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37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打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打磨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轴承打磨设备,包括底座,还包括采用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的一端的固定架、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的另一端的打磨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且处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打磨部件之间的操作台、旋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的辅助伸缩梁、旋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且处于所述辅助伸缩梁的下侧的主伸缩梁和旋设于所述辅助伸缩梁的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外框、第一推进杆、第一连接板、第一挤压块和辅助杆;操作台和夹持部件可以对被加工的轴承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加工质量。

Bearing grind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earing grinding technology field,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bearing grinding equipment; grinding equipment, the bearing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base, also includes the use of threaded connection on the bas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ing frame, the threaded connection on the base of the upper side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ead grinding parts,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e upper side and in the fixed frame and the grinding part between the operating table, screwed on the fixing bracke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auxiliary telescopic beam, screwed on the fixing bracket on the side wall and in the auxiliary telescopic beam underside of the main telescopic beam is screwed and arranged on the auxiliary telescopic beam far away from the fixed frame at one end of the clamping part; the clamping member includes a first frame, a push rod,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 first pressing block and the auxiliary rod; the operating table and the clamping parts can be processed on the shaft Undertake accurate positioning to ensure machin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打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打磨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在轴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打磨,但是传统的轴承打磨设备的夹具和刀具调节起来很不方便;夹具很难对被加工的轴承进行准确加紧,刀具没有调整到正确位置也会影响打磨加工的质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调节方便,刀具和夹具可以对被加工的轴承进行精确定位的打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打磨设备,解决传统的打磨设备调节不方便,夹具不可以对被加工的轴承进行准确定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承打磨设备,包括底座,还包括采用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的一端的固定架、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的另一端的打磨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且处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打磨部件之间的操作台、旋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的辅助伸缩梁、旋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且处于所述辅助伸缩梁的下侧的主伸缩梁和旋设于所述辅助伸缩梁的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外框、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旋设于所述外框的一侧的第一推进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上且处于所述外框的外侧的第一连接板、旋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的内侧的第一挤压块和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的侧壁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辅助杆;所述夹持部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的侧壁上的第三推进杆、采用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三推进杆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内的第三挤压块和旋设于所述第三推进杆上且压紧于所述外框的外壁上的锁定件;所述夹持部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上的第二推进杆、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的一端且处于所述外框内的第二挤压块、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上且处于所述外框的外侧的第二连接板、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的另一端的旋紧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上且压紧于所述旋紧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弹簧;所述外框为圆环状;所述第一挤压块的侧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一挤压块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第一推进杆相适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为曲面;所述第二挤压块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二挤压块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旋接孔,所述第二旋接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相适应;每个所述第二挤压块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进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壁为曲面,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壁上凹设有压紧定位槽,所述压紧定位槽和所述第二推进杆相适应;所述旋紧件为圆台状,沿着所述旋紧件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旋紧孔,所述旋紧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相适应;所述第三挤压块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三挤压块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相适应;所述锁定件为圆台状,沿着所述锁定件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框的外壁上凹设有锁定凹槽,所述锁定凹槽和所述锁定件相适应;所述第三推进杆和所述第一推进杆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对齐。其中,所述操作台包括支撑座、卡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的主操作架、卡接于所述主操作架的上侧的中部的基座、沿着所述基座的轴向采用螺纹旋接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内定位杆、沿着所述内定位杆的径向卡接于所述内定位杆的侧壁上的伸缩筒、沿着所述伸缩筒的轴向旋设于所述伸缩筒的远离所述内定位杆的一端的伸缩杆、螺纹旋接于所述伸缩杆的远离所述伸缩筒的一端的内挤压件、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上且两端分别压紧在所述内挤压件和所述伸缩筒上的第一弹簧、旋设于所述主操作架的侧壁上的顶紧杆和螺纹旋接于所述顶紧杆的远离所述主操作架的一端的外挤压件。其中,所述支撑座的纵截面为梯形;于所述主操作架的下部凹设有第一卡接固定槽,所述第一卡接固定槽和所述支撑座相适应;于所述主操作架的上部凹设有第二卡接固定槽,所述第二卡接固定槽和所述基座相适应;所述基座为圆台状;沿着所述基座的轴向于其内设置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内定位杆相适应;于所述内定位杆的侧壁内上设置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和所述伸缩筒相适应;所述内挤压件的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侧的侧壁为曲面;于所述内挤压件的靠近所述伸缩杆的一侧的侧壁内凹有挤压定位槽,所述挤压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弹簧相适应;所述顶紧杆为圆杆状;于所述主操作架的侧壁内设置有主顶紧孔,所述主顶紧孔和所述顶紧杆相适应;若干个所述顶紧杆沿着所述主操作架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外挤压件的纵截面为椭圆形。其中,所述辅助伸缩梁包括支撑筒、沿着所述支撑筒的轴向穿设于所述支撑筒上的横梁、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端部且旋设于所述横梁的外侧的加强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远离所述加强件的一端的插接块、沿着所述支撑筒的径向凹设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内的卡接定位槽和凸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壁上的卡接固定牙;所述加强件的为半球状;沿着所述加强件的径向于所述加强件内穿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横梁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轴承打磨设备,包括底座,还包括采用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的一端的固定架、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的另一端的打磨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且处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打磨部件之间的操作台、旋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的辅助伸缩梁、旋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且处于所述辅助伸缩梁的下侧的主伸缩梁和旋设于所述辅助伸缩梁的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外框、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旋设于所述外框的一侧的第一推进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上且处于所述外框的外侧的第一连接板、旋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的内侧的第一挤压块和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的侧壁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挤压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辅助杆;所述夹持部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的侧壁上的第三推进杆、采用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三推进杆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内的第三挤压块和旋设于所述第三推进杆上且压紧于所述外框的外壁上的锁定件;所述夹持部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上的第二推进杆、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的一端且处于所述外框内的第二挤压块、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上且处于所述外框的外侧的第二连接板、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的另一端的旋紧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上且压紧于所述旋紧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弹簧;所述外框为圆环状;所述第一挤压块的侧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一挤压块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第一推进杆相适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为曲面;所述第二挤压块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二挤压块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旋接孔,所述第二旋接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相适应;每个所述第二挤压块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进杆;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壁为曲面,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壁上凹设有压紧定位槽,所述压紧定位槽和所述第二推进杆相适应;所述旋紧件为圆台状,沿着所述旋紧件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旋紧孔,所述旋紧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相适应;所述第三挤压块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三挤压块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相适应;所述锁定件为圆台状,沿着所述锁定件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框的外壁上凹设有锁定凹槽,所述锁定凹槽和所述锁定件相适应;所述第三推进杆和所述第一推进杆沿着所述外框的径向对齐;操作台和夹持部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承打磨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打磨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的一端的固定架(6)、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的另一端的打磨部件(2)、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且处于所述固定架(6)和所述打磨部件(2)之间的操作台(3)、旋接于所述固定架(6)的上部的辅助伸缩梁(5)、旋接于所述固定架(6)的侧壁上且处于所述辅助伸缩梁(5)的下侧的主伸缩梁(7)和旋设于所述辅助伸缩梁(5)的远离所述固定架(6)的一端的夹持部件(4);所述夹持部件(4)包括外框(41)、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旋设于所述外框(41)的一侧的第一推进杆(42)、套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42)上且处于所述外框(41)的外侧的第一连接板(43)、旋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42)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41)的内侧的第一挤压块(45)和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41)的侧壁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挤压块(45)和所述第一连接板(43)之间的辅助杆(44);所述夹持部件(4)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41)的侧壁上的第三推进杆(413)、采用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三推进杆(413)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41)内的第三挤压块(411)和旋设于所述第三推进杆(413)上且压紧于所述外框(41)的外壁上的锁定件(412);所述夹持部件(4)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41)上的第二推进杆(47)、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的一端且处于所述外框(41)内的第二挤压块(46)、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上且处于所述外框(41)的外侧的第二连接板(410)、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的另一端的旋紧件(49)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上且压紧于所述旋紧件(49)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10)之间的弹簧(48);所述外框(41)为圆环状;所述第一挤压块(45)的侧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一挤压块(45)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第一推进杆(42)相适应;所述第一连接板(43)的侧壁为曲面;所述第二挤压块(46)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二挤压块(46)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旋接孔,所述第二旋接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47)相适应;每个所述第二挤压块(46)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进杆(47);所述第二连接板(410)的侧壁为曲面,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10)的外壁上凹设有压紧定位槽,所述压紧定位槽和所述第二推进杆(47)相适应;所述旋紧件(49)为圆台状,沿着所述旋紧件(49)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旋紧孔,所述旋紧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47)相适应;所述第三挤压块(411)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三挤压块(411)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413)相适应;所述锁定件(412)为圆台状,沿着所述锁定件(412)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413)螺纹连接;于所述外框(41)的外壁上凹设有锁定凹槽,所述锁定凹槽和所述锁定件(412)相适应;所述第三推进杆(413)和所述第一推进杆(42)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打磨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的一端的固定架(6)、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的另一端的打磨部件(2)、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且处于所述固定架(6)和所述打磨部件(2)之间的操作台(3)、旋接于所述固定架(6)的上部的辅助伸缩梁(5)、旋接于所述固定架(6)的侧壁上且处于所述辅助伸缩梁(5)的下侧的主伸缩梁(7)和旋设于所述辅助伸缩梁(5)的远离所述固定架(6)的一端的夹持部件(4);所述夹持部件(4)包括外框(41)、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旋设于所述外框(41)的一侧的第一推进杆(42)、套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42)上且处于所述外框(41)的外侧的第一连接板(43)、旋设于所述第一推进杆(42)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41)的内侧的第一挤压块(45)和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41)的侧壁内且处于所述第一挤压块(45)和所述第一连接板(43)之间的辅助杆(44);所述夹持部件(4)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41)的侧壁上的第三推进杆(413)、采用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三推进杆(413)的端部且处于所述外框(41)内的第三挤压块(411)和旋设于所述第三推进杆(413)上且压紧于所述外框(41)的外壁上的锁定件(412);所述夹持部件(4)还包括沿着所述外框(41)的径向穿设于所述外框(41)上的第二推进杆(47)、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的一端且处于所述外框(41)内的第二挤压块(46)、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上且处于所述外框(41)的外侧的第二连接板(410)、旋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的另一端的旋紧件(49)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推进杆(47)上且压紧于所述旋紧件(49)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10)之间的弹簧(48);所述外框(41)为圆环状;所述第一挤压块(45)的侧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一挤压块(45)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旋接孔,所述第一旋接孔和所述第一推进杆(42)相适应;所述第一连接板(43)的侧壁为曲面;所述第二挤压块(46)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二挤压块(46)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二旋接孔,所述第二旋接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47)相适应;每个所述第二挤压块(46)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进杆(47);所述第二连接板(410)的侧壁为曲面,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10)的外壁上凹设有压紧定位槽,所述压紧定位槽和所述第二推进杆(47)相适应;所述旋紧件(49)为圆台状,沿着所述旋紧件(49)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旋紧孔,所述旋紧孔和所述第二推进杆(47)相适应;所述第三挤压块(411)的外壁为曲面;沿着所述第三挤压块(411)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和所述第三推进杆(413)相适应;所述锁定件(412)为圆台状,沿着所述锁定件(412)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晓伟俞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凝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