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制造技术,热处理废气碳氮共渗专利_技高网

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01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料盘和料具均为镂空的矩形板状结构,料具是由若干正六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从而在料具上形成纵横交错的交汇点,其中,三根筋条绕同一交汇点呈圆周均布的交汇点称为正交汇点,剩余的交汇点为边交汇点,其中一部分正交汇点向上延伸构成零件安装轴,每个零件安装轴的外周均布有三个零件隔离轴,零件隔离轴由剩余的正交汇点和边交汇点向上延伸后形成,料具及料盘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工装支承轴,且料具上的工装支承轴高于零件安装轴和零件隔离轴,料具的底部设置有与工装支承轴数量相等、位置对应的插槽供工装支承轴的顶部插入。提高工装的容量,并减少工装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氮碳共渗的热处理工装。
技术介绍
进行氮碳共渗热处理时,需要将零件置于工装上,用于保护零件相互之间不会发生磕碰,并确保每个零件能充分吸收氨分解的氮离子。现有的工装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易变形、容量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在保护零件相互之间不会发生磕碰,确保每个零件能充分吸收氨分解的氮离子的前提下,提高工装的容量,并减少工装的变形量。 为此,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包括料盘和若干料具,所述料盘与底层的料具,料具与料具之间通过插接而叠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和料具均为镂空的矩形板状结构,料具是由若干正六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从而在料具上形成纵横交错的交汇点,其中,三根筋条绕同一交汇点呈圆周均布的交汇点称为正交汇点,剩余的交汇点为边交汇点,其中一部分正交汇点向上延伸构成零件安装轴,每个零件安装轴的外周均布有三个零件隔离轴,所述零件隔离轴由剩余的正交汇点和边交汇点向上延伸后形成,所述料具及料盘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工装支承轴,且料具上的工装支承轴高于零件安装轴和零件隔离轴,料具的底部设置有与工装支承轴数量相等、位置对应的插槽供工装支承轴的顶部插入。 优选为,所述料具上的工装支承轴由对应位置处的零件安装轴向上延伸而成。即其中四个零件安装轴向上延伸后构成工装支承轴,同时充当零件安装轴和工装支承轴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插槽的深度不得小于工装支承轴长度的1/3,从而有效确保上下层之间不会发生侧翻。 所述料盘由等分的左、右两部分组成,中间通过螺杆连接,料盘上方重叠有两列左右布置的料具,增大工装容积的同时,减少料盘的变形量。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I)将工装分成料盘和料具,两者均为镂空的矩形板状结构,料具是由若干正六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使每块料具内部为蜂窝状,从而增大了工装的强度,保证工装不易变形; (2)每个零件安装轴的外周均布有三个零件隔离轴,将工装上的零件相互隔离开,防止氮碳共渗热处理过程中零件中间发生碰撞,结合正六边形框的镂空板,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进行零件布置,从而提高工装的容量; (3)料盘与底层的料具,相邻料具之间通过插槽和工装支承轴插接在一起,起到支承作用,同时还可防止上下层之间发生侧翻,隔离上下层零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料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7是图3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主要由料盘A和若干料具B组成。料盘A与底层的料具B,料具B与料具B之间通过插接而叠合在一起。料盘A位于最下方,料具B位于料盘A的上方。 结合图2、图3所示,料盘A和料具B均为镂空的矩形板状结构,其中料盘A既可以采用正四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也可以采用正六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且不限于正四边形框和正六边形框。 结合图3—一图7所示,料具B是由若干正六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在料具B上形成纵横交错的交汇点。由于整个料具B为矩形镂空板,因此边缘通过不完整的正六边形框补充而成。其上,既有三根筋条绕同一交汇点呈圆周均布的交汇点,在料具B的边缘上还有三根筋条绕同一交汇点不是呈圆周均布的交汇点,还有两根筋条交汇而成的交汇点。三根筋条绕同一交汇点呈圆周均布的交汇点称为正交汇点,剩余的交汇点为边交汇点,其中一部分正交汇点向上延伸构成零件安装轴1,用于安装零件,每个零件安装轴I的外周均布有三个零件隔离轴2,零件隔离轴2由剩余的正交汇点和边交汇点向上延伸后形成。边交汇点向上延伸后形成的零件隔离轴2,主要是为了防止已装零件的侧滑和外界东西与零件的碰撞,正交汇点向上延伸后形成的零件隔离轴2,主要是防止已装零件的侧滑和零件之间的碰撞。 料具B及料盘A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工装支承轴3,且料具B上的工装支承轴3高于零件安装轴I和零件隔离轴2,料具B的底部设置有与工装支承轴3数量相等、位置对应的插槽4供工装支承轴3的顶部插入。 最好是,料具B上的工装支承轴3由对应位置处的零件安装轴I向上延伸而成。插槽4的深度不得小于工装支承轴3长度的1/3。料盘A由等分的左、右两部分组成,中间通过螺杆连接,料盘A上方重叠有两列左右布置的料具B。 图3中虚线圆表示零件安装后的效果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碳共渗热处理工装,包括料盘(A)和若干料具(B),所述料盘(A)与底层的料具(B),料具⑶与料具⑶之间通过插接而叠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㈧和料具(B)均为镂空的矩形板状结构,料具(B)是由若干正六边形框连成的镂空板,从而在料具(B)上形成纵横交错的交汇点,其中,三根筋条绕同一交汇点呈圆周均布的交汇点称为正交汇点,剩余的交汇点为边交汇点,其中一部分正交汇点向上延伸构成零件安装轴(I),每个零件安装轴(I)的外周均布有三个零件隔离轴(2),所述零件隔离轴(2)由剩余的正交汇点和边交汇点向上延伸后形成,所述料具(B)及料盘(A)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工装支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彻刘晓锋桂文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迈崴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