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47722 阅读:1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渍于液氮中进行冷冻;(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进行复水处理;(4)将经复水后的核桃依次进行超声和震荡处理,然后经冲刷即得到脱除内种皮的核桃仁以及脱除的内种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脱除方法利用不同结构组成的物质热胀冷缩系数不同的原理,采用液氮对核桃仁进行急冻处理,使得内种皮与果仁表面均发生迅速收缩,但由于两者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导致界面空隙的产生,从而实现内种皮的迅速自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技术介绍
核桃内种皮(Walnut Kernel pellicle)为包裹在核桃仁表面的一层薄膜,鲜核桃内种皮呈黄色或浅黄色,干制后颜色加深并伴随一定程度的褐变现象。内种皮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由于其易发生氧化褐变及易与蛋白质发生沉淀等特性,对核桃仁商品品质的负面作用较为明显,在核桃加工产业中经常被脱除,视为废弃物处理。碱煮法及水泡法是工业上常用的两种脱除方法。其中,碱煮法常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对已除去内果壳的核桃仁进行煮沸浸泡,待内种皮发生显著的褐变及脱落现象后,以高压水流对其进行冲洗以洗去表面依附的残留种皮、碱液以及色素等杂质。水泡法主要是通过将核桃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使得内种皮吸水而发生溶胀,与果仁表面发生分离进而脱除。两种方法优缺各异。前者用时短且种皮残留少,但会对核桃仁表面造成腐蚀,使核桃仁质地发绵、香气消失,且废弃液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后者操作简便、污染小,但存在生产周期(浸泡时间)过长以及内种皮脱除不彻底等缺点。同时,两种方法均对内种皮中的酚类物质造成破坏及损失,无法对其进行再利用。许多研究已经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溃于液氮中进行冷冻; (2)将经步骤(I)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 (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进行复水处理; (4)将经复水后的核桃依次进行超声和震荡处理,然后经冲刷即得到脱除内种皮的核桃仁以及脱除的内种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核桃浸溃于所述液氮中的时间约为3(T40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晔王伟裴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