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节能球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56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球磨机,是由第一静压轴承、第二静压轴承、回转体、静压轴承密封罩、局部除尘器、小齿轮和传动系统构成;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分别罩设;回转体的外周设置有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高压油在第一静压轴承、第二静压轴承和回转体中空轴轴颈之间形成有润滑油膜,能将回转体浮起,能确保润滑油膜完整,实现完全液体润滑;轴承的承载能力大;当回转体产生较小的弯曲弹性变形时,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的轴承体绕各自第一销轴相对转动一个较小角度,使油膜厚度沿轴向基本不变;回转体内波纹形衬板使磨介与矿料、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密封罩和局部除尘器能高效避免球磨机工作环境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到静压轴承工作空间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节能球磨
本技术涉及一种球磨机,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球磨机。
技术介绍
球磨机的规格不断增大,对其生产率和能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大型球磨机,生产率有待提高,运行可靠性较低,故障时有发生,运行能耗和使用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球磨机。本技术是由第一静压轴承、第二静压轴承、回转体、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第一局部除尘器、第二局部除尘器、小齿轮和传动系统构成;回转体两端的中空轴的两个轴颈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分别罩设;小齿轮与传动系统的输出轴联接,筒体左端穿设有大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静压轴承是由轴承体、轴承座、第一轴向定位板、第二轴向定位板、转动限位板、销轴、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组成;轴承体上具有油腔、两条集束油沟、小于半圆柱面凹槽,油腔是由一个主油腔、两个辅助油腔和一个补油腔构成,主油腔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是与主油腔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的矩形油腔,轴承体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和垂直进油道,每列出油孔通过水平进油道与垂直进油道连通;轴承座上用于支撑轴承体的半外圆柱面支座的两侧具有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和用于定位轴承体的双向定位板;轴承体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置于轴承座上半外圆柱面支座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与半外圆柱面支座形成转动副;销轴穿设于轴承座上的双耳环和转动限位板`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与轴承座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球头螺栓穿设于转动限位板、轴承体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孔中,拧紧球头螺母,使轴承体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至轴承体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第一轴向定位板和第二轴向定位板通过螺钉组分别固连于轴承体的两个端面上,构成回转体的轴向定位;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是由轴承体、轴承座、转动限位板、销轴、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组成,轴承体上具有油腔、两条集束油沟、小于半圆柱面凹槽,油腔是由一个主油腔、两个辅助油腔和一个补油腔构成,主油腔是三列并联多出油孔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是与主油腔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出油孔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的矩形油腔;轴承体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和垂直进油道,每列出油孔通过水平进油道与垂直进油道连通;轴承座上用于支撑轴承体的半外圆柱面支座的两侧具有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和用于定位轴承体的双向定位板;轴承体的小于半圆柱面凹槽置于轴承座的半外圆柱面支座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与半外圆柱面支座形成转动副;销轴穿设于轴承座上的双耳环和转动限位板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与轴承座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球头螺栓穿设于转动限位板、轴承体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孔中,拧紧球头螺母,使轴承体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至轴承体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和固定限位板螺栓孔球面接触。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与第一静压轴承区别是:第二静压轴承无第一轴向定位板和第二轴向定位板。所述的回转体是由两个中空轴及端盖、大齿轮、筒体和波纹形衬板组成,中空轴及端盖具有中空轴、轴颈、端盖和多头螺旋导棱,中空轴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其中凸起的圆柱面为轴颈,中空轴内表面为截锥面,中空轴内壁具有多头螺旋导棱;端盖内外表面均为截锥面,外表面锥角小于内表面锥角,中空轴与端盖大圆角过度连接成一体结构,筒体是由外圆柱面上均布变截面筋板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组成,波纹形衬板上具有曲线提升棱、多个沉头螺栓孔和减重槽;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由法兰盘通过螺栓组连接,其中一个中空轴及端盖通过贯穿于大齿轮轮毂的螺栓组和第一圆筒的法兰盘连接,另一个中空轴及端盖和第二圆筒由法兰盘通过螺栓组连接,波纹形衬板通过楔紧和螺栓组交错安装于筒体内部。所述静压轴承密封罩由两对对开式套筒、左下密封罩、右下密封罩和上密封罩组成;两对对开式套筒分别空套于二个中空轴轴颈左右,左下密封罩和右下密封罩通过地脚螺栓组安装于地基上,通过螺栓组将左下密封罩和右下密封罩密封连接,上密封罩安装于左下密封罩和右下密封罩上并通过螺栓组密封连接,将空套于二个中空轴上的两对对开式套筒分别向两侧拉至适当位置,拧紧对开式套筒连接处螺栓组,使对开式套筒固连于中空轴上,对开式套筒与密封罩形成具有曲路密封结构。第一局部除尘器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的铰支座、摇臂轴、轴承、右旋扭簧和具有多头右旋螺旋槽的滚刷组成,滚刷通过轴承套设于摇臂轴上,右旋扭簧套设于摇臂轴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右旋扭簧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上。第二局部除尘器是由固连于上密封罩的铰支座、摇臂轴、轴承、左旋扭簧和具有多头左旋螺旋槽的滚刷组成,滚刷通过轴承套设于摇臂轴上,左旋扭簧套设于摇臂轴上另一端,并将该端及左旋扭簧自由端套设于铰支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外表面为圆柱面和内表面为截锥面的中空轴与内外表面均为截锥面的端盖一体结构,以及均布于筒体外圆柱面上的变截面筋板,使回转体截面具有相同的强度,强重比大;2、油腔结构使静压轴承的油膜压力沿轴向分布均匀、轴颈最低处附近油膜压力大,从主油腔周向边缘开始,沿轴颈周向油膜压力衰减较大,液压泵站的能耗小,轴承的承载能力大;3、当回转体将产生较小的弯曲弹性变形时,第一静压轴承和第二静压轴承分别绕各自第一销轴相对转动一个较小角度,轴承体调心性能好,使油膜厚度沿轴向基本不变,能确保润滑油膜完整,实现完全液体润滑;4、波纹形衬板的结构使磨介与矿料、矿料与矿料间的磨剥作用增强,还能有效避免了抛起的磨介与混合物楔形面上的磨介发生撞击;5、轴承罩结构和局部除尘器的作用,能高效避免球磨机工作环境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到静压轴承工作空间内。6、本技术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性高,故障少,生产率高,运行能耗和使用维护成本较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回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回转体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回转体的波纹形衬板局部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的左视图。图9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的立体剖视图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呈直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呈直立状态时的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位置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呈倾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之第一静压轴承呈倾斜状态时的球头螺栓和球头螺母的位置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之第二静压轴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之第二静压轴承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之第二静压轴承的侧视图。图19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节能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是由第一静压轴承(I)、第二静压轴承(2)、回转体(3)、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4)、第一局部除尘器(5)、第二局部除尘器(6)、小齿轮(7)和传动系统(8)构成;回转体(3)两端的中空轴(301)的轴颈(302)分别置于第一静压轴承(I)和第二静压轴承(2)上,并以两个静压轴承密封罩(4)分别罩设;小齿轮(7)与传动系统(8)的输出轴联接,筒体(32)左端穿设有大齿轮(31 ),小齿轮(7)与大齿轮(31)啮合;所述的第一静压轴承(I)是由轴承体(10)、轴承座(11 )、第一轴向定位板(12)、第二轴向定位板(13)、转动限位板(14)、销轴(16)、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组成,轴承体(10)上具有油腔(101)、两条集束油沟(105)、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油腔(101)是由一个主油腔(102)、两个辅助油腔(103)和一个补油腔(104)构成,主油腔(102)是三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103)是与主油腔(102)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个出油孔(109)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104)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109)的矩形油腔,轴承体(10)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每列出油孔(109)通过水平进油道(107)与垂直进油道(108)连通;轴承座(11)上用于支撑轴承体(10)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的两侧具有轴承体(10)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112)、用于铰接转动限位板的双耳环(115)和用于定位轴承体10的双向定位板114 ;轴承体(10)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置于轴承座(11)上半外圆柱面支座(113)上,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与半外圆柱面支座(113)形成转动副;销轴(16)穿设于轴承座(11)上的双耳环(115)和转动限位板(14)孔中,形成转动限位板(14)与轴承座(11)间铰链连接,扶正轴承体(10 ),球头螺栓(17 )穿设于转动限位板(14 )、轴承体(10 )和轴承体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孔中,拧紧球头螺母(18),使轴承体(10)处于直立状态,球头螺栓(17)、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旋松球头螺母(18)至轴承体(10)处于最大倾角的状态,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的球面分别与转动限位板(14)和固定限位板(112)螺栓孔球面接触;第一轴向定位板(12)和第二轴向定位板(13)通过螺钉组分别固连于轴承体(10)的两个端面上,构成回转体(3)的轴向定位;所述的第二静压轴承(2)是由轴承体(10)、轴承座(11)、转动限位板(14)、销轴(16)、球头螺栓(17)和球头螺母(18)组成,轴承体(10)上具有油腔(101)、两条集束油沟(105)、小于半圆柱面凹槽(106),油腔(101)是由一个主油腔(102)、两个辅助油腔(103)和一个补油腔(104)构成,主油腔(102)是三列并联多出油孔(109)的工字型油腔,两个辅助油腔(103)是与主油腔(102)对称分布的两列并联多出油孔(109)的等腰梯形油腔,补油腔(104)是单列串联双出油孔(109)的矩形油腔;轴承体(10)上具有多条水平进油道(107)和垂直进油道(108),每列出油孔(109)通过水平进油道(107)与垂直进油道(108)连通;轴承座(11)上用于支撑轴承体(10)的半外圆柱面支座(113)的两侧具有轴承体(10)直立位固定限位板(111)和轴承体最大倾斜位固定限位板(112)、用于铰接转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向军杨永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