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4302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为了能够通过简易的驱动单元来使循环对象物进行爬坡,升降装置(10)具备:升降板(60),其具有被导引部即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旋转柱(40),其具备升降板箱(50)而进行轴旋转,该升降板箱上形成有用来引导被导引部的导引部,即升降导引部和潜入导引部以及收纳导引部,和用于使升降板(60)伸出的缝隙(511);上升车道(20),其以螺旋状卷绕设置在旋转柱(40)上。此外,缝隙(511)被配置在旋转柱(40)的外周侧面上。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ting device, in order to make climbing through the drive unit to make circular object simple, lifting device (10) includes a lifting plate (60), which has been the first guide convex part and a second convex part; rotating column (40), the lifting plate box (50) the axis of rotation is used to guide the guiding part formed by the guide part of the lifting plate box, the elevating guide part and guide part and guide part into storage, and for the lifting plate (60) extending slot (511); (20), the Rose Lane set to a spiral winding in rotation column (40). In addition, the gap (511) is disposed on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rotating column (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玩具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人们提出了具有使车辆玩具行驶的行驶道路和使已结束行驶的车辆玩具自动移动到行驶开始位置的循环装置的车辆升降玩具。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10-110653号公报中,公开了可使车辆玩具加速后登上上坡的车辆玩具用加速装置。该加速装置,在作为上坡道的加速区域内具备驱动辊和施力单元。驱动辊位于行驶道路上,并与车辆玩具的底面相抵接。施力单元从上方将车辆玩具压接在驱动辊上。进入到加速区域后的车辆玩具,在驱动辊和施力单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加速并被排出。此外,在加速区域沿着该行驶道路设有多个驱动辊和施力单元的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0-110653号公报中的加速装置,根据受加速区域的长度或爬坡的倾斜角度等条件,需要增加驱动辊和施力单元的组合数量。此外,加速区域为曲线状时曲线的曲率半径小的话,就会与外壁发生碰撞而减速,为此,就需要以狭窄的间隔配置驱动辊和施力单元的组合,即使是相同加速区域的距离,其组合的数量也会增加。因此,玩具车辆的爬坡行驶所需的结构就会变得复杂。本技术的目的是,鉴于以上情况,提供通过简易的驱动单元来使循环对象物进行爬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升降板,其具有被导引部;旋转柱,其具有升降板箱并进行轴旋转,该升降板箱形成有引导所述被导引部的导引部和使所述升降板伸出的缝隙;以及上升车道,其以螺旋状卷绕设置于所述旋转柱,所述缝隙配置于所述旋转柱的外周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9 JP 2016-015902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升降板,其具有被导引部;旋转柱,其具有升降板箱并进行轴旋转,该升降板箱形成有引导所述被导引部的导引部和使所述升降板伸出的缝隙;以及上升车道,其以螺旋状卷绕设置于所述旋转柱,所述缝隙配置于所述旋转柱的外周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括沿着所述缝隙的内部设置的升降导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括在内部收纳所述升降板的收纳导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箱具有:底面部,其在所述收纳导引部的下方,设置于比所述升降板的重心更靠近所述旋转柱的旋转轴侧;倾斜壁,其从所述底面部朝向所述缝隙向下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箱以所述旋转柱的旋转轴为中心以彼此等角度的方式配置有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导引部是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导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川弘史柿崎克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