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广玺专利>正文

水桶提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1551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桶提手结构,包括提手和连接件,所述提手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固定于水桶侧壁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的端部均设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插槽和一滑槽,所述滑槽的上部朝上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插槽配合,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滑槽配合,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插槽内转动,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提水时,可将提手完全被定位于竖直位置,使桶两侧都无法摆动,以达到桶及桶内水的稳定性,使人手也不易疲劳、比较轻松;当不用提水时,可以将提手很容易地放倒于桶的任意一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提水时桶会左右晃动”的问题,结构简单、轻便省力,承载能力强。

Bucket hand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cket handle structure, comprising a handle and a connecting piece, an end portion of the handle by the connecting piece to rotate the upper end i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bucke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end part of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otrusion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and a slide toward the upper sl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first protrusions matched with the slot, the second protrusions matched with the chute, the first protrusions in the slot to rotate, the second sliding in the chute. Water, the handle can be completely positioned in the vertical position, the barrel can swing on both sides, to reach water stability bucket and bucket, the hand is not easy to fatigue, easy; when less water, can easily handle any side down to the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when the water is lifted, the bucket can sway from side to 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portability, labor saving and strong carry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桶提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水桶提手结构。
技术介绍
水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可用于盛装水等液体的容器,通常带有提手,方便搬运。目前市面上的水桶提手结构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设置限位的,即桶提手的两端自由地转动连接在水桶两侧壁的上端,提水时桶容易左右晃动,水极易溅出来,而且桶的摆动会使人手容易疲劳;另一种市面的桶有单侧限位,但还是会有一侧无法限制桶的摆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桶提手结构,提水时能够将提手完全定位于竖直位置,且水桶不会两侧晃动。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桶提手结构,包括提手和连接件,所述提手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固定于水桶侧壁的上端,所述提手的端部均设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插槽和一滑槽,所述滑槽的上部朝上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插槽配合,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滑槽、所述凹槽配合,所述插槽的长度大于第一突起的直径,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插槽内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水桶侧壁的上端,所述提手的端部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外盖、内盖;所述内盖位于所述水桶的内侧壁,所述外盖位于所述水桶的外侧壁,所述内盖上设有槽孔、圆孔,所述外盖上设有与所述圆孔、所述槽孔配合使用的安装孔、第一凸台;所述水桶侧壁位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槽孔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外盖的外表面上设有所述插槽和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上部朝上设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突起穿过所述外盖的所述插槽,并插入到所述内盖的所述槽孔中,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插槽内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凸台在所述槽孔内转动,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插槽的表面相抵。优选的,所述插槽在竖直方向上对称,所述凹槽在竖直方向上对称。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形状为直槽口形。优选的,所述插槽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中心处。优选的,所述滑槽为圆弧形滑槽,以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插槽内的转动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提手的端部均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锥筒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水桶提手结构,其中水桶和提手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连接件上设有插槽和滑槽,滑槽上部朝上设有一凹槽,提手可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用户提起水桶时,可以将提手完全被定位于竖直位置,使桶两侧都无法摆动,从而达到桶及桶内水的稳定性,使人手也不易疲劳、比较轻松;当不用提水时,也可以将提手很容易地放倒于桶的任意一侧面。本技术解决了“提水时桶会左右晃动”的问题,结构简单、轻便省力,承载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水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水桶提手结构安装图。图3为图2的水桶提手结构B处的一放大图。图4为图2的水桶提手结构A处的一放大图。图5为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水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水桶提手结构安装图。图7为图6中内盖234的正视图。图8为图6中外盖233的顶视图。图9为图6中提手座232的正视图。图10为图6中提手座232的左视图。图中:1、水桶;11、水桶侧壁;2、水桶提手结构;21、提手;211、第一突起;212、第二突起;22、连接件;221、插槽;222、滑槽;223、凹槽;224、安装孔;23、提手套;24、提手座;241、第二凸台;242、提手安装孔;25、外盖;251、第一凸台;26、内盖;261、圆孔;262、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首先结合附图1~4中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水桶提手结构2,包括提手21和连接件22,水桶1包括水桶侧壁11,所述提手21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件22转动固定于水桶侧壁11的上端,所述连接件22通过安装孔224固定于所述水桶侧壁11的上端,所述提手21的端部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件22,所述提手21的端部均设有第一突起211和第二突起212,所述连接件22上设有一插槽221和一滑槽222,所述滑槽222的上部朝上设有一凹槽223,所述第一突起211插入所述插槽221内,所述第二突起212插入所述滑槽222内,所述第一突起211在所述插槽221内转动以及移动到所述插槽221的顶部,所述第二突起212在所述滑槽222内滑动并进入到凹槽223中。所述插槽221的长度大于第一突起211的直径,所述第一突起211在所述插槽221内转动的同时,保证所述第二突起212在所述滑槽222内滑动。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突起211和所述第二突起212在所述提手21的端部均呈对称分布,这样外形美观、耐用、方便加工,结构也比较稳固。下面结合图4,对所述连接件22、插槽221、滑槽222、凹槽223的位置、形状及分布作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件22的形状可设计为圆形,因为圆形比较便于加工而且美观;所述连接件22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所述凹槽223应尽量竖直方向朝上地设置在所述滑槽222的上部;所述插槽221、所述凹槽223均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合理,可以使得当提手21处在竖直位置时,第一突起211和第二突起212的上表面分别与插槽221和凹槽223的上部接触,共同承载水桶1及桶内水的重力,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突起承载的压力;所述第一突起211与插槽221之间的间隙大小应设置合理,足以保证第一突起211能在插槽221内自由滑动,并与插槽221紧密接触而不至于出现松动或滑出;可将所述插槽221设计在所述连接件22的中心处,所述插槽221的形状可设计为直槽口形,该直槽口形下部半圆的圆心应与所述连接件22的中心点或中心线相重合,方便第一突起211可在插槽221内转动和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滑槽222可设计成圆弧形滑槽,以所述第一突起211在所述插槽221内的转动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方便第二突起212在滑槽222内滑动,且不妨碍第一突起211在插槽221内转动;所述凹槽223的形状可设计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锥筒形等,方便第二突起212在凹槽223内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保持接触;所述插槽221、滑槽222与凹槽223应当组合设计,以便于提水时共同承载水桶1及桶内水的重力;但是,所述连接件22、插槽221、滑槽222和凹槽223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还可以采取上述组合或者其他合适的设置方式。所述连接件22、插槽221、滑槽222、凹槽223的设计方式不拘一格,以实现“提水时水桶不会左右晃动”为目的和前提,可以灵活变动,灵活性强。下面结合附图1~4中给出的实施例,介绍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当提手21在从下向上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提手21的第一突起211和第二突起212在水桶侧壁11上端连接件22上的插槽221内转动和在连接件22上的滑槽222内滑动;当提手21处于竖直位置时,由于滑槽222上部在竖直方向设有一凹槽223,提手21的第一突起211和第二突起21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提水时,由于水桶1及桶内水重力的作用,第一突起211和第二突起212的上表面分别与插槽221和凹槽223的上部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桶提手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桶提手结构,包括提手和连接件,所述提手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固定于水桶侧壁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的端部均设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插槽和一滑槽,所述滑槽的上部朝上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插槽配合,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滑槽、所述凹槽配合,所述插槽的长度大于第一突起的直径,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插槽内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桶提手结构,包括提手和连接件,所述提手的端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转动固定于水桶侧壁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的端部均设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插槽和一滑槽,所述滑槽的上部朝上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插槽配合,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滑槽、所述凹槽配合,所述插槽的长度大于第一突起的直径,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插槽内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桶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水桶侧壁的上端,所述提手的端部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桶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外盖、内盖;所述内盖位于所述水桶的内侧壁,所述外盖位于所述水桶的外侧壁,所述内盖上设有槽孔、圆孔,所述外盖上设有与所述圆孔、所述槽孔配合使用的安装孔、第一凸台;所述水桶侧壁位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槽孔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桶提手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广玺
申请(专利权)人:郭广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