包装顶杠2的暂用空间就越小,从而更加节省包装材料和运输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折弯部11的折弯本体111为弯折的管状结构或筋板结构,其具体可以折弯成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曲线形,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优选地,本方案中的折弯本体111为圆弧形管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顶杠接头1可以通过铸造或金属注射等工艺加工成型,通过这些工艺可以设计出任意圆角的折弯本体111,从而可以使顶杠2的折弯处配合更多种形状的边门。为了更方便中间加强管3的布置,优选地,本方案在折弯本体111的外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杠接头、顶杠与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杠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部(11)和固定部(12),所述折弯部(11)包括折弯形的折弯本体(111),所述折弯本体(111)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接部(112)且另一端为用于与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端(114),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部(121)且另一端为用于与另一个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端(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1)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杠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部(11)和固定部(12),所述折弯部(11)包括折弯形的折弯本体(111),所述折弯本体(111)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接部(112)且另一端为用于与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端(114),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部(121)且另一端为用于与另一个顶杠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端(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1)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本体(111)为圆弧形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1)均为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对应设置有连接孔(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杠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袁章平陈志勇林臻祯罗龙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