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8848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包括软氮化炉(1)、循环风扇(2)、进气管(3)和废气燃烧管(4),进气管(3)接在软氮化炉(1)的顶部,废气燃烧管(4)接在软氮化炉(1)的底部,废气燃烧管(4)的顶端装有自动点火阀门(5),循环风扇(2)采用叶片式循环风扇,循环风扇(2)共两个,安装在软氮化炉(1)炉膛的顶部并左右间隔布置;软氮化炉(1)的顶部设置有与循环风扇(2)位置对应、数量相等的进气孔,进气管(3)靠近软氮化炉(1)的端头分成两支管,每根支管分别接在其中一个进气孔上。提高软氮化炉炉内温度均匀性、提高通风效果、增大工业气体扩散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増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软氮化炉设备。
技术介绍
气体氮化炉工艺是指往氮化炉内不锈钢真空密封罐中通入氨气、氮气、二氧化碳,加热到550°C,保持适当的时间,根据工件材质和渗层要求3-90小时不等,使渗氮工件表面获得含氮强化层,得到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 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制,在近年间在原氮化工艺基础上发展了软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新氮化工艺。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活性氮、碳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通过扩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获得以氮为主的氮碳共渗层。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C,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氮化时间常为2-3小时,因为超过2.5小时,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气体软氮化工艺中,气体在氮化炉内的覆盖面积直接影响软氮化处理零件对气体的均匀吸收,从而影响产品软氮化的质量。目前,软氮化炉普遍存在炉内温度不均匀、通风效果不好以及覆盖面积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高软氮化炉炉内温度均匀性、提高通风效果、增大工业气体覆盖面积的问题。 为此,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包括软氮化炉,位于所述软氮化炉炉膛内的循环风扇,位于软氮化炉外的进气管和废气燃烧管,所述进气管接在软氮化炉的顶部,废气燃烧管接在软氮化炉的底部,废气燃烧管的顶端装有自动点火阀门,关键在于:所述循环风扇采用叶片式循环风扇,循环风扇共两个,安装在软氮化炉炉膛的顶部并左右间隔布置;所述软氮化炉的顶部设置有与循环风扇位置对应、数量相等的进气孔,所述进气管靠近软氮化炉的端头分成两支管,每根支管分别接在其中一个进气孔上。 优选为,所述软氮化炉为长方体结构,长度为6510mm、宽度为4793mm、高度为5574mm、最大装载量为1500kg。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通入的气体为队或NH 3或C 2。 另外,所述废气燃烧管上装有安全阀。安全阀对管道气安全保护作用,当管道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打开,将管道内的一部分废气排出管道外。 本技术采用在软氮化炉内设置两个叶片式循环风扇,且每个风扇对应设置一个进气孔,工业气体分两路进入软氮化炉,并由各自对应的循环风扇扩散到整个炉膛内。利用了叶片式循环风扇扩散面积大,通风效果好的特点,使进入炉膛内的工业气体迅速均匀扩散,使软氮化炉炉膛内的热处理零件对通入的气体均匀吸收;只使炉膛内的工业气体流动,杜绝了外界空气的引入,对炉膛内的温度不会产生影响,提高了软氮化处理的零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增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由软氮化炉1、两个循环风扇2、进气管3、废气燃烧管4、自动点火阀门5、安全阀6等组成。 循环风扇2位于软氮化炉I的炉膛内,进气管3和废气燃烧管4位于软氮化炉I夕卜,进气管3接在软氮化炉I的顶部,废气燃烧管4接在软氮化炉I的底部,进气管3和废气燃烧管4均与软氮化炉I的炉膛相通。工业气体,如队或NH 3或C 2经进气管3送入炉膛内;废气燃烧管4的顶端装有自动点火阀门5,炉膛内的废气通过废气燃烧管4排出燃烧。 循环风扇2采用叶片式循环风扇,它是通过叶轮旋转使炉内气体来回循环,可制成顺转或逆转两种型式,叶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角度。循环风扇2共两个,安装在软氮化炉I炉膛的顶部并左右间隔布置。软氮化炉I的顶部设置有与循环风扇2位置对应、数量相等的进气孔,进气管3靠近软氮化炉I的端头分成两支管,每根支管分别接在其中一个进气孔上。 最好是,软氮化炉I为长方体结构,长度为6510mm、宽度为4793mm、高度为5574mm、最大装载量为1500kg。另外,燃烧管4上装有安全阀6。 热处理工装及零件7置于软氮化炉I的炉膛内,位于两个循环风扇2的正下方,叶片式循环风扇的扩散面积很大,能保证热处理工装及零件7任何部位都能通风且温度均匀,从而保证工装上的所有零件对通入的气体均匀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包括软氮化炉(1),位于所述软氮化炉(1)炉膛内的循环风扇(2),位于软氮化炉(1)外的进气管(3)和废气燃烧管(4),所述进气管(3)接在软氮化炉(1)的顶部,废气燃烧管(4)接在软氮化炉(1)的底部,废气燃烧管(4)的顶端装有自动点火阀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扇(2)采用叶片式循环风扇,循环风扇(2)共两个,安装在软氮化炉(1)炉膛的顶部并左右间隔布置;所述软氮化炉(1)的顶部设置有与循环风扇(2)位置对应、数量相等的进气孔,所述进气管(3)靠近软氮化炉(1)的端头分成两支管,每根支管分别接在其中一个进气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大气体覆盖面积的软氮化炉系统,包括软氮化炉(I),位于所述软氮化炉(I)炉膛内的循环风扇(2),位于软氮化炉(I)外的进气管(3)和废气燃烧管(4),所述进气管(3)接在软氮化炉(I)的顶部,废气燃烧管(4)接在软氮化炉(I)的底部,废气燃烧管(4)的顶端装有自动点火阀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扇(2)采用叶片式循环风扇,循环风扇(2)共两个,安装在软氮化炉(I)炉膛的顶部并左右间隔布置;所述软氮化炉(I)的顶部设置有与循环风扇(2)位置对应、数量相等的进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彻刘晓锋桂文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迈崴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